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佳
【摘 要】与莫扎特众所周知的奏鸣曲相比,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的艺术价值略胜一筹,钢琴协奏曲是莫扎特全部音乐创作中最重要的题材之一,堪与歌剧比美。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虽然是为面向大众而作的乐曲,但也深刻反映出莫扎特的個性。本文通过对莫扎特第二十三号钢琴协奏曲的浅要分析,探究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的音乐特点。
【关键词】莫扎特;钢琴协奏曲;音乐特点;k488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6-0069-01
一、作品分析
这部A大调第二十三首钢琴协奏曲是莫扎特作于1786年3月2日,是作曲家本人非常喜欢的作品之一。这部协奏曲富有创意,气氛欢快,抒情婉转。来自钢琴与管乐的相互呼应的表现形式,浑然天成,自成一体。
第一乐章以奏鸣曲——快板写成,小提琴奏出优雅的第一主题,仿佛是清晨醒来,推开窗户,扑面而来的是清爽愉快的气息。继续着,小提琴演奏了明亮的第二主题,在乐队重复确认之后,钢琴如同顽皮的少女,愉快的旋律如水一般倾泄出来,与乐队相互呼应着呈现出两个主题,与协奏弦乐队对比着,形成生动的对位,在与乐队的互相的追逐中进入尾奏。由弦乐指引着,钢琴演唱出如歌般新的主题。经过多次变奏,将三个主题进行重复。轻盈的节奏和活泼的旋律充满整个第一乐章,丝毫没有单调和压抑的感受。乐曲结尾处,乐队突然停留在一个单独的和弦上,以这个和弦酝酿,钢琴开始了一段展示技巧的“华彩乐段”,演奏急速跑动的音阶、琶音以及再现的主题片段,像是即兴构成一段幻想曲演奏。
第二乐章柔板纤细无比,一向纯真阳光天使般无忧的莫扎特,大概是幽怜自处,在音乐中流下一滴眼泪。在不比寻常的慢速下,弥漫着凄美。钢琴缓缓的独奏,任旋律静静的流淌,慢慢将人包围。木管和小提琴的一应一达,就像一声叹息,深入心底,使人也情不自禁地被他带动着。钢琴变奏第一主题,宁静悠扬。管乐的合奏,就像她似乎想起了开心的事情,哈哈一笑,气氛欢快了许多。木管和钢琴一说一应着,宛如将自己加入到这份柔情中,分享着它的喜悦与忧愁。在弦乐和管乐的交替衬托下,将乐章带入尾奏。小提琴的拨弦伴奏,穿插于钢琴的独奏中,宛如她缠绵的情愫,拨动着自己的心弦。
第三乐章,适度的快板是一首潇洒的回旋曲,欢乐活泼,以钢琴一鼓作气奏出惊人的爆发力的开场让人精神一振。小提琴优雅轻快。回旋主题,钢琴演绎出热情的第一副主题,经过快速流畅的音群,完成一次变调。紧接着,小提琴平静、抒情的展开了第二副主题,后续由钢琴重复。钢琴与乐队你来我往,以最滑稽和最愉快的方式在开玩笑,将人牢牢吸引。最后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概一气呵成走向结束。
二、音乐特点
(一)戏剧性。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具有戏剧性的特点。这是他的同时代作曲家无法想象的。钢琴和管弦乐的对话,就像是莫扎特歌剧里的角色对话。钢琴与乐队浑然一体,不仅体现出钢琴内心深层的心理刻画与鲜明个性,又能展示出协奏乐队的逻辑发展规律。正如k488中第一乐章,模仿四重唱的手法,把四个不同个性的角色,各自倾诉着自己的性格特征,体现不同的心声,和声的声部之间紧密组合,宛如一场戏剧。
(二)歌唱性。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具有歌唱性的特点。应该说莫扎特是把歌唱性引入钢琴的第一人。莫扎特的音乐风格是深受巴赫影响的,但巴赫并没有达到莫扎特歌唱性的高度。莫扎特把歌唱性充分的在钢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大量咏叹调式中。正如本文分析的第二十三号钢琴协奏曲,从音乐响起就彰显出歌唱性的特点。弦乐优雅的呈示第一主题,与常规不同,用极其素雅的笔触,委婉地诉说出深情咏叹调。第二主题也是优雅的、充满古典的、节制的。
(三)交响性。莫扎特是在钢琴协奏曲上发展了乐队与钢琴之间对抗斗争关系的第一人,影响了贝多芬等后世著名音乐大家,将交响性充分的融入到了钢琴协奏曲中。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不仅仅突出了钢琴这一主角,同时对协奏乐队也毫不偏心。大部分钢琴协奏曲的协奏乐队部分单独呈现出来也是一部完整的交响乐呈示部。
(四)钢琴化。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还具备不同于一般歌剧表现手段与交响乐写作手法的独特表现方法,即技艺精湛的钢琴化。其一就是装饰性,每一个和声,都被莫扎特用倚音、颤音等缠绕着和攀附着,展示着这一简单旋律中迷人的魅力,其二就是华彩性。莫扎特的音乐,没有明显激烈复杂的人物矛盾,但是充满了戏谑,充满了惊奇与无法预料,总能在旋律与和声中,找到平衡,这仿佛就是他的自画像,像是自己对自己一生的绘写。
三、结语
圣桑说:“词穷的时候音乐就开始了。音乐能说出语言所不能表达出的东西,它使我们发现自身最神秘之处,它能传达出任何言辞都不能表达的印象和‘心灵。”莫扎特的音乐不会让你的快乐变肤浅,不会让你的忧伤变抑郁;听莫扎特的音乐,让你能感受到世界是如此美好,即便身处逆境,你也能找到片刻时间与现实妥协。
参考文献:
[1]黄登辉.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的歌剧性、交响性、钢琴性[J].音乐艺术,1995.
[2]杨静.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的歌剧性特征[J].艺术评鉴,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