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汪曾祺小说的儒释道精神

2019-07-01 06:30宋维梅
牡丹 2019年15期
关键词:人境汪曾祺道家

汪曾祺的小说在描写小市民生活面貌和塑造纯洁善良人物的同时,融以儒释道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元素于一体,体现了浓厚的“儒道佛意识”。本文以其小说文本为例,透过字里行间探寻儒释道精神的体现,并把儒释道精神在小说中的体现分为儒家的“人境”、善良的人性,道家天人合一、豁达的人生态度和佛家的奉献精神。

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风貌和特质的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观念形态和思想意识的具体表现,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佛为核心。在汪曾祺小说创作的三个时期,一直不变的是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和对民主自由的追求,他在现实世界中不断摸索,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汪曾祺在《我是一个中国人》中说:“我是一个中国人,中国人必然接受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影响。”他承认他的作品具有儒释道思想,尤其多的是儒家思想,但是他不是从道理上,而是从情感上接受儒家思想,他认为儒家是讲人情的,这是一种富于人情味的思想。他很喜欢《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里面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云,咏而归”的意境,那是一种和谐宁静的生活态度,他认为陶渊明是一个真正的儒家思想践行者,他不为五斗米折腰,躬耕南山。并且,他很喜欢“顿觉眼前生意满,须知世上苦人多”这句话。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传统文化深深地扎根在他的作品中,如民俗文化、地域文化、饮食文化等,然而,这些文化都是儒释道思想的具体体现。

一、儒家的仁爱思想

儒家思想是由先秦时期的孔子创立,并慢慢发展成为一种系统、全面、完整的思想体系,其思想以“仁”为核心,包括三大思想体系,级“人治,德治,礼治”。“人治”就是要以人为核心,主张用人善良的天性来实现管理和统治;“德治”主张以道德去教育人、影响人;“礼治”就是遵守三纲五常,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儒家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宗旨。

汪曾祺的小说继承了儒家的思想,但这种思想并不以维护社会等级和治理国家为目的,而是真实展现儒家“德治”思想影响下形成的“人境”和一种“顿觉眼前生意满,须知世上苦人多”的“仁爱”。

(一)儒家的“人境”

儒家的“人境”主要是指儒家德治思想下形成的一种具有人情美的意境,这在汪曾祺的作品中有具体的体现。例如,小说《受戒》里,小和尚明子时常到英子家帮助英子娘画绣花的图案,英子娘看到美丽的图案,笑着告诉明子,让他做他的干儿子,明子也朝他笑了笑,他们的交往充满欢声笑语。这种画面温馨和谐,具有人情美。《榆树》里的侉奶奶,一个人居住在河边空地,每天她都会坐在门前纳鞋底,等天上一有星星,她就睡觉,天一亮,她就醒來,坐在门前纳鞋底,生活悠然自得。

另外,小说《小芳》中有这样一幕:“下午,卉卉睡一个很长的午觉,小芳就在一边整理卉卉的衣裳,缀缀线头松动的扣子,在绽开的衣缝上缝两针,一面轻轻地哼着庐剧。到后来为自己的歌声所催眠,她也困了,就靠在枕头上睡着了。”小芳是汪曾祺家的保姆,卉卉是他的女儿,这些画面才是真实的人境。

(二)善良的人性

汪曾祺小说中那些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都离不开小说中那些美好和善良的人性,而这些都是儒家仁爱思想的具体表现。

在小说《迟开的玫瑰或胡闹》中,邱韵龙和他的妻子过了半辈子,可六十岁时却爱上了别人,于是决定和老婆离婚,但是,他得了心肌梗死,住了院,需要家人签字,最后只有他的妻子照顾她,直到死去。小说主人公的妻子善良大方,善解人意,不计前嫌最终用爱感化了她的丈夫。又如,《故乡人》中“钓鱼先生”,急公好义,冒死行医,乐善好施,不分贵贱,具有仁爱的品质。《晚饭后的故事》中,郭庆春和许招弟青梅竹马,却被徐招弟嫌弃,他没有记恨,当了导演后还招录了徐招弟的女儿。《榆树》里的老奶奶自己一个人生活着,却时常帮邻居看孩子,孩子不见了,一问她,她肯定知道。汪曾祺小说中的这些人物善良纯朴。

