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海外“游学”学什么?

2019-07-01 02:45杨文滢
记者观察 2019年6期
关键词:游学研学机构

杨文滢

游学是什么?顾名思义就是“游”与“学”相结合,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中的一种跨文化体验式教育。“游学”既不是单纯的旅游,也不是纯粹的留学,它包括了学习和参观游览,也融合了“学”与“游”的内容。面对当下的“游学热”,让孩子们在成长的旅途中真正实现“寓学于游”,并树立更高远的人生目标和理想,是家长们共同的期许和心声。游学市场为何如此火热?家长如何合理取舍种类繁杂的游学项目呢?关于“游学热”的种种思考还应回归理性。

“你想探访世界知名学府,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吗?”“你想参观世界名胜景点,增广见闻,开拓眼界吗?”“你想拥有良好的签证记录,为今后申请留学保驾护航吗?”……一条条接踵而来的名校“游学”广告总是令人心潮澎湃。

暑假一直是家长们“烧钱”的季节。由于暑期有大量的空闲时间,父母都希望孩子在知识和能力上得到提升。也正是看中这一商机,许多教育机构和旅行社纷纷针对学生推出了游学项目,“游学”之风逐年盛行起来。

“携程旅游”日前发布的《2017—2018年度中国游学旅行报告》称,“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青睐去国外参加游学、营地类旅游,游学业务仍在以每年超过100%的速度增长,2018年游学规模达到了100万人次,收入超过300亿元。”

另外,中国社科院今年发布的《中国留学发展蓝皮书》显示,国内中小学阶段低龄留学生的数量直线上升,已占留学总数的1/5。2013年在美国读高中的中国学生仅23795人,至今,7年间增长了365倍。随着留学低龄化趋势的加剧,“留学越早越好”的论调越发盛行。

海外游学市场随之繁荣起来,各种游学项目呈井喷态势。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中国海外游学人数接近35万人,市场规模近90亿元;2015年达到50万人,市场规模约120亿元,近年来,海外游学业务仍在以每年超过40%的速度增长。

相关调查数据还表明,“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游学,都呈现明显的低龄化趋势。”携程游学平台负责人表示,“用户数据显示,2017—2018年度,用户初次体验海外游学的平均年龄在12.1岁,初次体验国内游学产品的平均年龄在8.8岁。”

游学市场方兴未艾,留学中介机构、专职游学机构、网络电商平台等推出了品类繁杂的游学产品和项目。但游学不同于普通的旅游,这些机构的资质、服务及安全性方面究竟如何,成为许多为孩子挑选游学项目的家长最为关注和困惑的问题。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游学产品的提供者主要有国内知名中学、留学中介及培训机构、专业游学机构以及OTA(在线旅行社)四大类,对比分析见下圖。

近年来,游学市场似乎陷入了“群雄割据”的状态,各种机构都将目光聚集于此。然而,我们不禁发问,游学市场如此火热,究竟又为哪般?

2016年12月23日,教育部等11个部门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中,推动研学旅行快速健康地发展。《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点》也提出,要推动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启动研学旅行营地建设工作,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到省内外、国内外研学旅行,将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深度融合,让学生在旅行中做到知行合一。游学市场自此便乘着东风飞速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游学项目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青睐。

有研究指出: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教育花费最贵的地区,而且超过三分之一的家长把全部时间花费在孩子身上。从百万的学区房到疯狂的奥数班及各种补习班,再到暑期的“游学热”,家长们的每一笔支出似乎都在往孩子身上贴着“不能输”“不能被落下”的标签。

“新东方”教育集团的《国际游学蓝皮书》显示,在游学花费方面,能接受2~3万元开销的家庭占29.4%,能接受1~2万元开销的占27.8%,能接受3~5万元开销的占27.5%,能接受1万元以下开销的也占了近12%。

对于想要将孩子送出国的家长来说,国外游学更像是一种教育标配,无论是选择名校体验、仿真课堂,还是夏令营,每一种都是家长为孩子今后的留学生活准备的一场预演。

“新东方”教育机构发布的《中国国际游学行业发展报告》显示,参加国外游学排名前三的原因分别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外语语言能力和锻炼独立自主能力,在这样目的的驱使下,即便没有出国的打算,父母们也不惜砸重金将孩子送去国外游学。

同时,国内游学也因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而广受欢迎,比如许多机构都推出了国学研学营,将国学内涵与地域特色结合起来,其对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的探讨与许多家长所持的观点不谋而合。

布尔迪厄在《区分》一书中曾经提出过这样的观点:“任何文化实践的参与都带着阶级属性的色彩。”种种迹象表明,送孩子去游学已经和让孩子去学习马术或击剑一样,成为了将消费阶层区隔开的新的有力证据。把护照填满,不仅意味着出国的次数更多,也意味着投入了更多的金钱和精力,其本身就成为了一个“标签”。

正因为游学的报名费并不是遥不可及,越来越多的家长试图用这种方式,让孩子完成一次短暂的所谓的“新中产阶层”跃迁,至少在家长的想象中,游学让孩子离今后的发展目标更近了一步。

目前,海外游学涉及多部门牵头管理,各部门之间职责模糊,管理主体尚不清晰。除正规的教育培训机构之外,市面上还有一些中介组织以留学咨询、培训等名义注册公司,没有经营“出境夏令营”的资质,便将招揽的“游学团”转手交给具备出境旅游资质的旅行社。相关报道称,“每招募到一个国际夏令营的学员和客户,旅行社给这些机构1000元以上的返点,是行内的普遍‘规矩。”

