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晚
从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到今天人工智能把美颜相机带入我们的生活,这个时代的朋友圈,没发美过颜的照片,简直没脸混下去。可你知道那些整容级美颜效果是怎么实现的吗?
“豌痘”公主,变身白雪公主
最初,我们的脸是被镜头赤裸裸地记录下来的,脸上一个个的像素点,在图像中呈现出一个二维的数据集合,“痘”就是和周围差异较大的像素点。图片识别技术(technology)用“灰度值”来定义这个差异,减弱或是去除这个差异,皮肤就能重获新生了。
最基础的美颜处理就是“磨皮”。磨皮功能模糊掉痘痘部分的像素点取值,让它看起来和周围皮肤的值相适应,然后把经过磨皮的图片与原图进行混合。
嗯?还要混合原图,难道不是多此一举?这个步骤的关键在于,挽回磨皮过程中丢失的细节。在美颜开元时期,不分区域地一键磨皮,简单粗暴,我就曾经因为眉毛颜色太浅,被磨成了无眉星人。还好混合步骤在某种程度上(inaway)解决了(solve)这个问题。
磨皮、混图其实遵循的是人眼的视觉特点,当人们在观察一个物体时,首先注意到的是它的边缘。把边缘这个概念放在图片里,就变成了痘痘与周边皮肤的差异。每一个痘痘就是一个噪点,美颜磨皮的核心是去掉这些噪点。
拒絕太阳光,拒绝当“斑长”
春天的阳光明晃晃地耀眼,落在脸上,就像打了苹果光。打开朋友圈,确定是自拍高发的季节,唯独我是个例外,每次看见屏幕里自己“斑长”的模样,压根儿就提不起兴趣。
自拍的照片还好说,如果是朋友拍的,考验友谊的第一步就看有没有为我美颜。如果连斑都能记得帮我细细抹去,那是真朋友无疑。
祛斑,在美颜功能的自动识别里相对复杂,主要依靠一种“滤波”技术。这个“波”是人脸在一张照片里呈现出来的数据。完美皮肤是一种波,瑕疵皮肤拥有另一种波。这些瑕疵部分的波的频率往往比较高,人工智能识别出这些频率,把差值去除,这样一来,斑点的问题解决了,便呈现出滑溜溜的皮肤。
慢慢进入夏天后,阳光会越来越强烈,裸晒的后果只会巩固“斑长”的地位。虽然“滤”一把波也能祛斑,但生活才是现实(reality),你总不能一直活在朋友圈吧,所以防晒霜赶紧搽起来哦。
美的不仅仅是脸,背景也是杀手锏
就算把“脸”给换了,终究还是只针对人脸在下功夫。但照片是否吸引人,靠的不仅仅是脸,背景也是杀手锏。
背景实在不吸睛怎么办?在图片识别功能面前,换背景都不是事儿。
其实换背景也不是一项新技术,好莱坞大片就常常使用这项技术。但这种传统的方式相对复杂,涉及蓝幕和绿幕背景,也就是要先把人从原有背景中分离出来,再合成。
现在Google开发了一项新技术,基于前期收集的数以万计的图像数据,包括头发、颈部、皮肤等细节,再依靠“卷积神经网络(一种在图像识别与分类领域特别有效的神经网络)”将原本复杂的步骤简化(simplify),很轻松就能从各种背景中把人脸(像)给抠出来,实现非常自然的移步换景。
以后的美颜除了让容貌变美,也能轻松地将背景美化。换句话说,无论你是蜷在沙发上,还是蹲在马桶上,点开美颜应用(application),就能立刻空间转移到巴厘岛的海滩上,或是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