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探讨

2019-07-01 13:43刘锋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8期
关键词:针灸

刘锋

【摘要】 目的 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方法 76例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 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38例。两组患者均行针灸治疗, 研究组搭配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痊愈31例、好转4例、有效2例、无效1例, 疾病痊愈率为81.6%;对照组痊愈23例、好转7例、有效5例、3例无效, 疾病痊愈率为60.5%, 研究组疾病痊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抬眉、閉目、鼓颊时间分别为(4.2±1.1)、(3.7±1.2)、(4.4±1.4)d均短于对照组的(4.9±1.3)、(4.4±1.0)、(5.1±1.5)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效果佳、起效快,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风寒型周围性面瘫;针灸;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8.086

周围性面瘫患者经过治疗后, 约有70%可完全恢复, 20%部分恢复, 10%恢复不佳, 可遗留面肌痉挛问题。究其病因:周围性面瘫多因风寒、病毒感染、自主神经功能不稳所致, 其中以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最为常见, 中医将该病病因视为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劳累过度、风寒邪气入侵导致面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 进而出现“口僻”。近几年, 随着中医养生文化日渐兴盛, 医者推崇中医治疗以改善血液循环, 消除神经炎症水肿, 防治并发症的发生, 获得良好疗效。现中医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以口服中药汤剂、针刺疗效最为确切, 本文旨在分析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月2月本院脑病科收治的76例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 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38例。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审核通过, 所有参选者均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 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确诊, 排除依从性差、精神异常、合并其他内科疾病及中途退出者。研究组男20例, 女18例;年龄23~67岁, 平均年龄为(45.6±8.7)岁;病程4~17 d, 平均年龄为(9.6±2.5)d。对照组男19例, 女19例;年龄21~69岁, 平均年龄为(45.8±8.5)岁;病程3~18 d, 平均年龄为(9.4±2.9)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均接受针灸治疗, 研究组辅之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 具体操作如下:①针灸, 选取0.35 mm×25 mm针灸针, 取仰卧位, 常规消毒穿刺区域, 行平补平泻手法, 进针得气后均匀提插、捻转, 留针30 min出针, 1次/d, 5次/周, 针刺太阳、阳白、地仓、翳风、迎香、四白、合谷、足三里、攒竹等穴位, 每次取3~5个穴位, 留针期间不得行针, 以局部酸胀感为宜, 10次为1个疗程, 连续治疗3个疗程。②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细辛3 g、麻黄6 g、附子9 g。肢冷、面色苍白、语声低微者加黄芪3 g、人参4 g, 咳嗽咳痰者加半夏3 g、杏仁5 g, 肢体酸痛者加苍术3 g、独活4 g, 加水煎熬, 先煮附子去上沫后煮诸药去滓, 早、中、晚温服, 连服1个月, 治疗前改善饮食起居, 注意防寒保暖, 外出佩戴口罩, 咀嚼口香糖3次/d, 清淡饮食, 以易消化、高热量、富含高维生素食物为主, 注意口腔及面部清洁, 同时辅之心理疏导, 帮助患者营造良好身心状态。

