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菊,雷航燕,孙秀俊,王 蕊,焦育娟,马涛洪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0)
麻醉恢复期是指患者从麻醉状态恢复到清醒状态的过程,风险很大,稍有不慎即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小儿不是成人的缩小版,其多系统、多器官发育不成熟,因其独特的生理特点和对药物高敏感性,在麻醉苏醒期, 危险性大、并发症多,因此要求麻醉水平更高、更精准[1],麻醉恢复期的观察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2]。2015年以来,我科逐渐引入全人护理的概念,并组织全科护士深入学习,全人护理源于“怜悯为怀”的理念和实践,从身、心、社、灵四个方面探寻病人的需求,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最大程度上满足病人的需求,维护其尊严,尊重其人生观、价值观及宗教信仰,减少不良刺激,缓解术后的焦虑情绪,充分体现人道主义精神及对人的尊重。目前,全人护理理念已逐渐广泛应用于成人,而小儿麻醉恢复期全人护理仍在探索的路上,现将探索的小儿恢复期全人护理的实践汇报如下:
选取80例在全麻下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的小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为同一麻醉医师,同一手术医师,ASA分级Ⅰ级,心肺功能正常,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标准:精神心理异常、术中发生麻醉意外、过敏等情况。全麻结束后送往麻醉恢复室继续治疗观察。
对照组实施全麻术后护理常规,干预组根据全人护理理念,为患儿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2.1 环境设置 麻醉恢复室的室温应调节至22-26℃,湿度为50%-60%,安装分贝测试仪,确保恢复室内声音控制在20-40分贝,要求室内不得做与术后恢复无关的工作,不得接打电话,各仪器的报警声音以中心护士站能听到为限;室内光线不可过强,保证床头光线柔和,避免强光刺激。患儿床位远离排风口,每个床位设独立屏风,有约束、保暖装置。护理人员衣帽颜色鲜艳并带有卡通图案,增加视觉的吸引。
1.2.2 告知患儿入室后告知其家属,向家属介绍患者目前情况,在恢复室继续观察治疗的必要性,以缓解家属等待的焦急情绪;安抚清醒后的患儿,针对患儿提出的问题予以耐心解答。
1.2.3 监护患儿清醒前对心率、血压、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体温进行监测,随着麻醉药物的代谢,麻醉深度减浅,患儿出现体动,如不能耐受常规监测方式,为尽力保证患儿舒适,自动监测改为手动监测,通过视、触、扣、听的方法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听诊器是最简单有效可靠的监测设备,可持续监测心音、心率、心律判断呼吸和循环系统的状况[3]。
1.2.4 体位管理 除手术必须外,全麻拔管后患儿体位可取侧卧位或平卧肩下垫枕,侧卧位可避免舌后坠的发生,利于分泌物引流和排痰,确保呼吸顺畅,吸氧面罩放于患儿面前,增加氧流量,提高周围氧浓度,同时侧卧位可减轻持续头后仰位带来的不适感。
1.2.5 安全管理 为避免患儿躁动造成坠床或跌落伤,术后患儿放置在床中间,周围放置棉垫作为保护;固定床位,加床档,正确使用约束带,在专人看护的前提下,及时撤去约束装置,避免患儿感觉束缚,引发情绪和肢体上的抵抗行为。
1.2.6 个性化护理分析小儿的心理需求和性格特点,为患儿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有研究显示患儿术后躁动与性格相关,外向型性格比内向型易出现躁动[4],在交接时要详细了解患儿的特点。幼儿恋母怕生,缺乏安全感,易产生分离性焦虑,感到约束后易出现孤独感和反抗情绪[5],可减少交接班,安排固定的人员护理并在幼儿苏醒后解除不必要的约束装置,保持原有习惯。庞艳红[6]等认为触摸护理能满足患儿爱与归属的需求,平稳情绪,缓解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轻度躁动的患儿可予以适当抚触或轻拍其背部,体位可取坐位或抱起,并通过看动画片,协助穿衣,玩玩具等活动分散注意力。
1.3.1 患儿麻醉恢复期烦躁状况采用PAED评分标准,见表1。
表1 PAED评分标准
1.3.2 患儿疼痛评估选用FLACC评分(见表2):手术患儿首推的评估方法,常用于患儿术后疼痛的评估,分值0-10分,分值越高认为疼痛越严重。
本文所有的数据均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躁动评分和疼痛评分的差别,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差别,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FLACC评分量表
经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可知对照组和干预组躁动评分、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对照组躁动评分和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表1 干预组对照组评分比较
疼痛、缺氧及任何不适刺激都有可能导致术后更多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对患儿的精神、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加剧家属及患儿的痛苦和精神压力,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家庭造车经济负担。我国护理人员目前处于缺乏状态,多限于完成基础护理工作,以病人为中心的措施尚未完全落到实处,2010年卫生部提出优质护理的理念,号召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注重服务质量,把护士真正还给病人,体现出护理的价值,全人护理从每个细节入手,更能体现出对人的尊重,在病情允许的范围内,能给予患者更多的舒适,将病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使病人有归属感和被尊重的感觉。
患儿作为特殊群体,思想不成熟,表达不完整,围术期病理生理变化都将影响到将来小儿身心发展[7],术后对患儿进行爱抚、激励,机体可能产生吗啡类物质,从而产生缓解疼痛的作用[8]。对不同年龄的患儿、不同的个体进行具体分析,制定针对不同患儿的护理实施方案,需要恢复的不仅是麻醉和手术对机体的影响,还包括心理和灵魂的创伤。幼儿表达方式受到局限,基本需求易被忽略,一切不舒适都用躁动和哭泣表达,麻醉护士需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判断,设身处地为患儿排除恢复障碍,维持机体生命体征和心理情绪的相对稳定保障患儿舒适度,提高家属和医生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