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让金融更开放

2019-07-01 02:46陈国红
银行家 2019年1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服务西安

陈国红

互联网金融产生于互联网经济、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等大背景下,脱胎于中国长久以来的金融压抑,由技术的进步、客户的改变所驱动,是互联网技术和思维对传统金融的一场深刻改造,改变了金融行业的竞争格局和致胜要素。除传统金融机构外,互联网公司、P2P和众筹等新兴主体、通信运营商、基础设施提供商大量涌入,竞争焦点集中在基础设施、平台、渠道、场景四大制高点上。传统金融业过去赖以生存竞争的规模优势、价格优势、渠道优势和传统的竞争策略已远远不够,需要以更灵活、更动态、更前瞻的发展战略来应对新的竞争。互联网金融带来新竞争的同时,也带来了融合与创新的巨大机遇,促进金融行业经营理念、商业模式、运营模式的改革与提升,使金融跨入新的发展时代。

实际上,传统金融机构一直都在积极推动先进互联网技术的落地与应用,尝试通过新技术提升客户服务体验。而在不断的摸索过程中,找到适合自身战略定位和业务特点的解决方案是关键所在。西安银行深入研究并科学评估经营区域的特征与优势,紧抓国家区域经济战略在陕西、西安叠加推进的机遇,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提速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布局,把数字化转型作为未来战略转型发展的首要主题,顺应变革,主动融入,不断探索科技引领,创新金融服务,为区域经济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和市民百姓生活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金融科技赋能交易银行,提高综合服务体验

我国企业正在从单纯的以借贷为主的金融需求,向交易银行和资产管理等更复杂、更定制化的金融需求转变。对企业来说,交易银行服务具有全方位、多渠道、一站式、个性化的特点,涵盖多种业务场景,覆盖了企业各个发展阶段和环节的金融需求;对银行而言,交易银行能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业务集约式发展,更好地造血实体经济。互联网技术和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为交易银行的升级提供了无限可能:在现金管理业务中,互聯网金融可以提供更方便快捷的供应链融资服务,更好地贴近企业客户自身的经营模式,协调资金流、货物流、单证流的统一,助力企业数字化现金管理系统发展;在资产管理业务中,由于信息的广泛性与传递的低成本,互联网金融是一个更好的搜索及匹配平台,当客户需求复杂度不断升级时,可以对接差异化的资金需求,并发挥客群拓展和市场营销优势。

西安银行以科技金融、文创金融、军民融合等行业专业化能力建设作为突破口,以点带面,通过金融科技赋能交易银行,推出了一系列行业特色金融解决方案。交易银行业务涵盖了资金支付、存管、供应链金融、社区服务、电商等多个领域,构建起包含现金管理系统、银企直联、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在内的全渠道系统覆盖,实现从线下到线上、从人工到智能、从PC到移动端的全面服务,有效满足企业多元化、定制化的综合金融服务需求,提升客户综合服务体验。

搭建全新普惠金融平台,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长期以来,我国普惠金融一度面临“狭窄的客户覆盖率”“较低的单户收益率”“较高的综合成本”与“较难的风险定价”等问题,虽然社会各成员名义上同等享有获得金融服务的权利,但实际上,广大的中小企业以及农村地区和落后主体的有效金融需求并未得到充分满足。而金融科技的进步为扩大普惠金融服务半径、提升金融服务便捷性、有效降低获客成本和风险成本提供了有效路径,进而提升了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普惠性。普惠金融成为金融科技创新最活跃和最有潜力的领域。特别是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我国消费信贷市场正展现出惊人的潜力,对推动消费需求增长、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以及服务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进步,社会征信体系的逐步完善,使得“线上”成为消费信贷重要的增长极。

西安银行积极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创新线上消费信贷产品,不断提升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特别是在助力精准扶贫方面,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陕西省、西安市在册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深入分析贫困户的资金需求及信用水平,采用互联网线上申请、实时审批、批量授信的信贷服务模式,全流程线上化、自动化、智能化,极大降低了信贷业务的人力、物力成本投入,已实现超过8000个陕西省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精准覆盖,不仅达到了“扶贫、扶智”的目标,还有效降低了运营、财务及风险成本,金融扶贫效能得到了极大提升。2018年,西安银行“互联网+大数据”助力精准扶贫案例从全国70个案例中脱颖而出,荣评《人民日报》“中国普惠金融助力脱贫攻坚典型案例”。

