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双双
关键词:传统文化 领导干部 道德修养 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人类进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力量的体现,同时也是现阶段我国治国安邦的智慧法宝。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的道德修养占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高尚的道德并不是生而有之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培养、教育并结合强大的自律精神修养而成的。结合到我们领导干部的从政经历来说,具有高尚道德与官德的官吏无一例外都在为官从政过程中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积累自己的德行,使自己的人格品格得到升华,最终达到高尚的境界。纵观上下五千年历史,凡是有所作为之人,无不注重对自身道德的修行。在现代社会,我们更要重视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从我们先辈遗留下的传统文化中汲取他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并从中获得启发和鼓舞,培养领导干部自身的浩然正气,为党和人民贡献出应有的力量。
(一)良好的道德修养是领导干部从政的基础和前提
“道德当身,不以物惑”是我国古人在道德修养上的观点,另外对于官员的任用和选拔上,古人们本着立德——做人——为官的顺序要求自己和官员。《大学》中说到“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解释起来就是拥有财富可以使物体丰润起来,而如果拥有道德就可以滋养身心,心胸宽广人就会变得安泰舒适,作为新时期的领导干部,如果不修行自己的道德,必然做不到廉洁自律,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风气。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对领导干部道德修养的培养,做官的前提是做人,作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首先他的言行要统一,举止要得体。领导干部首先要学会“做人”,将道德规范烙印于心中,实现于行动中,这样百姓才能信服,社会才会以领导干部为中心凝聚成强大的整体。《中庸》中有言“故大德者必得其位”,说的就是拥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必然会具有与之相匹配的位置,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德配其位”,对于官位来说并不是越高越好,如果一个人的德行与他的位置不相符,那么他必不会坐的稳、坐的久,因此领导干部应该一步一个脚印,不断修正自己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三观”,使自己成为一名受百姓爱戴的领导干部。
(二)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是引导社会风尚的关键
孔子《论语》中有云“君子之德凤,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在社会道德修养的建设上,领导干部的带头和引导作用、俗话说解决问题就要抓住问题的关键部分,在社会风尚建设上领导干部就是少数的关键部分。如果领导干部的德行高尚,言行得当,那么即使这名领导干部没有要求,他的百姓们也会追随他;而如果领导干部自身的言行不当,那么即便这个领导对某个政策法规反复强调,老百姓们也不会心服口服的执行命令。因此可以说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是实现社会道德风尚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有助于更好的巩固国家政权
《论语》中讲,如果一个国家政府,用命令来约束规范人民,用法律、刑法管束人民,人民外表上服从但是内心里不一定顺服,但是如果政府用道德标准教化人民,用仁义理智去约束人民,人民必定心甘情愿的实施国家的号召。习近平总书记在16年12月12日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就德治和法治进行了总结,在现今社会,道德是基础,任何情况、任何人都不应该违背道德标准,而法律是退而求其次的准绳,是高压线,触碰了高压线就要接受相应的制裁,道德是前提,法律是后盾,正所谓道润人心、法安天下。
(一)儒:自强不息,内圣外王
我国儒家以对“君子”的培养为自身的己任,在儒家思想理念中,道德修养可以总结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此可见,修身也就是自身道德修养的培养在儒家学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修身是基础,是前提,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修身的目的和体现。儒家思想中对道德的另一个解释就是“内圣外王”,何为内圣外王,就是在内心有圣人般的修养,对外又能以统治者的身份施行王道,同样,内圣是外王的基础,统治者或者领导干部没有高尚的品格强大的内心是绝对做不到治国安邦的。
(二)道:上善若水,清静无为
中国道家对道德的理解主要表现在上善若水,清静无为上。上善若水出自道家创始人老子的《道德经》,其中赞美了水能够润泽万物,适应万物但是却不争名利的品质,这才是最高尚的品质最大的善行,我们领导干部应该学习水的这种精神,不争名利、泽被万物。另外道家的道德观还体现在对自然的顺应上,万事万物都有它的自然规律,我们应该遵守它而不是一味的改变它,正所谓道法自然,这也是提醒我们当代的领导干部,做任何决定都要懂得顺应天时、地利和人心,不可凡事凭自己的主观意愿肆意而为。
