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庄:他们在乡村振兴中的模样

2019-07-01 01:10王若宇
莫愁 2019年17期
关键词:香包乐团煤矿

本刊记者 王若宇

立政之本存乎农,乡村振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探索乡村振兴路径的过程中,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以文化立村,趟出了一条新路子。在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2月视察过的这座村子里,村民们用不懈的奋斗精神,再塑了乡村气质,让马庄焕发出新的精神风貌。

舞狮

汇演

从徐州东站到马庄的公交车上,司机张翠打开了话匣子,她从小生活在马庄附近,谈及马庄,眼里透着些羡慕,“现在,马庄建设得不得了,那里的人都能歌善舞,氛围特别好。”

和张翠一样,周边村子里的不少人也很向往马庄。很多女孩也乐意嫁到马庄,例如王倩从王集村嫁到马庄后,不仅学会跳华尔兹,还加入了马庄农民乐团,学会了吹铜管乐器。每天,王倩都会到村委会的文化礼堂排演农民乐团自编自导的节目,周五晚上,她还会带上丈夫和孩子到礼堂跳上一曲。

马庄村村民精神面貌的改变,得益于老支书孟庆喜。上世纪80年代末,孟庆喜带领村民成立了一支农民铜管乐队,后来又定下了每月升国旗、举办农民舞会的规矩,一直延续到今天。曾经,在村办煤矿关停、村经济跌幅达80%的情况下,有人戏谑地问孟庆喜:“还搞升旗仪式,还跳舞,还演节目吗?”孟庆喜斩铁截钉地说:“搞。”

农民需要精气神,孟庆喜跟所有人说:“如果乐团解散了,升旗仪式不搞了,那马庄就真的没机会了。”马庄正是伴随着乐团的鼓号声,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一路披荆斩棘,不断发展。

文化凝聚村民心

马庄能发展成今天这样,是因为经历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

1982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马庄每个成年村民都分到2亩地。每家每户拿到土地后,把沟沟坎坎平整好,实际分得的土地都比纸面上多出来不少。春耕秋收,马庄农民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

孟庆喜是马庄村第一个养鸡的人。当时,听到邻村养殖业发展得不错,他凑了50元钱,买了100只荷兰良种鸡苗,办起了养鸡场,成了村里最早的万元户。看到他有能力,乡里面决定让他来当马庄的村支书。当时,马庄的账上还欠着银行46万元贷款,孟庆喜不想当,乡党委书记问孟庆喜还记不记得当年“随时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牺牲一切”的入党誓词,“共产党员就是解决困难的,你必须无条件地服从组织安排!”孟庆喜被说得面红耳赤,服从了组织安排。

要干就好好干。孟庆喜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家里养的鸡都处理了。他不想让别人说他当了村支书,还老顾着家里的事,更重要的是,他想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村里。

之后,他细细地在村里调研。他发现,村里的党组织建设不够有力,大家的心都散了,精神越来越懈怠。有一次,村里要挖一条南北向的引河,孟庆喜就发动党员,党员再带动联系户,大家挥舞着榔头铁锹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但当时村里最富裕的二组居民出工不出力,每天还领着5元钱的补贴。最后,二组负责的区域,流沙都塌到了两边,孟庆喜看到后大为光火。

那段时间,村里面时不时会有人酗酒后打架斗殴,甚至村委会的大门都被人踢坏了好几扇。孟庆喜意识到,村民最大的问题就是票子多了,脑子空了。

马庄农民乐团

怎么才能带着农民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孟庆喜苦苦思索,不久后,他看到了一部叫《迷人的乐队》的电影,里面的乐队都是由农民组建,而且办得红红火火。看完电影,孟庆喜盘算起来,“我们村也要搞一支管乐队,要办得像电影里那样让农民们喜欢。”他心里还打着小九九,一旦办好了乐队,把村子名气打响了,对招商引资肯定有利。于是,在孟庆喜的带头自学下,马庄农民乐团很快建立起来。

因有别于传统的民乐器,马庄农民乐团以其独有的铜管乐,在周围村庄打响了名气,周边的村子凡有个红白喜事,都会邀请马庄农民乐团吹上几曲。虽然早上要耕种,晚上要排练,非常辛苦,但马庄村民们都以能参与马庄农民乐团的演出为荣。见村民们的责任心被大大激发,孟庆喜又举办了乘凉晚会等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孟庆喜、孟国栋(左)在田间地头察看

