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森贤 许树辉 黎伟 李远婷 李永珊 尹芳娣
[提要] 本文基于永久性脱贫视角下,结合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总结农户生计和永久性脱贫的影响因素,并从这些致贫因素出发,通过多层次的实证分析与评价,对农户生计的长效机制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构建农户永久性脱贫的长效机制框架。
关键词:永久性脱贫;农户;长效机制;夏富村
基金来源:广东省教育厅2016年度科研项目(2016WTSCX107);韶关市社科规划项目(Y2017009);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1810576103)共同资助;通讯作者:吴森贤
中国分类号:F328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4月4日
对于贫困山区而言,脱贫特别是永久性脱贫,是乡村振兴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和关键目标。本项目以丹霞山腹地夏富村为调研对象,就夏富村自身的特点、丹霞山旅游发展现状以及夏富村农户生计与丹霞山景区的联系展开思考,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经济现状,提出因地制宜的方案,规划出永久性脱贫的长效机制。
一、农户生计长效机制理论分析
(一)农户生计的基本内涵。农户的生计是农民通过制定相应的生计策略形成自己的谋生计划来解决生活需求和实现生计目标的一系列行动。生计是生活策略的简义,不仅包括社会成员基本生存所产生的收入,还包括生存所需的手段及方式。生计策略影响着农户的生产活动和生产力输出,从而影响了农户的收入来源和消费结构。
(二)农户生计的影响因素。农户的生计策略容易受到环境和经济发展变化的影响。根据农户生计策略的理论逻辑分析,农户的生计策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多样化、复杂化、综合化等特征。我们可以从农户所处的环境进行研究,综合分析农户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条件,并运用对比分析法,多方面寻找生计策略的影响因素。在不同环境条件的影响下,农户生计策略的选择会有所不同。具体因素大致分为外在影响因素和内在影响因素。
1、外在因素影响。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提供的材料和能源以及各种信息是农户发展经济的基础。自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生计选择,从而影响农户的生计输出。其中,对农户生计的影响较大的是自然灾害。由于自然灾害是突发性和具有破坏性的,当自然灾害来临时,它们将严重毁坏农户的自然资本。因此,对纯农业生产的农户策略的影响往往难以估计。如果农户自己缺乏其他生计资本,缺乏抗风险能力和适应能力,虽然国家会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但由于农户自身的局限,缺乏发展其他生计策略的技能,仍然很容易陷入貧困。社会环境包括三个部分: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劳动力市场环境。在正常情况下,市场环境对纯农业生产策略的影响最大。这类农民主要致力于种植农产品,从农产品销售中获得生计资本。由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滞后性,农产品容易出现供过于求和低成本的缓慢销售等问题,这对纯农业农户的生计收入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政策环境则受国家政策实施的影响,国家政策的实施是全面的、准确的、影响深远的。国家采取一系列政策,帮助农村发展,为农户生计指明方向,并提供相应保障,帮助农户发展经济,以满足自身的生存需求,国家政策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影响了农户的生计策略的实施程度。劳动力市场环境通常对纯非农业生产的农户影响最大。当农民从事农业活动的收入难以维持生存需求时,农户选择外出务工或经商以增加收入。当一个地区的劳动力市场需求旺盛,没有过多的障碍和限制时,往往会吸纳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这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农户的生计策略选择。
2、内在因素影响。内在因素取决于农民自身的情况。其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和影响通常是最重要的。农民家庭的人口、性别、受教育程度和年龄将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生计。一般来说,家庭劳动力越多,他们的生计策略选择就越多,更愿选择纯农业生产或混合生产。农民家庭中的女性劳动力越多,农民生计策略的选择就越偏颇,纯粹的非农业生产或混合生产。教育水平越高,农民生计战略的选择就越偏向于非农业生产或混合生产。与此同时,相关研究还表明,家庭户主越老,生计策略的选择就越少。也就是说,就性别而言,男性倾向于选择纯农业生产,就年龄而言,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纯农业生产。
(三)永久性脱贫及其影响因素。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战略任务,而要实现永久性脱贫,不仅要清楚致贫的因素,做到对症下药,解决农户在发展经济时所面临的困难,而且要构建和完善相关的保障机制,确保农户永久性脱贫。
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难以控制和难以预料的,主要包括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大病等因素,其中比较严重的是因重大疾病而陷入贫困。由于大病需要入院治疗,住院费用较高,许多农户和家庭因病治疗而欠下很多债务。据相关报告显示,在中国的许多贫困群体中,超过60%的农民因严重疾病而陷入贫困。虽然国家有新型的医疗保障,但对于一些重病农户来说,其昂贵的支出费用还是容易让农户陷入贫困。
2、农户自身因素。“观念贫困”是致贫的首要因素,在一些贫困户中存在着“混日子思想”对于他们来说,能够摆脱贫困解决温饱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事情,对于政策更多的是感激之情,过度依赖政策优惠。这些固然是由于贫困农户自身的条件较差不能通过自身力量脱贫,另一方面更是传统保守思想的体现。贫困农户若没有内生脱贫理念,自身不积极脱贫,缺乏自我发展意识,缺乏对未来的认知和规划,导致其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最终也难以实现永久性脱贫。
(四)基于永久性脱贫视角下的农户生计长效机制。基于永久性脱贫的农户长效机制是外源动力(金融、资源、产业)和内部动力(人才)两种机制共同作用下完成的。金融资本扶持机制作为系统中一种加固力和支撑力,解决农户在脱贫上所面临的资金问题,从而为农户提供资金保障。产业融合创新机制作为一种外部助推力,形成“三产促二产带一产”的协同机制,为农户生计的发展提供机遇。人才培养创新机制作为一种内部动力机制,是实现农户增收和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在整个系统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是整个机制的中心。通过对农户进行相关指导,提高农户的素质和文化水平,增加其获得生计资本的能力,从而降低返贫的可能性。建立资源保护可持续机制是从制度上激励或惩治某些行为,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起到引导作用,从而保证资源的可承载力和自动恢复能力,确保农户生计环境的可持续性。这几种机制相互依赖,协同推进,确保农户永久性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