游学市场存在多个供给主体,每个主体的优势和缺点同样突出,专业性不强,项目中间环节多,质量参差不齐,导致“游”和“学”的比例无法标准化,从而使得费用高涨。北京中凯国际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陈世涛透露:“市场上常见的14天美国游学团,价格在3.5万元左右,其利润基本有6000到8000元。在没有价格战时,这样的游学产品会卖到4万到4.5万元,毛利最高能到40%。”

实际上,大部分游学机构与学校间的合作也存在诸多潜规则。学校是最直接获得生源的地方,同时又为大多数家长信任,面对现金回馈和免费出游机会的诱惑,许多老师会向学生推荐一些并不划算的游学项目,利用家长对他们的信任。

此外,机票向来是出国游的大头,也是游学机构圈钱的主要手段。培训机构按正常的机票价格成本报给家长,但预订时却变为转机的经济航班,再加上提前预订或旅行社切割舱位等因素,一张往返机票能赚取上千元的差价。比如,美国暑期游学团的机票报价一般在一万五左右,事实上,非高峰期的机票预定价最多仅为8400元,旅行社从机票中可获得的利润高达50%。

“游而不学”是另一个饱受诟病的行业乱象。事实上,许多旅行社自身与国外院校并没有合作交流,那些所谓正规机构的游学夏令营与成人旅游团的性质并无二致。

这些游学机构通常会寻找有意向在国外市场打开知名度的学校洽谈项目。一旦确定,项目内容一般包括学习、游玩、购物和其他。其中,学习占40%,游玩占30%,购物占20%(在游学项目中安排购物点来创收是很多机构的惯用手法),其他内容占10%。“行程是游学公司在国内就制定好的,学生在国外没有自己选择的余地”,相关业内人士表示。

一直以来,海外名校参观都是家长趋之若鹜报名的重要原因。然而,这样的参观在国外许多大学都是免费的,许多游学机构会邀请一些非大学教师讲授一些通识课程,在游学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培训、文化知识交流几乎为零。于是,“游学”沦为了走马观花式的“游而不学”。更有甚者,所谓的“顶尖名校”在国际高校排行榜上却“默默无闻”。

还有不少家长反映,游学广告中的“80%国际学生同行”“建立国际友谊”只是租个教室、找几个外国学生做联谊;“名校校长座谈”实际上是与游学机构工作人员对谈,学习成果大打折扣;研学异国风土人情及文化,只是逛一逛各种免费开放的博物馆;戏剧、体育、航海专项游学,不过是看戏、打球、参观船舶企业……但在报价表上,它们都成了要价不菲的项目。

2016年9月,南京外国语学校游学团在加州遭遇车祸,造成十三名学生死亡,一名学生重伤,多人轻伤;2017年7月,在上海某高中就读的学生王斌,前往美国霍特科姆湖畔的冷杉营地参加海外游学夏令营,抵达露营地不久后失联,警方最终在营地附近深约9米的湖水下峭壁处发现了王斌的遗体;2018年2月,一名参加美国游学团的杭州女孩在洛杉矶酒店被人侵犯……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新闻背后,折射出了近年来游学机构存在的种种安全隐患。

目前,海外游学市场的主要消费者是学生,他们年纪较小、自律性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语言沟通也存在障碍,在海外游学过程中容易产生人身安全、人际安全、心理安全、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等问题。从供给者角度来看,由于准入门槛低,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众多机构纷纷涉足游学行业,致使游学市场良莠不齐,安全隐患较大。

圆梦顶尖名校、欧洲文化探秘、国际学生领导力峰会……各色名目赚足了家长的眼球。从“出国游是好的”,最终发展为“去的国家越多越好”,这些父母或许不仅仅是攀比,也是希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把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寄托在孩子的游學中,为孩子今后的发展谋求更多的出路。

尽管如此,我们仍需理智地看待“游学”。似乎每一种新兴行业的发展都会伴随着初期的矛盾与乱象,但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如何不断塑正游学行业的整体形象,厘清游学产品的概念界定,划定游学市场的监管范围,是当下亟需解决和应对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教育部等11部门曾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美中不足的是这只是个政策性文件。研学旅游究竟怎样设置内容、收费标准如何、如何保障安全等都应有相应的规范,最好能够出台国家标准。

监管方面,学校组织的游学活动,所谓夏令营、海外实习、交换生等都属于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应由教育行政部门严格监管,并进一步明确收费和管理标准;对于商业机构,包括游学机构、中介公司以及旅行社等组织的游学活动,应由工商部门进行监管,并对消费者提出的侵权投诉进行严肃查处。同时,明晰各部门的权责,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多措并举、多方整治,规范游学市场。

此外,游学行业的自律更加刻不容缓。只有用实际行动来维护行业形象,才不会让“游学热”成为由家长教育焦虑而衍变的商业泡沫。在实际的游学活动中,一要发挥市场作用,加强国际市场的合作;二要对游学的组织者进行从业资格审核,由教育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双重”规范管理,为学生的游学织密“安全网”;三要培养从业者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责任心,进而改善走马观花、“游而不学”等偏离“游学”本旨的问题。

作为家长,要三思而后行。尽管游学周期大都是几周的时间,但面对游学市场价格不透明、游学安全隐患等问题必须提前考察,做到谨慎选报、理性谋划。

同时,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调整适应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进行合理评估,按需而行、量力而行,不要让游学因家长的攀比心理而变为一次次盲目的“消费升级”。

不可否认,出国游学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让孩子受益,但游学的收获与付出的金钱是否成正比?用重金购买的成长能否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短暂的出国游学会给孩子今后的发展带来哪些积极影响?是当前应深入思考和探究的。

猜你喜欢
游学研学机构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理性看待“海外游学热”
海外游学别因焦虑而盲目跟风
海外游学勿忘教育之本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