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扶贫攻坚战已到关键时期,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是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文章通过对陕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情况进行调研分析,找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积极探索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之路,以期为陕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现实困境;破解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3.7;F59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02-0279-02
1 推进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
目前,推动深度贫困地区“真脱贫”“脱真贫”,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现是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重要任务。从2015年至今,国务院、国家旅游局、国家发改委等部门陆续制定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既是对旅游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一種鼓励,又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良机。2018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收入2.45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强大的旅游消费能力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旅游扶贫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乡村旅游的发展,在转移农村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繁荣乡村产业、带动乡村民俗振兴方面功不可没。
2 陕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现状分析
陕西乡村旅游发展特色明显,每年的游客接待量超2亿人次,旅游收入增长超过30%。中国社会科学院舆情调查实验室发布的《2016年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指数报告》及《2018陕西品质旅游发展报告》中均显示:陕西乡村旅游的发展在全国居第二位。陕西旅游系统已经把助力脱贫攻坚作为首要任务,制定了一系列因地制宜的政策、措施。2018年,陕西省创建了21个旅游特色名镇和45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发展近百个旅游特色小镇、1 000多家乡村特色民宿。咸阳的袁家村、马嵬驿、茯茶小镇被誉为“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2018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境内外游客2.48亿人次,同比增长22.5%,旅游收入348.9亿元,同比增长26.6%,旅游扶贫惠及9万贫困人口。多种渠道、整合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利用资源优势,使关中的乡村美景变“钱景”;注重资源整合,使陕南的青山绿水变金山银山;通过发展全域旅游,带动了陕北乡村的快速发展。
3 陕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现实困境
3.1 资金短缺,扶贫力度不够
在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中,资金后劲不足成为阻碍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持续发展的致命问题。乡村旅游的发展,除了乡村自身具有的资源外,还需要有配套的硬件设施。一些偏远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落后,与旅游开发配套的设施更是不完善,交通、住宿等不方便,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虽然政府在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方面的资金扶持力度加大,但是由于资金项目来源单一,政府投入有限,对深度贫困地区要想实现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难上加难。
3.2 旅游扶贫目标不精准
近年来,虽然乡村旅游的扶贫效应得到了广泛认同,但是长期以来扶贫政策更多的是关注“面”,而对“点”的关注度较低,在一些地区违背了扶贫初衷。在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等方面缺少具体、可操作性措施,从而出现了“扶强不扶弱”的现象和“富者更富、穷者更穷”的马太效应,没有达到“扶真贫”和“真扶贫”,贫困地区也没有实现“真脱贫”“脱真贫”。
3.3 农村空心化严重,当地农民对旅游参与度低
目前,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都到城市务工,农村“空心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留在家里的大多是妇女、小孩、老人,基层党建等村内事务无人管理,甚至田地“撂荒”,这些现象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发展。由于当地农民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参与度较低,不能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中获取利益,不能共享乡村旅游发展的成果,不能增加收入,最终不能实现脱贫目标。如果能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助力精准扶贫,实现农民就地城镇化,让老百姓在自家门口实现就业,将会大大促进农村的和谐稳定。
3.4 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
陕西旅游资源丰富,乡村旅游的项目众多,但经营模式和产品同质化的现象较普遍,商业气息越来越浓,缺乏文化和原著生活场景、产业的支撑,长此以往顾客群就会流失,特色也就慢慢地消失了。纵观陕西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虽然整体呈现遍地开花的现状,但是也有“假日人多平时人少”的尴尬局面。陕西部分地区开发的特色小镇,因缺少产业特色和文化内涵、只是一味地简单复制袁家村模式而陷入窘境。
3.5 贫困地区缺乏相关旅游专业人才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实现,必须有充足的专业人才作为支撑。但是,由于受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物质待遇、交通条件等诸多条件的限制,使得贫困乡村地区很难引进专业人才并且留不住人才。专业人才的匮乏,是制约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发展的重要因素。
4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发展的破解路径
4.1 吸引社会多方投资,加大政府资金扶持力度
利用乡村旅游进行精准扶贫是最快捷的一种扶贫方式。政府扶贫部门一定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资金投入力度。不仅如此,政府有关部门要做好顶层设计,调动全域资源,破除地方保护,实现城市、县城、乡镇、村庄协调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全国企业和游客到陕西投资观光。依靠社会多方力量的相互支持,动员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广泛参与到扶贫队伍中来,并且明确责任,让社会各界把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当作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4.2 实施精准识别贫困村及贫困人口机制
首先,应对贫困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甄别。要看当地的资源是否符合实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然后对贫困地区的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建立贫困村数据库,甄别出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条件的贫困村。
其次,建立完善旅游扶贫对象识别机制。由县扶贫办牵头、村干部落实,进行逐户摸底调查。结合村民居住条件、身体状况等方面,分层次确定贫困户等,进行建档立卡,并对贫困户信息实施动态管理,做到真正的精准扶贫。
4.3 加强宣传互动推广力度,提升知名度和吸引力
采用多种渠道推进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并不断总结旅游扶贫经验,组织现场观摩和论坛等,将乡村旅游精准脱贫模式进行全省乃至全国推广,进一步拓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思路。建立乡村旅游联盟,积极与当地旅行社合作,通过新闻媒体和当地的文體活动,以及互联网渠道进行推销宣传;通过丝路大会、农高会、西洽会、农博会等知名展会,积极展示贫困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成果;通过为乡村地区拍摄旅游宣传片,制作乡村旅游路线、旅游地图、旅游指南等方式,不断提升贫困地区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企业进行投资,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结合“一村一品”,将地方特色农副产品和土特产纳入旅游商品目录,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商品,并利用媒体进行宣传,提高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帮助农民增收。
4.4 打造乡村特色文化品牌,避免同质化
在旅游产品的研发和创新过程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托当地资源优势,深挖当地传统文化内涵,利用当地民风民俗及地貌特色,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坚持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打造特色品牌,避免同质化,突破简单复制的发展模式。坚持个性化、特色化、市场化发展方向,加大乡村旅游规划指导、市场推广和人才培训力度,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4.5 完善旅游人才引进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要想持续发展,必须做好旅游业相关人才的储备。贫困地区要想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必须完善人才引进机制。第一,提高待遇;第二,加强对引进人才的管理;第三,加强对旅游专业人才的培训。通过成立乡村旅游扶贫培训基地、组建人才师资库,继续开展乡村旅游“送教上门”活动,做好乡村旅游人才的培训储备工作。陕西省旅游局在开展“互联网+乡村旅游”培训大会、“乡村特色民宿”系列培训活动后,要继续开展类似的专题培训,并且增加培训受众面,让更多的人能接受专业的培训,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档升级。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是一种造血式的创新型扶贫方式,能够重新塑造乡村价值。但是,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不是万能的,在发展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找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 考 文 献
[1]邓维杰,何海燕,朱淑婷.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困境与对策[J].农村经济,2017(12):44-49.
[2]刘学艺.陕西省乡村旅游扶贫发展模式研究[J].度假旅游,2018(7):113-114.
[3]张春美,黄红娣,曾一.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运行机制、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6,15(6):625-631.
[4]林移刚,杨文华.我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困境与破解研究:基于生产要素视角[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4(2):121-127.
[责任编辑:高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