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凯
摘 要: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国家的发展建设中非常重要,而和谐的生态环境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首先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态和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其次分析了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本质——资本主义制度的存在。第三,针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开创从节约资源、循环绿色经济、提倡节约等角度展开。
关键词:生态和谐 绿色经济 厉行节约
中图分类号:X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6-0-01
人与自然的关系始终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史,它既是生态哲学的研究主题,更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史,我们始终都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诞生初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虽然处于被动适应自然的地位,但也通过积极地努力,创造了古代农业文明,为子孙后代留下了繁衍生息的绿洲。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欲望的无限膨胀,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呈现出非理性的过度倾向,导致这片绿洲的各种自然资源已经逐渐被要“压榨”,无法满足人类基本需求,严重地损害自然环境,并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了对立的局面。因此,我们是不是应该不再将人与自然之间割裂来看待,而是将人与自然视为一个整体。为什么要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应该选择怎样的道路?这些都是人类文明持续发展必须要解决而且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一、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生态思想
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谈到了彻底的自然主义或人道主义。他认为应该把二者结合起来,在社会中,自然界是联系者人与人的纽带,也是人的现实生活关键要素。
首先,马克思主义把人作为自然的人来把握,提出了“人的自然的本质”、“人直接是自然存在物”、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等思想。其次,把自然作为人性化的东西来把握,提出了“自然的人道主义”思想。第三,摒弃了“人类中心主义”实践观。指出人类中心主义实践观把人类作为一切存在物的中心和住在,会导致人类对自然掠夺式的开发和索取,会带来对自然的破坏和对人类自身的伤害,最后,马克思指出:“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因此,只有科学合理的改善社会制度,才能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确保两者之间能够和谐发展。
恩格斯提出辩证的自然观,主要的核心就是自然界的辩证法。他认为,“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那样,决不同于站在自然界以外的某一个人,——相反,我们连同肉、血和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并存在于其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支配力量就是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因此,人们要严格遵循自然规律,爱护周围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二、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原因
私有制,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长期存在,是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深刻根源。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历史上曾有力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随着利益的驱动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扩张,它又以一种破坏人居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方式来摧毁自己曾经的辉煌。这也印证了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经典论断:“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在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往后和再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抵消了”。
究其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追求产品的使用价值和满足广大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而是为了不断地追求高额利润和剩余价值。正是在这种贪婪欲望的驱动下,资本家们总是不断的扩大生产规模,尽可能多的从自然界攫取资源。随着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更是不断地向外扩张,从而引发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与有计划的生产和分配以及为了满足人們需要的社会生产的目的将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追求利润的动机所导致的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生产是为了满足使用,正是这种生产资料占有原则下的社会制度,可以提高物质利用效率,从而保护生态系统,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大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系统。全面促进资源节约: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由“资源一生产一消费一废弃物排放"的资源单向流动这种粗放型方式转变为“资源一生产一消费一二次资源"的资源循环流动的方式,以能够循环利用资源为基础,尽可能高效的利用资源,达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效果。
要加大对生态农业的宣传推广,提高农村农民的生态意识,有效保护周围生态环境。在我国农村是重要的社会区域,拥有者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生态系统,加强农村生态系统的保护,就是国家环境与经济利益提升的重要保障,同时可以有效加快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大力推广生态化技术与集约化经营模式,提高农村农民的思想观念,加快农村生态农业建设进程,提升农村整体经济效益,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向崇尚自然、追求健康方向转变,并加大对绿色产品的宣传力度,同时要提升消费者的环境保护意识,合理处理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垃圾,从而有效降低环境污染程度。还要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加强每一位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具体通过对学校与公众进行生态教育,使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得到真正提升,从而促使全民自觉形成生态文明意识,保护生态系统,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加快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从节约资源、循环绿色经济、提倡节约等方面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
[2]郑少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哲学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3]李乃久.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自然观”[D].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文飞.胡锦涛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的研究[D].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5]李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 博士论文,2007级
[6]冯明珍.马克思的人化自然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