产业迭代,苦尽甘来

要还掉村里欠银行的钱,集体经济就必须尽快发展起来。孟庆喜想借着马庄旁边国营权台煤矿的技术支持,把村里的煤矿办起来。不过,马庄村民没动过开煤矿的心思,用他们的话说就是“酸枣是给山猴吃的,猪吃了会倒牙”。

孟庆喜不信,他当着全村党员的面,把养鸡赚的钱都拿了出来,“开煤矿,管不?”“管。”于是,在孟庆喜的带领下,当时全村三十几名党员就把村里的煤矿办了起来。

回忆起那段日子,村里的老会计徐传贵记忆犹新:“那时候,党员们把家里买盐的钱都拿了出来,破釜沉舟,憋着一股子劲,要把煤矿搞好。”1988年10月,马庄的村办煤矿投产,当时正处于全国工业大发展时期,煤炭行情特别好。天时,地利,人和,1989年1月,马庄的所有债务全部还清了,村里的账本上第一次出现了盈余。当年,马庄一口气买了10辆卡车,建起了运输队。

马庄村民再也不说自己不是开煤矿的料了,很快,他们又在孟庆喜的带领下开了两个煤矿。煤矿赚的钱越来越多,孟庆喜既高兴,又担忧。他知道,挖煤是吃子孙的饭,所以无论当时多少人希望多分点钱,他都坚持让会计留足一半利润,用来开水泥厂、办化工厂,想搞可持续性发展。

建水泥厂那会儿,资金是个大麻烦,机器问题迟迟没法解决,后来,孟庆喜想出一招,邀请了徐矿集团二机厂的领导们来参观。马庄农民乐团的表演,让徐矿集团二机厂的领导们刮目相看。孟庆喜趁热打铁,向对方表示资质已经办好,生产线也完工了,就等着机器到位。对方听了,当即表态:“我们信得过马庄,明天你们派车去拉机器。”

村办企业蒸蒸日上,孟庆喜把集体经济盈利的一部分,拿来改善村民生产和生活条件。兴修水利,购买联合收割机,村民们不花一分钱,就能得到实惠。春种时,村民们只要把化肥和种子撒到自家地里,到秋收时,只需要收粮食就可以了。

2001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关闭整顿小煤矿的通知,马庄一下子失去了五分之四的经济来源,村里不少人外出打工,乐团也濒临解散。“再苦,乐团也要做下去,升国旗的仪式还要照常举行。”孟庆喜知道,这时候如果马庄农民乐团散了,升旗仪式也不办了,那么村民们的心里更没着落了。

这个时候,孟庆喜找到在江苏省梆子剧团工作的儿子孟国栋商量,让他停薪留职,回村里帮忙把马庄农民乐团继续办下去。孟国栋小名叫军号,从小跟着乐团一一起表演,对乐团怀有深厚感情,所以父亲刚说完,他就一口答应下来。

马庄农民乐团想继续办好,解决生计是第一位的。孟国栋带着乐团留下的七名成员,从为周边村庄的婚宴表演节目开始,一步步走出困境。孟国栋胆子越来越大,不仅把马庄农民乐团编排的小品、快板、舞蹈、歌曲节目送到田间地头,2007年,他还带着这支非专业乐团出国比赛,荣获第八届意大利久里亚诺瓦国际音乐节银奖。马庄农民乐团的发展带动了全村文化活动的开展,现在每次马庄村办晚会,台上不仅有八十多岁的老人吹拉弹唱,还有一群四五岁的孩童唱歌跳舞。

近年来,为了帮助马庄发展文化产业,江苏省委宣传部和徐州市政府又陆续送来文化大篷车等,马庄从此抓住了文化这个“牛鼻子”。2016年,马庄村党委换届选举,孟国栋被选为党委书记。

面灯

麦收场景

孟国栋

新时代乡村的模样

走进当下的马庄,你会被眼前的风景所吸引,这里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围绕着村中心大街,婚礼小镇、神农广场、香包文化大院等景点分布周边。“我们把自己的需求申报上去,政府就会派出施工单位给我们做工程。”孟国栋指着正在建设中的一处工地,说未来那里会有一座拱桥,正好连贯起潘安湖湿地,还能把游船吸引到村里来。他又指向另一处,“到时候,从潘安湖来的游客,还可以到那里的400亩桃园参观,这样一来,旅游经济和观光农业又结合了起来。”

