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前,华为走过的那场危机

2019-07-01 13:34郭儒逸周泽
东方企业家 2019年7期
关键词:摩托罗拉台积任正非

郭儒逸 周泽

迈克·扎菲罗夫斯基没想到,在12月份海南岛沙滩上和任正非的一次长谈过后,他在摩托罗拉的命运会发生戏剧性的变化。

那是2003年底的一个早晨,海风阵阵,风景宜人。时任摩托罗拉首席运营官的迈克·扎菲罗夫斯基正与任正非商讨一件关乎两家企业前途的事情一一在成立16年之后,华为打算把自己卖给摩托罗拉。

几周之后,达成协议的双方签署了一份意向书,摩托罗拉同意以7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华为。为确保交易万无一失,摩托罗拉花了数月时间来设计方案细节,华为当时的六个部门被均等地分割。等所有手续办完之后,只待摩托罗拉董事会批准,这桩可能对全球电信业将产生深远影响的收购就可以完成了。

摩托罗拉董事会否决了这笔交易。

据《金融时报》今年3月份一则报道披露,当初在双方交易进行的关键时刻,扎菲罗夫斯基在摩托罗拉内部没有获得晋升。Sun Microsystems公司的埃德·桑德尔成为摩托罗拉首席运营官,而当时推动此项并购的摩托罗拉CEO小高尔文因业绩不振与董事会发生严重矛盾并最终离职,使得这项交易失去来自最高层的支持。尽管小高尔文的继任者同意继续谈判,但最终由于摩托罗拉董事会对现金支付巨款的疑虑,华为的出售计划彻底搁浅。①

2003年,那是摩托罗拉仍然风光的年份。在无线网络和功能手机领域,摩托罗拉都是一个响当当的品牌。为人少知的是,它甚至也曾是半导体行业的巨头之一。而华为虽然已是国内电信设备的知名供应商,但全球范围内还不是那么耀眼。实际上,在此次收购之前,华为正在经历一场危机重重的“冬天”。

在维持了连续15年的快速增长之后,华为的巨大引擎在2002年前后亮起红灯。当年华为销售额为221亿元,这是继2001年销售额增速创新低之后,华为成立以来唯一负增长的年份。外界将这一困境归因于华为经营策略的偏差:任正非低估了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影响,在当时国内电信投资不景气的情况下,华为一系列逆势扩张动作令资金状况极度承压。而主动放弃小灵通市场,则使华为在当时失去了攒粮过冬的大好时机。

那一时期华为的股权激励计划也收到反对声,不少员工甚至以离职的方式希望收回在公司的投资。任正非在十年后的一篇著名文章中回忆说,2002年是华为可能会崩溃的一年,公司内外矛盾交织,他自己却对控制公司无能为力,因此有半年时间经常在梦醒时分痛哭不已。也是在同一年,正值华为艰难之际,任正非的老搭档郑宝用被诊断患上脑癌而远赴美国治疗。这个在华为早期立下汗马功劳的技术大牛,这次没能继续站在一线将华为拉出泥潭。

进入2003年的华为仍然没能摆脱霉运。当年1月份,华为遭遇自成立以来的首次海外诉讼一一思科在美国起诉其侵犯知识产权,涉及专利和版权等21项罪名。受此影响,欧美不少客户暂停了与华为的合作。尽管九个月之后双方达成庭外和解,但刚刚在全球市场起步的华为仍然蒙受巨大商誉损失。

不过,也正是由于摩托罗拉董事会的“耿直”,华为和任正非才有了后来的机会。

在2003年,与任正非同样为事业而奔走的还有一个叫林本坚的人。

林本坚当时是晶圆代工巨头台积电光刻制像部门的负责人,他三年前刚从IBM半导体部门离职并前往中国台湾加入台积电。林本坚所从事的是芯片制造领域的关键环节,也就是用于电路图形生成和复制的光刻技术。

根据半导体行业的“圣经”一一摩尔定律,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量每隔18-24个月就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而元器件数量的不断增加,就对电路线宽的微细化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开发的难度也会指数级上升。光学微影就是让“芯片做得更小”的技术壁垒,也是摩尔定律得以延续的关键技术之一。

摩尔定律在2002年遭遇全球性的技術瓶颈。当时业界已将光刻机工艺做到采用193纳米波长的光来成像,如果按照摩尔定律将图形继续缩小,下一代光刻机所用的波长就需要缩短到157纳米,这在当时很难做到。为此,英特尔、阿斯麦和尼康等行业巨头投入超十亿美元进行研究并希望破局,但一时间均无果而终。

