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滋养老年群体

2019-07-01 02:30王悦
中文信息 2019年6期
关键词:子女养老群体

王悦

摘 要: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我国的养老压力也在呈直线上升趋势,老年人是否能够安享晚年,这已经不单单关系着老年人本身是否自我满足、自我认可了,而是关系到千万个家庭的幸福与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

关键词:老龄化 文化养老 精神寄托 文化品位 自我价值 老年大学 文化馆

中图分类号:D66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6-0-01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也在同时迅猛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的老年人口占比早已突破7%,并逐年呈快速增长之势。据统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2025年,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我国将成为超老年型国家。由此可以预见,我国的养老服务业将会是未来最大的老龄产业,同时,我国急需寻求一种高效的养老模式来解决我国日趋沉重的养老服务压力。

我国当前最常见的三种养老模式包括家庭养老、政府养老和社会养老。其中,家庭养老是现在大多数老人的首选,这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但客观来讲,家庭养老并不具备明显优势,这主要是受我国长期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导致中国家庭多数为独生子女家庭,从而呈现出一对二或是二对四的倒三角赡养模式,中青代子女除了需要面对强大的生存压力(工作来满足基本物质需求),还要面临单方或双方父母的赡养、子女的抚养问题,而我国为了缓解老龄化加剧、人口危机等问题逐步作出的开放二胎、多胎生育政策的决定,更是加剧了当前的中青代子女的多重压力,同时也加大了社会矛盾。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为了降低中青代压力、缓解社会矛盾,同时适应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国开始倡导一种积极的养老理念,即“文化养老”,这种养老模式在中国是普遍的,也是最值得提倡的。

文化养老有以下三点意义:

一、文化养老为老年人提供了良好的精神寄托

前段时间在电视中、网络上热播过一则公益短片,大意是家中老人满心欢喜做好了一桌饭菜等待子孙团聚一同享用,却在饭菜都快凉了时接到了子孙的电话“爸妈,我今天加班,不回家吃饭了”、“爷爷奶奶,我们今天同学聚餐,不去您那儿了”,此时画面定格到了老人沧桑的容颜上,老人发出了一声长叹。

以上公益短片旨在表达现代社会中老年人晚年生活面临的身体的衰老、精神的空虚、知识的匮乏,呼吁中青代加深与中老年人的情感交流、思想沟通。

以中国30-50后老年人群为例,在晚年生活,家庭条件中上等的,多数会选择喝茶、看报、读书、养花、种菜之类需投入一定成本的活动,家庭条件中下等的,多数会选择看电视、打棋牌或与人闲谈等成本较低的活动。无论是以上哪种老年群体的哪一类活动,都往往具有个体性、单调性的特征,时间久了,若子女陪伴又少,老年人长期缺乏精神寄托,就难免会生出一种“晚年孤独”的唏嘘之感。

而进入文化养老模式的老年人们,有机会实现年轻时无法实现的理想、从事过去他们无法满足的事情,他们可以参加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如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丝竹管弦、唱歌弹琴,还有中医、太极、瑜伽等养生活动,在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同时,极大的丰富了自己的文化内涵,加强了自身的身心健康。老人们闲余时间的谈资不再是子女、老伴儿等家长里短的话题,而是这些活动中学习到的内容,老人们不再将情感寄托一味局限在家庭、子女这些狭小的问题上,而是寄情于多种自己的兴趣爱好中,在提升文化品位的同时,更是为这些老年人提供了良好、丰富的精神寄托。

二、文化养老帮助老年人更好的融入社会

文化养老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比如现在非常受欢迎的老年大学,下至四五十岁、上至七八十岁的老年人们在这里有数不尽的选择,学校设置课程种类丰富、学员选择性强、師资力量雄厚、学费水平人性化,基本每一门课程都是一周一次,许多老年人在这里经常会一次性报名参加多门课程,以声乐课程为例,学校会为不同水平的老年人分别设置声乐基础、声乐提高、声乐研修、声乐演唱等递进式的课程等级,方便老年人根据自身水平选择对应课程,很多老年人不仅丰富了文化知识,还结识了很多知己。近几年,为满足更多的老年群体的求知欲、扩大老年学校在老年群体中的文化影响力,我国逐步实施数字化、信息化老年大学,让那些年龄过大、身体条件不允许外出的老年人可以在家进行网上的学习,逐步实现足不出户的文化养老模式。

又比如本身已具备一定文化艺术水平的老年人,他们会选择加入社区、老年学校或是文化馆的团队,在平时,他们刻苦钻研、勤加练习,自觉自发的参加团队的系统排练,一旦有展览、演出或比赛任务,他们会以最完美状态呈现出自己最美的一面。很多优秀文艺团队中的老年人表示,年轻时几乎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城市,但是自从加入了团队,每年不仅能够去全国各地交流展示自己,还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文化阅历。

无论是借助老年学校这一平台,还是借助社区、文化馆等老年文艺团队,文化养老都在满足老年群体提升文化水平目的的同时,也逐步扩大了他们的交际圈,帮助他们更进一步的融入到了社会中。

三、文化养老帮助老年人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其实以往人们在提到老年人时,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认为老年人因为年龄大,必然会导致大脑反应迟缓、接收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差,甚至有些老年人自我认知也是这样的,所以不重视老年人的文化养老问题。其实不然,我们可以看一下时常参加文化养老活动的老年人,他们的身心往往比好多同龄人甚至年轻人都要健康,他们的脸上永远都挂着笑容,他们的步伐永远都是那么的稳健,当我们询问到这些老年人时,他们都异口同声的表示,是文化学习让他们摆脱了老年生活的烦恼,他们利用晚年生活将自己年轻的梦想一一实现,提升了他们的文化修养、文化品位。因为时常参加文化活动,不让自己与社会“脱节”,还使得他们获得了极大的自我认知、自我肯定的能力。

这些被文化深深滋养的老年群体,不仅自信乐观独立,甚至还在家庭和社会中再一次实现了自我价值。

在家庭中,他们不会抱怨、更不会时常感叹孤独,反而会给家中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他们用亲手制作手工艺品来装点房屋,他们学习各类民族器乐、西洋器乐来愉悦身心,他们学习舞蹈、瑜伽等让自己的身心时刻保持健康状态,他们的子女愿意和他们沟通交流情感,而他们也能够让子女感到安心、放心,并给出正面积极的引导作用,还能用学到的知识去帮助辅导孩子们,在家庭中再次发光发热。在社会中,他们更愿意走出去,走到社区、走到别的城市和地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帮助身边每一个可以帮助到的人们,比如在十字路口、医院、学校附近,我们也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投入到志愿服务工作中。这些都是他们种种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文化缺失的老年群体或多或少会使后代滋生自私、缺乏自理能力、或是自由散漫、自律能力极差的性格特征。而文化缺失的老年群体又极易在晚年孤独的情况下,形成自我否定从而影响身体健康,长此以往家庭结构必然失衡,而千万个这样的家庭也会使社会面临巨大的情感与健康危机。文化养老在使老年人有积极向上的健康的精神追求,让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的同时,也给后代带来了正面积极的文化影响,文化养老已经不单单是促进老年人个体或群体之间的交流学习、水平提升,更是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与长远发展。

最后,笔者想说的是,文化养老在中国这片文化养分充足的大地上,在国家政策、政府帮扶的形势下,势必会以最饱满的姿态蓬勃发展下去,也势必会用它最深厚的营养来滋养灌溉一批批的老年群体,帮助他们实现真正的“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猜你喜欢
子女养老群体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养生不是养老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