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指导必须让学生“当家做主”

2019-07-01 06:24汪华明
教师·上 2019年5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中职学生

汪华明

摘 要:职业指导对提升中职学校学生的就业质量意义重大。但部分中职学校的职业指导没有以学生为本,没有让学生“当家做主”。因此中职学校必须发挥学生在就业择业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切实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质量和职业品质。

关键词:中职学生;职业指导;“当家做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10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3-0019-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改革中職学生就业指导方法,让学生自己“当家做主”,实现中职学生高质量就业,正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中职教育的具体体现。

中职学生的就业状况事关学生的前途,事关中职学校的发展,职业指导对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和促进学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许多中职学校的职业指导忽视学生主体地位,没有让学生“当家做主”。

一、学生不能“当家做主”的原因

(一)学校强行“推销”

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是使学生了解职业、选择职业、适应职业以及转换职业的一门科学。学校应在充分了解学生能力素质、性格禀赋、职业意愿以及就业市场状况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就业择业进行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指导。但是,目前一些中职学校在职业指导和就业安置时,存在漠视学生意愿和志向的问题,甚至不管学生毕业与否、专业对口与否、工作胜任与否,只要用人单位招聘需要,学生本人基本“同意”,就准予毕业、准予推荐、准予就业。学校变成了一个替社会“顾客”推销“产品”的不规范市场,立德树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等根本任务,被这些中职学校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二)家长强行“定向”

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一定的期望,或者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可以理解。但大部分家长在孩子就业择业问题上强加自己过高的期望,有的不管孩子是否愿意,也没有考虑孩子是否适合,就强行为孩子“做主”;有的为了使孩子更“出众”、更“出彩”,在没有与孩子充分协商的情况下,自行“把脉”,强行替孩子决定职业“定向”。家长如此“关爱”孩子,将对孩子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孩子觉得自己笨,就做不成任何事情,失去勇于担当的自信心;遇到困难时,认为自己不行,不能独当一面,会产生退缩心理,面临选择时就会犹豫不决。一项研究表明,我国中职生在择业时,有40%的人偏向于听取父母及亲戚的意见,服从父母的安排。

(三)学生盲目“从众”

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处于14~18岁年龄段的中职学生,他们知觉的精确性、选择的准确性、思维的概括性都有所发展,但与成人相比,他们的理想还不稳定,自控能力不强。所以,一些中职学生入学后,对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没有明确的目标,有的比较迷茫,盲目择业,随波逐流,就业时存在“跟伴、随大流”的心理和依赖思想,缺乏就业择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些学生在校读书时就喜欢结伴同行,希望与好朋友同班、同寝室;就业时同样希望与好朋友能进同一家企业工作,有的甚至为了能与好朋友进同一家企业,宁愿放弃自己进更优秀单位的机会。另有一种盲目从众情况也令人担忧:一批学生在某企业就业,其中某人因自身原因辞职,却千方百计鼓动其他同学一起辞职,导致多人集体辞职离厂。

二、必须让学生“当家做主”

(一)清楚了解自己是前提

世界职业指导之父弗兰克·帕森斯提出了职业设计的三要素模式,其中第一要素就是清楚地了解自己,包括性向、能力、兴趣、自身局限等因素。中职毕业生渴望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这是人之常情。但想要在形势严峻的就业市场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学生就必须准确做好自我定位,正确认识形势,清醒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过于自信、过于自卑都不利于科学选择职业。学生不应一味追求在沿海城市和大企业就业,不要一味追求环境优、薪水高、面子好的工作,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位才最重要。

(二)培养学生自信是关键

树立良好的自信心,保持健康的就业心理,是中职学生成功就业的关键因素。学生要正确对待挫折,管控好自己的情绪。有些学生择业失败后,感到“无颜回江东”,情绪低落,一蹶不振。为此,中职学生要及时进行自我调适,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期望与失望之间的冲突,调整好心态;要充分认识到,挫折和失败可以锻炼自己的意志和能力;要等待有利时机,力争取得下一次成功。

(三)提升学生素质是核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使得国家对技能型实用人才的需求缺口越来越大,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用人单位最关心的当然是学生对岗位的胜任能力,只有具备优秀的综合素质、良好的专业技能的学生,才能获得企业和市场的青睐和认可,才具有强烈的就业竞争力,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时空。学校必须引导学生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技能实训,鼓励学生在认真学好专业知识、掌握实践技能、增强动手能力、培养职业素养的基础上,积极参加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的考试,使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成竹在胸、自信满满。

(四)改革指导方法是基础

要改革就业指导方法,创新就业指导手段,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职业状况,熟悉就业政策,认识自我个性特点,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让其及时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自觉增强依法就业、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学校应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因人而异开展职业指导,可将优秀的校友请回学校,现身说法,为学生提供学习样板;组织学生开展“下厂”实习,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用人单位需求,最终帮助学生选择目标、确定目标,进而实现目标。

(五)形成家校合力是保障

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成员的观念和意识、家庭环境都影响着孩子择业观的形成。学校必须借助家庭、家长的力量,助推学生在就业择业过程中“当家做主”。 首先,家长应协助学校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父母的观念始终左右着学生的就业选择。家长要克服惯性思维,不要执意将自身的职业要求和职业经验强行灌输给孩子。其次,家长应在情感上帮助孩子就业。孩子若能得到父母的激励,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将会获得事半功倍的奇效。

职业指导的对象是学生,职业指导应体现学生的内在需求,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当家做主”,规划好职业生涯并付诸实施。

参考文献:

[1]程 妍.职业学校中的职业指导现状与问题[J].职业,2010(5):31.

[2]张普权,兰伊春.中职学生就业指导[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3]马永芳.职业指导全程化模式在中职学校的实践研究[J].职业,2015(21):163-164.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中职学生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浅谈中职英语单词教学策略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试论如何提升职业指导效果和效率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
高职院校“人职匹配”职业指导模式的思考
试论如何开展三层六段精细化职业指导
加大职业指导专业人才培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