技术创新驱动跨界融合,打造数字金融生活

除了市场面的欣欣向荣,互联网更在深层次上影响甚至颠覆人们的生活方式,智能手机和社交平台已经成为普通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支付的使用场景涵盖了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未来互联网金融的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高,并拓展到更多的细分领域,成为不可逆转的消费者行为趋势。同时,互联网以及数字化的兴起深刻改变了客户的金融意识和行为,消费者希望决定和主导金融服务及投资决策,自主选择接受服务的时间和渠道。数字金融生活就是要通过金融科技的创新,深度嵌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客户既有的消费体验中无缝提供金融服务,从而有效应对消费者行为和需求的改变。

西安银行立足“惠民、利民、便民”的服务宗旨,跨界整合内外部流量及资源,打造“生活+金融”的服务生态,推出了西银特惠、校园缴费云、供需宝、慧管家等一系列服务平台,涵盖400万市民客户交通出行、智慧医疗、旅游购物等生活场景的方方面面,做到“让民众少跑路,让数据多跑路”,助力西安智慧城市建设。西安银行是全国首家实现银联聚合支付的银行,自主研发的“西银惠付”融合了银联与微信、支付宝、翼支付、百度钱包、京东以及金融机构二维码,实现“七码合一”,服务于政府惠民工程、智慧旅游商圈、西安交警、校园缴费等应用场景。2018年,还推出了“智慧医院”解决方案系列产品,将线上虚拟医院与线下实体医院有机融合,通过网络实现门诊预约挂号、检查报告查询、诊间费用支付等一站式全流程的移动医疗服务模式,让患者、医院实现无缝对接。同时,可以针对院方管理需求实现危急值预警、库存预警、病案质控推送、患者行为分析等决策支持管理服务,协助医院构建普惠、智慧的医疗生态圈。

创新数字风险管控模式,提升风险管理效能

在传统的金融商业模式、运营模式、服务模式发生深刻改变的同时,金融风险管理体系也随之发生改变。风险管理作为银行的核心优势和看家本领,数据在其中的戰略地位堪比工业时代的石油,对数据的分析和应用能力将成为最有价值的竞争优势。融合和实时是大数据的两大显著优势,融合可以打破数据壁垒,通过多维数据分析来提供更好的风险判断标准和依据;实时可以极大提升时效性,数据的快速获取、流通和呈现为风险预警提供了技术支撑。因此,建设基于大数据等金融科技的风险管控体系是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重要课题。和依赖央行征信报告的传统风控体系不同,大数据风控技术通过对用户整体信息进行深入分析,从而达到有效控制风险的目的。相比之下,征信报告只能反映过往的征信记录,而大数据从个人消费数据、行为习惯甚至是宏观经济行为等多个方面着手,基于海量内外部数据交互验证,形成具体的用户画像,并依据动态化的数据表现,对用户进行评分并实现差异化授信和风险定价。

西安银行自主研发安全技术,在行业内率先推出了搭载“@盾”安全防护体系的移动金融平台,赢得了监管、客户和同业专家的认可。“@盾”基于对外部安全形势、内部业务流程的研判和把控,以银行卡账户为核心,以防盗用、防诈骗等两大类账户风险为视角,从现金交易、支付消费、转汇交易等三个维度全方位进行了改革创新,使账户安全和交易便捷不再是此消彼长的“零和关系”,而是同步提升的“共赢关系”。西安银行还积极开发数据驱动型工具,全面升级风险管控技术,作为传统风险管理技术的补充与升级。通过广泛采集行内数据、公开数据、客户数据、第三方数据,利用大数据和智能学习技术自建或共建风险模型,形成基于客户信用行为、交易行为和消费行为的数据画像,最终依据风险评估进行科学决策与定价,完善基于大数据的风险评估决策模型。与此同时,完善基于数据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利用数据挖掘等技术,实时处理多源的风险信息,从而达到“实时监控、动态预警、辅助决策”的目的。未来,西安银行将深刻领会金融科技精髓,持续强化大数据思维,全面升级数字化能力,以金融科技创新驱动商业模式创新、运营模式创新、管理模式创新、产品体系创新、业务渠道创新和风险管控创新,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专业能力和质效,积极打造地方经济追赶超越的金融引擎。

(作者系西安银行行长)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服务西安
H银行“非金融服务”平台运营策略
工行为农民工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The Great Unbanked
青海省设立4957个惠农金融服务点
成都市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普惠金融的“黄金时代”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
西安国际幸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