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流通

2019-07-02 01:12张碧琪
商周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粤港澳大湾

张碧琪

近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正式出炉,作为中国第一个大湾区,人才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来自山东滨州的香港科技大学研究生张同最近正忙碌地准备工作面试,他所就读的硕士课程将于今年明份结课。原本他的打算是以读研为跳板留在环境更好的、更具国际视野的香港工作,选择这个课程的初衷也是为了拿到工作签证,可是最近他的想法发生了改变:“感觉深圳就业机会更多,还有落户政策,来香港又很方便。”

而他的香港同学Enthus也有同样的想法,在香港土生土长的他上大学之前都没有来过内地,但他却说服了家人准备参与+导师帮他联系的位于广州的在建恒温房项目。他认为就他所学习的建筑专业来讲,在香港没太多机会给年轻人,要是在内地把工作做出突破,还可以解决向上流动的问题。“以前对内地不了解,在香港也是扭工做嘢,在港科大读智能建筑技术,难道留在香港从事金融吗?不如去广州试下。”

1993年,香港青年王卫来到广东顺德,创办了民营快递企业巨头顺丰速运。王卫少年时才随父母移居香港,比较熟悉内地的政策环境。今天有所不同的是,许多从未在内地生活过的香港青年也选择北上创业。据香港青年协会青年研究中心2月26日公布的有关报告显示,有半數的香港青年愿赴大湾区创业。访问的522名18岁至39岁在职或待业香港青年,92.1%的受访者听过“粤港澳大湾区”或“大湾区”,其中大部分人认为建设大湾区对香港整体经济发展、国际竞争力和香港青年事业发展机遇有帮助。调查同时显示,香港青年认为内地城市在市场空间、累积工作经验及事业发展机会三方面有吸引力,有五成的受访者分别认为创业资助或支持以及优惠措施有吸引力。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到,“粤港澳大湾区”把香港放在更大的范围里,可以更好地发挥香港的作用,香港青年才能得到更多附加价值的提升。

消除政策壁垒

香港青年来内地创业的现象体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内人才流动日趋活跃的一个方面,而背后意味着是在大湾区内,对人才的需求正日渐增长。大湾区要快速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受到制约的人才流动。目前,“粤港澳大湾区”GDP总额已经突破10万亿,粤港澳大湾区11市经济总量占全国12%。人才发展的基础是大湾区经济发展与完备的产业链为基础。据全球化智库(CCG)发布的首个《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发展报告》显示,“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一体化的需求已迫在眉睫,需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人才枢纽”。由于粤港澳三地不同的政策,只有建立互通互认、共享共建的人才引进、评价、服务体系,在税收、通关便利、社会保障制度、执业资格等多个方面消除壁垒,才能人才更加自由、更加便捷的流通。

毕业于港大牙科专业的私人执业牙科医生Bruce在香港万邦行有一问开设了多年的牙医诊所,而今年,他也投资开设了位于深圳的牙科诊所。目前香港执业医生在内地开设诊所的手续已经变得非常简洁,只需取得内地的《医师资格证书》就可以。他对在内地发展业务非常有信心,近年来他接待了不少专程赴港求诊的内地客人,越来越多的内地人意识到了香港先进的种牙技术和牙医服务具有国际水准,这也是吸引他们赴港求诊的原因。“深圳诊所的业务虽然还没有正式开展,目前接待的主要是每个月要复诊的深圳客人,我每星期来深圳坐诊两日,深港两地兼顾,虽然集中预约,但是也可节省了他们过境的时问。”

就业需要提供的证明文件太多、手续繁琐是制约粤港澳地区人口流动的原因之一。不过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公布,已有很多放行政策正在逐步落实中,很多人已经开始享受到了政策的便利。国务院也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取消一批行政许可等事项的决定》,取消台港澳人员在大陆就业许可事项,这无疑是一张官方发布的可以很大程度解决就业麻烦的通行证。

引进教育资源

除了采取措施积极引进人才的之外,许多专家也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发展迎来政策、经济、社会与科技方面的利好,同时面临着社会制度差异、教育相对不足等挑战,大湾区内的人才政策应坚持“引育并重”。

在世界级湾区的创新发展历程中,世界级高校均发挥了知识创新的重要作用:旧金山湾区有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掀起全球电子科技创新风潮;纽约湾区有纽约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造就世界金融、军工和制药中心,高校对湾区人才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就“粤港澳大湾区”内部高校资源分布情况来看,香港拥有国际一流的高等教育资源,据泰晤士报2018世界大学排名,香港6所大学进入世界百强,每年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

尽管名校林立,但很多高校的学者却因在香港没有合适的研发对象,而来到内地找寻课题。《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人才高地的战略目标。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前司长梁锦松认为,鼓励国际名校、香港的高端院校在大湾区落户能够有效实现聚集人才。

目前,香港高校在内地创学或成为未来趋势。合作办学既突破了香港院校在科研经费、生源培养、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的瓶颈,也能提升内地大学的国际化水平。除了正在建设中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分校之外,香港中文大学曾与深圳大学合作筹办中文大学(深圳),香港浸会大学也同北京师范大学合办联合国际学院,香港理工大学也初步选定在东莞、深圳或广州设分校。

除了高等教育资源领域的合作外,向大湾区城市输出香港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也是值得探索的方向。在内地,目前只有国际学校、学前教育领域出现了港澳办学团体的身影,如果香港办学机构可以参与到内地的中小学教育领域中,在内地就可以体验纯正的“港式教育”,也可以方便内地居住的香港少年儿童接受教育,免却“跨境学童”每日往返通关之苦。

打造优质生活圈

据《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与人才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从教育背景来看,粤港澳大湾区人才的毕业大学知名度较高,生源背景丰富,超过25%的人才具有国际教育背景,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才占比超过30%。在高端专业人才聚集的粤港澳大湾区,若城市的基础建设、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硬件条件难以与之匹配,那么人才将会二次外流,因此建议打造一个优质生活圈。近年来,广州深圳等几个城市正在致力于和香港、澳门共同打造优质生活圈。

打造优质生活圈,医疗领域或率先突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要加强区内医疗事务合作。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紧密合作,支持港澳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主体在珠三角九市按规定以独资、合资或合作等方式设置医疗机构,发展区域医疗联合体和区域性医疗中心。这个重大机遇,借大湾区发展可将香港优良的专业服务带到内地,做到互惠互利,为大湾区内居民以至内地和海外人士提供服务,助力发展区域医疗联合体。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以香港的管理模式运作,相关经验将会是日后向大湾区输出医疗服务提供参考。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在电台节目上表示,内地医院推行“智慧医院”概念,效率较高,而香港医院在质量上较优。深圳和香港人员交往频繁,若香港方面能跨境在内地为港人提供住院医疗服务,内地港人的医疗需要便能解决。香港医护在内地建立教育培训和科研基地,给内地香港都能带来好处。此外,香港中文大学位于深圳的分校也有意增设医学院和直属医院,加强培育有关人才,将大湾区医疗服务提升至国际水平。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区粤港澳大湾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