(一)仁
儒家仁义的道德观在我国两千余年的官员修养理论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我国历朝历代都有大批仁义优秀的辅政官员,他们道德高尚政绩廉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历史评价充分表明了传统道德修养在官吏生涯中的先进性。因此我们要用仁义的道德观提升当代领导干部的修养,一方面认真学习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另一方面积极汲取中国传统文化道德修养中的仁义思想,为我国培养出一批优秀高尚的领导干部。
(二)廉
保持官员的廉洁性是从古至今所有朝代执政的重要工作,同时“廉”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以及道德观念中关键的组成部分,先秦时代诸子百家对“廉洁”都有着各自的看法和见解,下文我们就“廉”结合当今时代展开一些探讨。
1.正确的价值观
首先领导干部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在世七情六欲在所难免,《易经》开篇乾的卦辞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由此可知,合理追求自己的欲望是合乎天道自然的,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正常权利,孔子也曾说过“因民利而利之”,就是说我们的执政者应该为人民的利益思考,为人民谋求幸福生活,以满足人民的愿望为自己的努力方向,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金钱财富人人爱之,我们要用合理合法的手段获取利益。当今的领导干部也应该培养儒家这种见利不忘义、道德优先的品质。
2.保持自我警惕
在有人监督,有法律规范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遵守道德,不触碰底线,在此基础上,领导干部还应该做到在无人监督的时候也保持高度的自我警惕,用道德观念约束自己的所作所为。元代著名的理学家许衡幼年时代路过无人看管的梨园,众人皆摘梨子解渴,唯独许衡不吃,众人都说这个梨园是无人看管的梨园,梨子也是野生的梨子,但吃无妨,许衡却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联系到当今社会,领带干部也应该用这种高度的自我警惕与自我约束力要求自己,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遵守道德标准。
3.保持勤俭节约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节约是我国自古以来传承的优良传统,也是历朝历代治理朝政的法宝。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我们的领导干部应该加强自身的作风建设,积极响应勤俭节约的优秀作风,以身作则,成为社会和人民的良好典范。另外,针对现阶段个别领导干部铺张浪费,讲究排场以及拜金奢靡之风,我们应该坚决予以追究整治,这样才能使我们领导干部队伍更加优化。
(三)学
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知道方针,有助于领导干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现在我们一些领导干部在从政期间没有经受住利益和权利的考验,究其根本就是他们的“三观”没有树立正确,因此领导干部应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学习理念,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抵御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名利诱惑,树立清廉为民的正确理想与观念。
2.提升自身专业知识
新时期的领导干部除了要有正确的理想、价值,还应该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因此领导干部应该加强自己负责领域专业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在遇到问题时用专业的眼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下属提供有指导性的意见。久而久之为自己建立一定的政治威信,做一名思想和业务都优秀的合格领导干部。
3.勤读历史
最后,领导干部应该在业务时间勤读历史,经历了几千年的考验与洗礼,能够遗留至今的历史、名著都可以堪称经典之作,其中记载了古代先贤做人思想和为官哲学,领导干部应该对这些经典进行认真研读学习,提升自己的政治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曾总结“学习总结历史文化,借鉴历史经验,是我党领导工作的重要思想方法”,因此,不论官职的大小,我党领导干部都应该学习中国的傳统文化,研读经典著作,从中吸取智慧和经验,提升自身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宋世杰.以史为鉴加强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建设[J].中国职工教育,2014,(02).
[2]张曙光.论价值与价值观——关于当前中国文明与秩序重建的思考[J].人民论坛,2014,(23).
(作者单位:中共抚顺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