潘安湖湖区的打造是马庄再次产业升级的里程碑。2010年,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徐州市政府综合整治了潘安采煤塌陷区,建成潘安湖湿地公园。马庄毗连这个公园,借此机会,提出了“党建引领、文化立村、旅游富民”的新思路。

香包成为马庄的又一张名片。2013年,村民王秀英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对王秀英来说,制作中药香包是祖母和母亲教给她的一门手艺,赶庙会的时候出售香包,可以补贴点家用。但没想到在徐州市妇联的扶持下,王秀英成立了香包工作室,并且发展得越来越好。统一采购材料,实行计件计薪,马庄有200多位村民加入到香包产业中。说到香包,村民夏桂美咧着嘴笑道:“我们的香包做得可棒了,习近平总书记上次来视察,都买了一个香包。”如今,马庄香包文化大院里总有外地游客川流不息,去年香包产业的收入达到了600多万元。

“马庄的活动特别多,如果正月间来这里,整个神农广场上处处是点亮的面灯。”听到导游的介绍,在马庄旅游的游客不免发出了赞叹的声音。马庄的面灯有好几种:玉米面做的金灯,小麦面做的银灯,还有高粱面做的铁灯。不同形状的面灯,寄托着村民们心中六畜兴旺、人丁健康的朴素愿望。

纵向比较,马庄的经济逐年提升,但横向比较,马庄在徐州排不到第一梯队。“但是文化生活方面,我们当仁不让。文化生活给我们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是钱买不来的。”孟国栋说。

在文化产业的带动下,马庄拥有“全国文明村”“全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民俗文化村”等四十余项国家级荣誉,村民人均年收入21800元,人均住房面积超过60平方米。在农村外出务工人口渐增的今日,马庄人口却从1986年的2200多人,增长到如今的2743人,周边的人纷纷说:“马庄人真幸福,生活在风景区,吃着有机菜,住着农家乐。”

临近傍晚,马庄的广播里传来了《马庄之歌》优美的旋律,“党啊党,马庄的这只船将沿着你确定的航向,实现灿烂和辉煌。”

闹新春

村貌

闹新春

秋景

资料链接:走好乡村振兴的“江苏路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江苏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发布以来,江苏人民期待的“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全面振兴正在一步步推进,一幅栩栩如生的水韵江南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在践行新理念中走在前列。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提出了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走在前列的殷切期望。走在前列的殷切期望,既来自于他亲临江苏,所看到的江苏农村的勃勃生机和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奋斗风采”,也来自于江苏历史上便是鱼米之乡、富饶之地的历史传统。走在前列,就是要为乡村振兴探索新模式、走出新路子,走在前列,就是要践行“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就是要回应记住乡愁的呼唤,就是要与“强富美高”的新江苏的高质量目标相衔接,真正走出一条在新理念指引下的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在补齐短板中走在前列。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同理,实现“强富美高”的新江苏,就必须让农村美起来,让农业强起来,让农民富起来。从江苏省实际情况来看,经济社会发展最明显的短板仍是“三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薄弱环节仍是农业农村。对此,围绕“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农业强起来”,仍须补短板,既要有“赶考”的姿态,也要有“补考”的姿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在脱贫攻坚中走在前列。相较于贫困地区,江苏不是脱贫攻坚的主阵地,但随着全国各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原先较穷的地方,渐渐地通过易地搬迁、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等多种优惠政策,循序渐进地摆脱了贫困,奔向了小康。从某种程度上,脱贫攻坚已经从“摘穷帽”慢慢地向“奔小康”转变,在这种形势下,江苏省苏北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更要走在前列,突出抓好苏北地区农民群众的搬迁工作,真正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绝不能掉队,更不能拖后腿,而要啃下“硬骨头”,打赢攻坚战。

走好乡村振兴的“江苏路径”,是一条碧波荡漾、青山朗润的生态路,也是一条“不落一人”的小康路,更是一条极具江苏特色的振兴路,在江苏省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乡村振兴的路子,一定能走好、走实、走出新时代的江苏风采。(摘自“网信江苏”)

猜你喜欢
香包乐团煤矿
煤矿党支部如何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PLC技术在煤矿提升机控制系统的应用
端午香包
滚烫的交响灵魂
浅谈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非遗徐州香包成网红
管乐团的高兴事儿
英国深井煤矿关闭
香包送亲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