1. 3 观察指标疗效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以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为判定依据[1](Ⅰ级正常、Ⅱ级轻度面神经功能障碍、Ⅲ级中度障碍、Ⅳ级中重度障碍、Ⅴ级重度障碍、Ⅵ级完全麻痹)痊愈, 面神经功能达到Ⅰ级, 面部区域功能均恢复正常;好转:面神经功能达Ⅱ级, 上下眼睑可闭合, 口角轻度不对称;有效:面神经功能恢复至Ⅲ级, 口角不对称问题严重;无效:面神经功能达Ⅳ、Ⅴ、Ⅵ级, 病情未得到改善, 用力时眼睛可闭合, 仍需继续治疗。疾病痊愈率=痊愈例数/总例数×100%。②观察并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抬眉、闭目、鼓颊。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者痊愈31例、好转4例、有效2例、无效1例, 疾病痊愈率为81.6%;对照组患者痊愈23例、好转7例、有效5例、3例无效, 疾病痊愈率60.5%。研究组疾病痊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抬眉、闭目、鼓颊等动作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周围性面瘫(facial palsy)又称面神经炎, 指面部神经管内神经组织非特异性炎症引发的周围性面肌瘫痪, 作为临床常见多发疾病, 以口眼歪斜、无法完成闭眼、抬眉及鼓嘴等动作为症状表现, 易加重患者精神压力, 影响生活质量。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均有受寒着凉病史, 因面部血管受寒冷刺激痉挛导致神经组织缺血水肿而发病, 表现为一侧面部神经麻痹, 口眼歪向健侧、眼睑扩大、嘴角闭合不全等, 属于中医“面瘫”范畴, 多发在20~40岁, 起病急、进展快, 数小时或2 d面肌麻痹达到高峰。中医治疗因疗效确切、见效快、安全性佳、费用少、后遗症发病率低等优势, 现已成为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首选治疗方案。中医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方法较多, 以针灸、中医汤药、中药外敷较为常见, 多数医生推崇中医汤药和针灸疗法以规避激素、抗病毒药物及面部神经营养药带来的毒副作用[2], 改善近远期疗效, 并于实践中得以证实。脱长宇等[3]于研究中指出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配合腕踝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显著, 证实中医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可行性。研究显示, 研究组患者疾病痊愈率为81.6%高于对照组的6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抬眉、闭目、鼓颊时间分别为(4.2±1.1)、(3.7±1.2)、(4.4±1.4)d均短于对照组的(4.9±1.3)、(4.4±1.0)、(5.1±1.5)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可快速见效且效果理想[4, 5], 麻黄附子细辛汤作为解表剂可助阳解表, 驱逐体内寒气, 加之针灸可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 便于病症改善, 可巩固疗效。

麻黄附子细辛汤主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 麻黄利水消肿、宣肺平喘、发汗解表, 多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引发的恶寒、发热、多汗、浑身酸痛等病症, 附子回阳救逆、散寒止痛、温经助阳, 两药合用可温散寒邪、恢复阳气, 辅之细辛強化温经止痛、宣通肺窍、发汗解表之功, 可调节微循环, 营造良好生理环境, 进而促进康复[6-8]。麻黄能收缩血管、升高血压,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兴奋作用;附子有显著抗炎作用, 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细辛可扩张血管、松弛平滑肌、增强脂质代谢作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具有抗炎、抗过敏及抗氧化多重功效, 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对症用药可获取最佳治疗效果。针灸作为中医经典疗法, 通过针刺穴位, 疏通经络, 可改善面部神经缺血和水肿问题, 加速血液循环, 促进面部神经机能恢复, 缩短疗程, 针刺太阳、阳白可清头明目、疏风清热;地仓能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翳风、迎香可散内泻热、聪耳通窍;四白散发脾热;合谷清热解表、通经活络;足三里补中益气、扶正祛邪;攒竹吸热生气, 针灸诸穴位可促进面部神经功能恢复[9, 10]。因此, 医生可根据患者病情, 综合多种中医治疗方法切实帮助患者改善病症, 通过专业治疗, 加速病情好转, 减轻身心压力。

综上所述,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桂林, 高慧. “五联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时机与疗效的评估研究. 针灸临床杂志, 2016, 32(3):13-15.

[2] 李蕾. 祛风化痰活血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5, 33(2):464-466.

[3] 脱长宇, 金黎军, 脱建业.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配合腕踝针治疗周围性面瘫45例. 中国伤残医学, 2014, 22(9):157-158.

[4] 仇慧艳, 张彩萍. 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4例疗效观察. 中国民间疗法, 2016, 24(4):38-39.

[5] 李淑贤, 尹东武, 刘艳杰. 辨证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70例疗效观察. 河北中医, 2015, 37(11):1691-1693.

[6] 任明彪.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联合火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80例. 湖南中医杂志, 2016, 32(5):61-62.

[7] 熊培政, 冯雪梅, 王芳.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应用综述.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 32(2):195-196.

[8] 蒋茂剑.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运用心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 17(12):175-176.

[9] 刘春红, 裴云芳, 侯媛媛. 麻黄附子细辛汤研究进展. 山东中医杂志, 2016, 35(3):270-272.

[10] 刘金星. 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的主要症状辨析.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 22(4):570-571.

[收稿日期:2018-11-23]

猜你喜欢
针灸
颈椎病采用针灸治疗的效果分析
针灸在辅助生殖促排方案中的应用探讨
中医针灸推拿治疗老年性便秘的应用效果分析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宁神汤结合针灸治疗更年期失眠的效果探究
针灸发展前景研究
针灸
对我省近年针灸发展状况的分析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
《中国针灸》杂志2000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