二、道家的自然无为

道家思想是我国古代思想中的一个流派,以老庄思想为代表,主张道法自然,自然无为,好清静,反对斗争。这一思想对后世的影响颇深,尤其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变快,越来越多的人注重修身养性,推崇道家的思想。汪曾祺在小说中勾勒出一幅幅清幽、宁静、和谐的美好画面和清新脱俗的意境,这些如诗如画的美大多是一些自然的美,没有人工的雕琢,这些优美的意境都源自道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一)天人合一的境界

道家天人合一的境界主要是指汪曾祺的小说情景交融,勾勒出一幅幅宁静和谐的意境。例如,小说《受戒》中的江南水乡自然脱俗,“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的小蜡烛。青浮萍。长角的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百花惊起一枝青砖,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抑郁》描写了黄昏的丽景,“时近黄昏,夕阳在西天烧起篝火,地面一切都薄薄地赌了一层金,在卷发似的常青树稍上勾勒起一道金边,蓬松松的”;《求雨》中,求雨情景十分庄重,小孩们头戴柳条圈,敲锣打鼓。这里的“求雨”来自原生态的民间,让人们看到了真挚的生活面貌,没有肮脏,只有百姓的真挚、善良和纯朴。

(二)豁达的人生态度

道家追求“自然无为”,好“逍遥”,把功名利禄看成身外之物。现代社会,有人把道家思想总结为“放下”,认为人们要有一颗乐观、豁达的心。汪曾祺继承了道家的这一思想,并将其赋予小说中的人物。

例如,《鸡鸭名家》中,余老五是孵鸭的高手,他的鸭总是比别人的要好,他一生都在为别人打工,茶余饭后还总是拿着紫砂壶到街上溜达,享受生活。《小学同学》里面的邱麻子和徐守廉,他们在没有读书以后,继承父业,安静地过完一生。《黄开榜的一家》里面的二儿媳,丈夫去世之后自力更生。《大淖记事》里面的巧云和小锡匠相爱却总是受阻,巧云被玷污后,小锡匠没有嫌弃他,小锡匠被打后,巧云扛起重担,乐观坚强。《安乐居》里面的酒客茶客经常到茶楼喝酒、聊天、嗑瓜子,从来不思考政治,他们的目的在于享受生活。《岁寒三友》里的穷画师温饱都有问题,还过着赏花种竹的悠闲日子。《云致秋行状》里面的云致秋,是个乐天派,凡事都看得开,生死荣辱都不太放在心里。

三、佛家的奉献精神

佛教是世界性宗教,佛家思想的精髓是“诸恶莫做,慈爱众生”。汪曾祺的小说也有体现这一思想的内容,主要是一些具有奉献精神的人物,但不数为多。

例如,小说《徙》里面的高北冥,热爱文学,却积蓄微薄,供不起女儿上大学,同时一心想把谈先生的诗文刻出来,把这种优秀的文学作品传承下去。《故里三陈》里面,产科医生陈小手接生不分高低贵贱;陈四是一个踩高跷的高手,因一次下雨迟到误事而感到羞愧,从此不再演出;陈泥鳅乐善好施,却不想让人知道,小河捞女尸赚钱,只为帮助老人。《鉴赏家》里的叶三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画,为画家季淘明卖了一辈子的水果,只因送水果的时候可以看一眼他的画。他不是把一生奉献给了别人,而是奉献给了艺术。小说《老鲁》中,学校警卫老鲁帮助过所有老师,在饥荒的年代,帮助学校寻找野菜,解决学校的温饱问题,缺水时到很远的山上挑水,解决学校惯有的拉肚子和红眼病。

从以上来看,汪曾祺的小说所传递出来的思想意识都是对传统的儒释道思想的辩证处理,摒弃了传统中封建愚昧的一面,把这些思想融入现实生活,展现出宁静和谐、具有人情美的画面,给人以精神上的抚慰。

(云南省昭通学院)

作者简介:宋维梅(1986-),女,云南昭通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美学史。

猜你喜欢
人境汪曾祺道家
情同父女 亲如一家——汪曾祺与“藏妞”央珍
咸菜慈姑汤
“人境”合一 构建“七彩水韵”校园文化
浅析刘继明长篇小说《人境》的艺术特点及价值
结庐在人境
施松卿与汪曾祺 云淡风轻走一生
漫画道家思想
漫画道家思想
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
当年为汪曾祺治印的两位篆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