这一背景下,林本坚提出将光学微影的介质由空气改为水,这样光束波长可以直接从193纳米缩短至134纳米,从而跳过157纳米的阶段。②2002年,他在比利时举行的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抛出了这一观点,顿时整个会场炸了锅。有人现场讨论新技术的可行性,但也有不少反对者认为水介质容易污染、水中气泡会影响曝光等。而那些已投入巨额资金研究157纳米技术的大公司,也纷纷向林本坚的上司一一台积电副总裁蒋尚义施压,希望林本坚不要出来搅局。

直到2004年,台积电和阿斯麦共同研发成功全球第一台浸润式微影机并大受业界欢迎之后,他的努力才收到回报。也正是得益于这项技术才有了后来iPhone的出现。

林本坚性格温和,说话语气缓慢。就是在这样的一种个人风格主导下,在台积电期间他带领团队从130纳米技术一路做到了16纳米,并开始研发10纳米、7纳米和5纳米,同时也让台积电得以跻身全球一线大厂的行列。

在国外同僚就技术革命争吵地不可开交时,2002这一年,国内不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的政策纷纷出炉。在此前后,国内芯片企业也迎来一波创立高峰期。目前在国产芯片行业位居前列的中芯国际、展讯通信和珠海炬力等企业,就均是创立于这一时期。但数量的陡增并不能掩盖核心技术上的短板,国内的半导体企业多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封装测试环节,然后在低端市场中苦苦厮杀。

作为国产自主芯片的一次尝试,倪光南和方舟科技联合研发的自主芯片“方舟1号”在2001年4月问世,尽管技术上并不十分成熟,但仍然受到各方瞩目。③信息产业部等四部委还特意举行了盛大发布会。随后,内嵌方舟芯片的NC(互联网计算机)开始推广但由于当时市场上主流软件均依托于wintel(微软一英特尔)生态系统,装载有方舟芯片的计算机甚至打不开office文档,这让用户纷纷叫苦不迭。

于是在2003年底,NC开始从政府采购名单中淡出,方舟芯片销售也大幅下滑并不再继续研发。至此,自主芯片的这次尝试黯然退场。

2004年,在度过了想要出售给摩托罗拉的插曲之后,华为将海思这个芯片设计部门独立运营,并开始了当时不为人知的“备胎”计划。手机芯片是海思研发的芯片类型之一,主要为华为手机搭载麒麟处理器。直到十五年之后,在一场更为剧烈的关乎芯片的争端中,海思和它的负责人何庭波,才终于正式走入了公众的视野。

任正非在2003年还有另外一场战斗,那就是华为与港湾网络之间的“相爱相杀”。

港湾网络由原华为副总裁李一男在2000年创立,并在2003年成为华为通信业务上的劲敌。李一男在华为内部曾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15岁时考入华中科技大学首期少年班,在大学班主任的引荐之下,1992年李一男进入华为实习,并在1993年毕业后正式加入华为。而早他入职并受到任正非器重的郑宝用,就是李一男在华中科技大学物理专业的同门师兄。

在任正非眼中,小他26岁的李一男完全是个技术天才。于是在短短几年内,李一男在华为内部火箭般上升,27岁时就坐到常务副总裁的位置。这种升迁速度,令后来的华为员工们纷纷望尘莫及。然而在任正非写下《华为冬天》的2000年,李一男却出人意料地离开了华为,他从华为带着价值1000万元的设备北上在北京创立了自己的公司一一港湾网络。

李一男出走时是以“内部创业”的名义,华为甚至还为他举行了一场豪华欢送宴会。港湾网络在2003年迎来巅峰,当年销售规模突破10亿元,但同时它也不再满足于充当华为的高级分销商,而是在通信业务上与其展开了直接竞争。除此之外,港湾网络还从华为的研发部门挖走大批人马,这无疑刺激到了任正非和华为的敏感神经。

华为在2004年成立“打港办”,专门负责针对港湾网络实施一系列商业扼杀政策。在华为的凌厉攻势下,港湾网络节节败退,原本酝酿2005年美国上市的计划也随之告吹。2006年6月,华为以17亿元的高价格收购港湾网络,李一男也重回华为。任正非授予他一个副总裁的职位,但并没有交给他实权。两年之后,李一男再次出走并赴百度担任首席技术官,那就是另外一段故事了。

