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雪
表情包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传播领域具有不容小觑的力量。基于中国美育现状,本文从视觉传达设计角度分析了表情包的视觉要素与传播优势。表情包可以满足人们的社会化情感需求,丰富精神文明传达的内涵,提供有效的情绪宣泄渠道,其可以运用到不同年龄层次人群与不同情境的社交语境中,使美育思想潜移默化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一、美育的意义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
社会主义社会的美育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育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的。它用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反映在艺术形象中的先进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活动来感染受教育者。它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想象、思想、意志和性格。它能丰富学校的文化精神生活,激起学生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培养高尚情操,提高社会主义觉悟,鼓舞学生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和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奋发向上。
二、中国美育的现状分析
18世纪50年代,鲍姆嘉通建立“美学”学科体系,之后席勒提出了“美育”概念。但是美育实践和美育意识的萌发,古已有之。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把教育从国家政治生活中分离出来,创立了古代教育体系的架构雏形。他以“六艺”——礼、乐、书、数、射、御教授弟子。乐,实际上就是专门普及美育的课程。孔子结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门类,从而弘扬了他的美育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美育的思想基础与文化内涵,并在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美育传统。
近代,较早给美育下定义的人是蔡元培。他在1912年2月所著《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将美育列为五种教育之一,他认为“美感者,合美丽与尊严而言之,介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津梁”。他认为通过美育,可以提升人民的品位与情操,树立美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该思想后来被国家立为全国教育宗旨之一。
理想曾经如此丰满,现实却是:在我国近现代教育的进程中,学生的美术课、音乐课大都被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课以各式各样的说辞给“合理”侵占。美育课程形同虚设,而人民群众则对此习以为常。
“习以为常”反映出的仅仅是我国美育现状的“常态”,然而这种“常态”恰好是“非正常”的体现。长期以来,实用主义就一直在我国人民的价值观领域高屋建瓴,拥有不可撼动的指导性地位。实用主义盛行下的国民审美已然与多年前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式审美相去甚远。
美学家张世英说:“人生有四种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审美为最高境界。”可现在,对美的麻木、对实用性的追求、美学教育的缺失,使人们渐渐失去了审美能力。
当前,社会经济蓬勃发展,为我国的美育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审美作为上层建筑,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有待后人进一步完善。
三、表情包的视觉要素分析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技术的日益成熟,即时通信设备占据人们日常社交的绝大部分。早在20世纪60年代,麦克卢汉就提出了“媒介即人的延伸”这一理念。然而今天,媒介的延伸早已不局限于感官,而是拓展到了更深刻的层次。在情感表达层面,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文字的叙述,而是更依赖于各式各样的表情包来宣示自己的情感。
(一)按表现形式划分
表情包的数量之浩渺,品类之繁复已经远远地超越了现存的文字符号,可谓为新的历史时期所诞生的全新视觉传达符号。按表现形式划分,其大致可归为三种:一是静态的表情包,多为图片或文字图形符号;二是动态的表情包,多为GIF格式的动态图片;三是整体静态,局部动态,即动静结合的表情包。多为静态图片的局部动态化效果呈现。
(二)按创作内容划分
表情包的创作内容也极具多样化的特征。常见的题材有装饰艺术字、特色方言、卡通形象、影视剧人物角色、综艺明星、素人、动物、植物、食物、玩偶形象、虚构生物等,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某种层面上极具社会学的研究价值。
(三)按用途划分
按用途划分,表情包分为节庆问候、抢红包、中老年、斗图、线上互怼、抒发情感等类别。表情包的使用不限于日常生活中人们情感的宣泄,更在某些特定的时间节点与特殊场合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每逢新春佳节就会有各式各样以抢红包为主题的表情包来“刷屏”人们的社交软件。同时,品类丰富的节庆问候、生日祝福等主题的表情包也应运而生。
另外,在面向社交软件社群中的不同年龄层次用户群体的差异化需求时,“表情包”也反映出了十分人性化的市場细分。例如,社交软件的家庭群针对中老年人群审美倾向而设计了中老年表情包。
另一种堪称现象级的表情包就来自青少年社交群体的斗图文化。近年来,青年用户群体的情感表达更倾向于线上互怼模式,以各种认亲与争相当彼此的爸爸以示关系的亲密。在这种特定的社交氛围下,斗图表情包势如破竹地发展壮大,一度甚至渗透到中老年社群中。可见,这种极接地气而且贴近消费者审美情趣与心理需求的表情包设计是极具人文魅力的。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精神层面发展的不平衡性也日益显现。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但事实上往往又陷于“说了矫情”和“不说委屈”之间,而表情包的运用恰好打破了这一尴尬处境,没有什么委屈是发一个表情包表达不了的。
四、表情包的传播优势分析
(一)满足了人的社会性需求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对于社交属性的需求不亚于其对生存属性的需求。每个人都渴求被看见、被认可、被接纳。网络技术的发达为个人展示自己,表达自己提供了良好的现实基础,而表情包的发展则丰富了人们表达自己、展示自己的途径,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社会性需求。
(二)丰富了精神文明传达的内涵
长期以来,文字是主要的传播媒介。然而,受不同年龄层次、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地域、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文字传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表情包这种图像化的表达方式,极大程度地打破了年龄层次、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地域等诸多屏障,更为直观地传递文化与思想,形成人与人之间无障碍交流的桥梁。
表情包的应用往往伴随着文字,并对文字进行形象化的补充说明。这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文字表述的内涵,更加具象地表述了人们的精神与思想。
(三)为个人情感的抒发提供更加亲民化的表达
自古以来,人们的情感表达大多寄情于文学、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渠道。然而,这样的抒发渠道对个人的艺术修养与文化底蕴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情感的宣泄是每个人的基本需求,这一点不容置疑。因此,表情包以其个性化的设计、直击痛点的形象化情感共鸣,满足了绝大多数人的情感抒发需求,为人们的情绪宣泄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
五、基于中国式审美的前景展望
中国式审美切切实实地曾经美过,美得举世瞩目,美得惊世骇俗。《诗经》的风雅、汉乐府的冶艳、魏晋的狷狂、唐诗的瑰丽、宋词的清矍、元曲的旖旎、明式家具的精巧、清式园林的隽永……中华传统文化蕴藏着无尽的瑰宝,有待人们进一步挖掘、传承。
而实用主义的思潮使得人们一度放弃了对美的向往。美,是对生活最基本的敬意,是对精神世界塑造的不懈追求,是构建美好世界的崇高愿景。美育,应该根植于当代人的心中,并为之传承。
表情包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现象,更是传播领域中不容小觑的一股文化传播力量。人们应该重视这一视觉文化现象,将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加以提炼,用更加亲民的渠道加以传承,将民族文化的光辉内涵以更加接地气的形式呈现给大众,将我国不朽的审美精神与文化气度薪火相传。
(中南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