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佳妮
(上海林同炎李国豪土建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上海 200437)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正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一样,人们对城市的功能需求不断被满足后,随之而来的必定是对精神上的追求。因此,审美熏陶、文化互动、人际交流成为了城市魅力中最有吸引力的附加值之一。城市被挖掘出独特的地域文化,被更多的绿化环境所环抱。千篇一律的钢筋水泥式的城市风貌逐渐被软化,城市的更新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城市的有机更新基于城市现状环境而展开,不大拆大建,而是以“微创”的形式在城市的“毛细血管”上进行手术,将城市的环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增添时代的审美需求。加减法的城市微更新设计是对城市现状环境的尊重与低影响开发理念的推行。设计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功能与美学上的环境提升,从而营造更加多元、可持续化的宜居环境,满足人们更多精神层面的需求,装扮出更加靓丽的城市风景。
“环境友好型”(EnvironmentallyFriendly)理念是在1992年联合国里约环发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中所提出。2006年,中国提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号召,进一步推动健康可持续社会的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的设计关注点在于设计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及其设计成果的可持续性与低耗能性,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因此,在设计时过于重视美化与亮化等外观工程而忽略满足功能与环保是与其相背驰的。
要做到环境友好型的设计,在设计时就需时刻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源,做到“保护、减量、再用、再生”。对于更新类景观设计,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即对现有植物的保护。例如,道路拓宽工程中对现有乔木的迁移需参照《上海市绿化条例》中的相关条例执行,禁止擅自迁移树木,这是对现有环境的一种法治保护,但乔木的照明景观对乔木生长的影响少有可参照的条例标准。亮化是城市更新的焦点之一。逢年过节之时,行道树上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此类设计中,同样应以环境友好为设计原则,减少对环境(现有乔木)的破坏,避免产生眩光等光污染问题。
目前,针对现有乔木投射照明的方式可分为2类:①埋于地面或置于树木分支点上的投射灯;②缠绕树干悬挂的满天星灯。2类灯装扮了城市夜景,是夜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忽视。
投射灯埋于地面容易引起眩光,置于树木分支点之上一方面因近距离发热对树木生长有影响,另一方面投射灯一般较重,置于树干有安全问题。若锚固于树干上,对乔木有直接损伤,电线外露也易造成安全隐患。
满天星灯的灯线直接捆绑于树木枝丫之上,除了影响树木生长,存在电线外露隐患之外,白天的景观效果较差。同时,在满天星灯拆除之后,其捆绑于树干的勒痕也不能修养恢复。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高级工程师邬志星表示,从生长规律来看,树木到晚上也要像人一样正常睡眠,但彩灯点亮后将延长植物光合作用的时间,影响树木晚上休眠的生理规律,对其生长不利,长此以往,树木有可能提前枯萎。此外,彩灯电流会辐射树身,干扰树体的新陈代谢。而绿化部门日常养护浇洒树木时,也可能造成电路短路。因此,不断有人呼吁“给树木松松绑”。树木被无数灯所束缚是一种为照亮城市而绑架树木的非环境友好型的设计。
为了克服现有照明景观的不足,结合实际项目需求,设计一种新型的乔木景观照明装置。基于环境友好型的设计原则,景观照明装置相比以往不但可减少对乔木的生长影响,也满足“夜景扮亮,日景靓丽”的设计诉求。
景观照明装置主要由景观立柱、横档连接件、石笼坐凳、投射灯、内嵌式条形灯带等组成。景观灯柱上方设置投射灯照亮树冠,而其内部嵌有条形灯带照亮人行空间。4个景观立柱围合乔木而设,由横档连接件组合成整体。景观立柱为中空钢管,电线可隐藏于内。此外,在景观立柱两侧连接石笼坐凳,通过其内部的石头重量及坐凳底部预制的钢筋与地面固定。坐凳内设集线盒等设备,避免地面潮湿,凳面可开启也易于后期维护(见图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景观照明装置是对现有环境友好型的照明灯具。相比埋地而设的投射灯减少了光污染;相比直接放置或捆绑在乔木枝干的照明,减少了对乔木因热量、辐射、捆绑等原因而产生的伤害;同时,电线内置降低了安全隐患。此外,景观立柱不直接做基础固定,因现有乔木生长年限较长,根系较为发达,如果直接落地,必定会切断树根,损伤乔木。因此,秉持环境友好型的设计原则,设计将装置的基础落点通过石笼坐凳的形式外移到较远处。石笼坐凳通过自身的石头重量与坐凳两侧预制的钢筋与地面进行固定,尽可能保证现有乔木根系的完整性,也兼顾装置整体比例的协调与美观性。
基于环境友好型的设计原则,景观专业与电气专业互相协作,将照明系统设计为分级分类控制,分开控制投射灯与内嵌式条形灯带以适应平日与节日模式的不同组合,降低成本,减少耗能。
建立人与环境良性的互动,不仅是对自然的尊重与适度改造利用,也包括对设计的考量及资源的集约利用。因此,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往往同时出现、相辅相成。例如,海绵城市、雨水花园等对水资源的有效再利用、回收利用材料进行再创作的装置艺术等都是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设计理念的具体表现。
在此基础上,对于建成项目后期维护运营的思考与预估是节约资源的重要方面。因此,统筹设计思维是对设计成熟度的进一步考验与评判标准。例如,店招的统一改造是否预估到业主更换后的改建便捷?如今,店招之间的连体设计在某家店家更新时需要整体替换,这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有效的解决方法是,设计之初预估此类问题,在设计时针对店名固定部分的材料设计为可拆卸式的连接方式。在更新或维修时,只针对局部材料进行卸载或替换即可。既能保证街面店招的统一性外框架设计,又能避免对材料的浪费。设计无大小,越是细小的设计越能体现设计的全局性考虑。设计对后期维护预估与考虑越多,越能节省资源,进一步达到“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目标。
图1 装置三维效果及实景
环境友好型的景观设计是设计发展的趋势之一。在大城市的土地空间逐步进入存量化时代,城市的有机更新往往比大拆大建更具有现实意义,对于现有环境的研究与尊重、低影响开发模式及保护自然环境等设计理念将更契合实际、深入人心。设计对环境友好,环境必然也会报以良好的生活环境予以支撑,从而达到促进城市良好生态循环的设计愿景。因此,大到景观规划设计,小到景观灯具等设施设计,都应基于环境友好型的设计原则,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节约资源、合理开发。在兼顾功能与美学的同时,也将生态保护与资源节约纳入统筹,形成全周期化的设计思维,打造环境友好型的城市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