齐红梅
十九届中央纪委第二次会议强调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开创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局面。全面从严治党,要从“全”、“严”上下功夫,必须着眼于基础性制度,“三会一课”作為党组织生活的基本制度,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提高党建质量”,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又以准则的形式,将“三会一课”制度作为党内生活的基本制度固定下来,这些为我们在新时代提升党员的党性修养,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党组织的作用发挥指明了方向,为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提供了遵循。
“三会一课”制度是我们党思想建党的传统法宝,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为贯彻全面从严治党发挥党的凝聚力、战斗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新时代一些党支部在“三会一课”制度中确实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基本保证数量,质量不高
开展“三会一课”要保证数量和质量。数量是基础,质量是保证。“三会一课”制度对支部党员大会、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和上党课都有明确的数量要求,在年、月、季度上要求不同,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下,大部分党组织基本能完成“三会一课”要求的数量频率,但有的党支部没有严守“三会一课“的质量关。尽管在次数上有了基本保证,但从学习内容及学习意义上都不能贴近党员生活,激发党员的内生动力,不能将理论融入工作中,对“三会一课”的具体工作标准不明确,使得效果不理想。
(二)形式单一方法老套,缺乏创新
有的党组织“三会一课”形式不灵活,方法不多。仅仅是读报纸、读文件,这种“照本宣科”,不能剖析深层次问题,没有联系本单位工作实际,当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对党员,尤其是对年轻党员更是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还有的的党支部“三会一课”流于形式,满足于“制度上墙”、笔记字数,应付上级检查。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三会一课”,淡化了“三会一课”最重要的政治性和严肃性。
(三)针对性不强,有“两张皮”现象
有的党支部不能结合党员思想实际开展党的理论和知识的学习教育,不注重思想意识在实际履职中的运用,无法与实际工作融合,学、用“两张皮”;有的党支部,对“三会一课”的功能、作用认识不到位,脱离党建谈工作,对强化党性修养、加强责任担当没有益处。“两张皮”倾向,导致“唱高调”和缺乏针对性,也是造成“软弱涣散”党组织的重要原因。
这些现象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不相适应,不同程度影响和制约着党建工作的质量,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对党员的经常性教育管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新时代下必须从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做起。
(一)强化“三会一课”的政治属性,提升引领力
十九大强调“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党支部书记要把好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把政治属性放在首位。
1.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明确党支部书记的政治责任。“三会一课”是党内组织生活的重要载体,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党支部书记作为支部的领导者,应把政治属性放在首位,为“三会一课”起到风向标的作用。要精心研究上级党委关于加强党建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优化“三会一课”的内容和教育载体,严格把好“政治关”,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三会一课”的主要内容,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真正将“三会一课”成为党性教育的阵地,党性锤炼的熔炉,抓好“三会一课”的“党”味, 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章程》、《对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对“三会一课”的规定,切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敢于“刀刃向内”、“红脸出汗”,把开展监督批评情况作为考察党员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且对支部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召开情况进行检查,纠正得过且过、一团和气的问题,真正达到净化心灵,鼓舞斗志的作用。2.建立党支部书记的考核机制,将责任压紧压实。“动员十次不如问责一次”,各级党委要将开展“三会一课”的落实情况列入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任务清单,根据机关事业、村(社区)、“两新”组织等不同领域,将“三会一课”定点、定时、定人,健全完善的责任链条。细化“三会一课”考核评价的标准,制定“三会一课”考核问责机制,考核不只是检查“三会一课”的次数、形式,更重要的是要考核实际效果,并对考核结果进行每季度一次的通报,对落实不到位的党支部,党支部书记要承担责任。
(二)提高党建工作质量,规范“三会一课”的工作标准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要“不断提高党建质量”。习近平总书记早在河南兰考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就曾指出: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这些都对推动党建工作标准化指明了方向。
1.建立科学合理、层次分明的标准体系.建立与基层党建工作相适应的党建“三会一课”标准,将标准化的科学理念和方法运用到基层党建标准化工作中,可以为党员干部履行党建职责、行使党员权利义务提供操作规程,以标准化支撑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促进党建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有效提升党建工作质量。2.设置规范的“三会一课”基本流程。“三会一课”标准要强调把有关规定的定性要求转化为标准化的文本,把制度文件转化为规范化的程序,并且将标准执行进行量化记录,这样有利于基层党支部和党员干部便于理解、易于操作,使“三会一课”真正发挥作用。要规范“三会一课”基本流程,制定党支部工作标准、“三会一课”规范,如“党员大会流程图”、“支委会议流程图”、“党小组会会议流程图”,明确“三会”的不同任务,不同会议时限,特别注意“三会”的会前、会中、会后的工作事项。针对“一课”要制定好党课流程图,确立党课讲授原则,建立党课授课大纲制度,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各项事项,确保各项工作有规可依,为基层党支部操作提供指导依据。
(三)创新内容形式使“三会一课”焕发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提出明确的要求,这就是要创新活动方式,用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行动,使三会一课这个传统法宝,既能将继承与创新有机统一,又能赋予时代特色,焕发出生命活力。
1.在内容上,要避免古板的“照本宣科”,要紧贴工作实际,适当引进与党员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和课题,增强内容的趣味性,比如既有政策宣讲,普法教育,也有科普知识,实用技术,要紧扣党员的需求,不同身份的党员需求也就不相同,因此要避免“一刀切“的方式,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如对非公党员、农民党员、学生党员,要通过在会前发布公告、征求意见、走访座谈等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真正弄清楚党员想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科学确定内容主题,提高”三会一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在形式上,要打破“三会一课”的固有形式。对“理论教育式”、“思想汇报式”、“讨论交流式”“主题党日式”这些单一形式,积极探索开展“开放讨论式”,“情景交融式”、“现场体验式”、如通过讲红色故事、学红色历史、走红色之路、观红色电影为主题的红色教育、廉政情景剧、音乐和党史相结合的党课,这些针对不同对象采取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相结合的方式,让党员干部有了更多的参与感,这些互动模式,提升了“三会一课”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新时代还应注重“互联网+”、新媒体平台,把“三会一课”的传统手段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利用网络、视频,碎片时间,随时随地学习,也可进行网上的学习讨论。如“视频党校”、“微党课”、“云党课”、“微会议”“身边党课”等形式。
(四)坚持党员积分考核管理,做好“三会一课”的“长”和“常”
“三会一课”是“经过“长期实践证明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党组织生活制度,需要基层党组织严格遵循,关键要抓好“长”和“常”。
基层党组织要以“三会一课”制度为基本制度,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长期坚持,抓在经常,防止紧一阵松一阵,将党员积分考核作为“三会一课”有效管理的重要方法。
1.基层党组织科学制定积分考核管理細则.基层党组织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党支部、根据党员所在岗位、工作特点、年龄结构等实际情况,将党员划分为不同类型来进行积分管理,围绕党员参加“三会一课”的表现,科学细化积分考核内容和积分标准,做好加分、扣分项的相应分值,实行专人负责,动态管理,保证“三会一课”制度的长期性、经常性。2.严格党的纪律,有效运用积分考核结果。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党员要牢记党员身份,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党组织在半年或年终公布积分考核管理情况并进行公示,对无故不参加“三会一课“的党员,详细记录在册,扣除相应分值,切实把评定结果与党员的考核晋级、评先评优结合起来,树立”三会一课“典型,通过典型带动,激发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踏实干事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2017.
[2]基层党组织书记工作实务[M].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
(作者单位:中共兰州市城关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