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欧茜 编辑|成辉 美编|劳秋勤
大家都知道如果宝宝反复鼻塞、流鼻涕应该看耳鼻喉科,可你知道吗?耳鼻喉科全称叫“耳鼻喉头颈外科”,其实不单单是看鼻炎的,淋巴结的问题也归它。淋巴结,这个我们几乎都不去在意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如果它肿大了,到底有多危险?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欧茜医生的分析吧。
出场专家 欧 茜儿科医生,知贝儿科创始人,新浪微博超人气科普作者,著有《像我这样做妈妈:儿科医生育儿记》。
我的好朋友,耳鼻喉科郭亚丽医生就对我说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个9岁的小朋友,下颌角出现不痛不痒的单个淋巴结肿大,最初没留意,但包块越长越大,不到半年就从黄豆大小变成了3×2×1cm大小。
家长带来就诊,经过详细的评估,郭医生引导家长做了淋巴结活检,结果发现竟是霍奇金淋巴瘤!还好发现得早,经过规范化疗,孩子的治疗效果挺不错。
人的全身有很多淋巴结,它们成群成串分布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地方,是淋巴细胞的生产工厂和仓库。当病毒、细菌入侵人体时,淋巴结可以截留这些坏蛋并激活免疫系统来清除他们,我们可以把淋巴结理解为身体抵御外敌入侵的一道屏障。
正常情况下,淋巴结体积很小,我们很难在皮肤下方摸到它们。但如果淋巴结肿大增生了,我们就可以在后脑勺、耳朵后面和脖子上摸到它们。
颈部淋巴结肿胀病通常由感染引起,例如普通感冒,也有很少部分是刚才例子中的恶性肿瘤。虽然儿童恶性肿瘤发病率很低,但 25%的儿童恶性肿瘤都涉及头颈部。
时常有家长问:“淋巴结长在哪里最危险?”“淋巴结好长时间不消退要不要紧?”那我们就来看一看,需要警惕的淋巴结肿大有哪些危险信号吧:
大于两处非相邻区域的淋巴结肿大,这通常是一些“全身性疾病”的表现,但如果只有一个片区的淋巴结肿大,就一般是局部问题。
正常淋巴结可在皮下自由移动,摸起来滑溜溜的。异常淋巴结的活动性往往不好,或者好几个融合在一起成团出现。
正常情况下的淋巴结不会很大,而当颈部和腋下的淋巴结直径超过了1cm,腹股沟区的直径超过1.5cm,就算淋巴结异常肿大了,当淋巴结直径大于2cm时,恶性肿瘤风险增加。
体重减轻超过10%,提示恶性肿瘤可能性增加;肝脾肿大往往意味着例如EBV感染、CMV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全身性疾病;腹部肿块则可能是神经母细胞瘤。
正常的淋巴结质地比较软,淋巴结的质地改变常和疾病有关系。坚硬、质韧的淋巴结可能提示淋巴瘤、慢性白血病这类恶性肿瘤;摸起来像按在水囊上那种波动感的,则提示是淋巴结化脓性感染;皮肤表面自己破个小口,流液出来长达数周的,则是结核的特点。
如果发现有上述危险信号,别忘了早一点就医,让医生检查一下,并分析原因。
淋巴结肿大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当然是普通感冒或是链球菌感染,但也可能是一些罕见但会对健康造成重大影响的疾病的首发表现。
家长对这些少见但重要的原因有所了解,既不会再吓着自己,也不会再错过一些危险信号。我们列一张少见但重要的主要原因表,供参考:
淋巴结肿大的肿瘤性病因包括:霍奇金病、非霍奇金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横纹肌肉瘤等。
如果孩子伴有明显的体重减轻、全血细胞计数(血常规)异常、胸片异常等问题,需要找医生进一步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
患了川崎病的孩子,除了淋巴结肿大外,还会有发热、眼睛红、嘴唇红干裂、皮疹和心脏彩超改变。
一种免疫缺陷病,表现为反复感染,包括肺炎、脓肿、骨髓炎、蜂窝织炎及菌血症等。
这也是非常危险的疾病,通常,得了这个病的孩子可能有出血倾向。
Castleman 病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其特征为大量淋巴结肿大伴随全身性症状,如发热、肝肿大、脾肿大和多克隆性高丙种球蛋白血症。
特征为头颈部淋巴结肿大伴无痛性皮下肿块、血液和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血清 IgE显著增高三联征。
正常的淋巴结,大多为绿豆或黄豆大小,摸起来质地柔韧、表面光滑,很容易推动,轻轻按压不会觉得痛。
普通感冒所致的颈部淋巴结肿胀,持续时间不会很长,当感冒好转后,这些淋巴结也会变小,不需要治疗。
大约一半的儿童都可以摸到淋巴结,其实绝大部分儿童的外周淋巴结肿大都是自限性的良性疾病,没有必要每一次都去深究具体的病因。如果孩子没有特别不舒服,能吃能睡能玩,那保持观察,从容评估即可。
Kikuchi 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罕见的良性疾病,其特征通常为颈部淋巴结肿大(但是范围可能更广)和发热。
tips
看诊前的准备工作
8.如果需要再次复诊,记得完善预约,记录好下次就诊的时间和目的。
9.如果孩子的病情复杂,需要有人帮你参谋和给建议,别忘了寻求亲友的支持。
前面我也说过,淋巴结肿大的病因复杂,虽然大部分不要紧,但也有极少部分是影响健康的严重疾病,必须重视!
如果孩子存在淋巴结肿大,真的需要去就医分析,下面的小贴士可以帮助你梳理思路,保障孩子的健康。
1.见医生前,就在笔记本上写下你想要问的问题。
2.在确诊之前,要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
3.和医生沟通,了解医生对病情的分析推理过程,了解重要检查结果的意义。
4.就诊时,如果医生提到了你没听过的病名、检查项目或药物,你可以要求医生把这些名词写在病历上,以便后续查询。
5.需要认真了解医生推荐的治疗方法,了解它将如何帮助孩子,还要知道副作用是什么。
6.当对治疗方案有疑虑的时候,不要害怕提出,坦诚地和医生讨论,并询问是否有替代方案,不同方案之间有什么差别,晚几天做决策,会对病情有什么影响?
7. 还可以询问如果你的孩子不吃药,不做检查或不做手术的话,会有什么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