2000年选择自立门户的不只是李一男,还有离开台积电到上海张江的泥地上创办中芯国际的张汝京。

张汝京和林本坚算是完美错过,在新千年风云际会的时刻,他们一个应邀欣然入职,一个执意脱身北去。一个后来成为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眼中的莫大功臣,一个却与“旧老板”反目成仇。

在奔赴大陆之前,张汝京原本是中国台湾第三家晶圆代工厂世大半导体的创始人。排在它之前的行业前两位,便是台积电和联华电子。为对抗联华电子,张忠谋与世大半导体的大股东合谋,令台积电以50亿美元的价格并购世大半导体。而这一切都是在张汝京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等他有所察觉已经于事无补。于是,张汝京愤然带着台湾300余名工程师和100多名来自海外的同事北赴上海。在当地官员的热情欢迎下,中芯国际开启了内地半导体代工的一个新时期。

一直到2003年,快速扩张的中芯国际不仅拥有了4条8英寸生产线和1条12英寸生产线,而且将集成电路线宽从0.25微米做到了90纳米,并在2004年于纽交所和港交所同时挂牌上市。然而一派繁花之中,同样是在2003年底,台积电在美国当地法院针对中芯国际提起诉讼,指责后者以不正当方式获取台积电商业秘密以及侵犯专利,并要求中芯国际赔偿10亿美元。此后数年双方纠纷不断,陷入漫长诉讼的中芯内部开始分立,加之业绩大幅亏损,张汝京在2009年黯然辞去中芯国际CEO -职。

他再一次从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中被迫出局。

在错过将华为收入囊中的机会之后,昔日巨头摩托罗拉的颓势日渐显露,乃至被包括华为在内的一众对手超越。2007年,摩托罗拉在中国手机市场的头把交椅也被三星夺去。而华为和摩托罗拉这对昔日睦友,甚至在2010年和2011年互相起訴、对簿公堂。④2011年,谷歌以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手机业务。三年之后,谷歌又将这块落寞的业务以近百亿美元的价格抛售给了联想。

心情抑郁的迈克·扎菲罗夫斯基后来离开了摩托罗拉。在辗转于其他业内公司之后,如今他在芝加哥经营着自己的家族办公室,同时还在黑石担任高级顾问。当时代表华为与摩托罗拉谈判的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杨志中,在2004年加盟了雷曼兄弟。他在2007年升任雷曼中国区主席,后来当雷曼兄弟在金融危机中倒下时,他还一度勉力维持雷曼中国的善后事宜。

在出售计划之前的几个月,原本表态不进入手机领域的华为成立了手机事业部。如今华为手机出货量已经排到了全球数一数二的位置。海思的外销芯片在2017年底达到10亿美元,去年海思半导体整体销售额约为55亿美元,占到高通的三分之一。⑤

林本坚在去年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的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这是一项规格不低的民间科学奖项。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的奖金为100万美元,该奖项的捐赠人包括了马化腾和丁磊。

2003年,当“半导体之王”英特尔成立35周年时,庆祝的员工们埋下一个银色的时间胶囊,里面装入了当时英特尔最赚钱的产品,包括面向个人电脑的CPU(中央处理器)“奔腾”系列和海外员工送来的筷子等。这一年,距离它的创始人戈登·摩尔提出“摩尔定律”已经过去了近40年时间。去年7月9日,在英特尔成立50周年之际,在清空的胶囊中又装入了面向无人机和数据中心的处理器,据说准备要等到2043年再取出查看。

对通信行业和许多业内玩家而言,2003年前后是风云变幻的一年。一些不经意之间划过的轨迹,可能都深刻影响了后来的行业格局。一些时机涌现,一些人则逐渐隐去。等到后来纷争再起,才想起当年某个令人错愕的时刻,然后或是叹息、或是澎湃不已。

参考资料

①桑晓霓,《摩托罗拉是如何错失华为的?》,《金融时报》

②谢志峰陈大明/编著,《芯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③陈芳董瑞丰/编著,《“芯”想事成 中国芯片产业的博弈与突围》,中国工信出版集团

④ 闫薇,《摩托罗拉诉华为的历史细节:从匿名到实名》,经济观察网

⑤ 山田周平,《手机芯片将走向两强华为占一席》,日经中文网

猜你喜欢
摩托罗拉台积任正非
台积电将砸 1 万亿扩大 2nm 产能
站在矮处得人心
任正非:站在矮处得人心
焦点任正非
站在矮处得人心
全面支持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