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光系
在英国生活,似乎每周家里都会接到不少信件。
下午,接5岁的小儿子从学校回家,他一路蹦蹦跳跳,摇头晃脑。多数时候,他都情绪高昂,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经常自言自语,嘴里讲着他认为有意思的英文故事,唱着我并不太懂的英文歌曲。
这是一个几十岁移民英国的华人所处的尴尬。我们的思维,还停留在国内。而他们从小适应的,已经是另一个世界。
所以,五岁了,中文能说,但不认字,更不用说写。平时,嘴里永远是英文和中文并用,一起表达。
开门,他一步冲进屋里。
“爸爸!这儿有一封信!”他拿起从门里塞进来的信,冲我喊道。
在英国,接信并不让人感到奇怪。在这个被视为非常保守的国家里生活了近八年,每天都会接到各种各样的信件。
在21世纪电子邮件几乎人人普及的今天,这个奇怪的国度,仍坚持用最传统的方式跟居民打交道。
打开儿子递过来的信,我要看看里面写了什么。
这是一封燃气公司寄来的信,实际上相当于一封通知书。
这封信的内容,是在告知我家所在的这條路上(英国很少有小区,基本上都是处在一种开放的状态)要进行天然气管道的施工,计划时间是2018年12月4日至2019年1月4日,但燃气公司预计施工会持续大约5周时间。
这段时间内,这家公司将会把通向我家的旧煤气管道更换掉,是为了将来的供气系统更安全可靠。在施工期间,燃气公司会要求用户把家里的气关掉一小段时间,预计会停气12小时用于施工。
“我们知道这会给你带来不便,但这样的施工的确是必要的。”“我们会尽可能减少对你的打扰和所带来的不便。”信中解释道。
它不是在当地媒体上登一个广告或在附近贴一则告示,而是采取更尊重人的方式,给每家每户寄来一封信,告知相关情况,与国内相比,更富有人情味;它把原因和目的以及需要用户所需要的准备,都以更正式的方式写了出来,有助于住户做好准备;书信显得更正式,也更诚恳。
在英国生活,就少不了这样的信件。进入21世纪的今天,英国人还在用最传统的方式,向每家每户进行沟通。就在我家几十米外的地方,依然有一个每天都还在用的邮筒,立在路边,它几乎成了英国的重要标志,古老、红色,很好看。
英国政府也会以写信的方式跟居民进行沟通。
这两年,家里每年都会收到一封信,是英国税务局寄过来的。
信的开头,说这是我的税务年度税单摘要。这里面可以看出在过去一年中,我交了多少税和交了多少社会保险。这封信还将告诉我,我交的这些税收是如何被英国政府花掉的。
信的开头还交代说,这只是一封相关信息的信件。“你不需要联系我,因为你不需要支付任何的钱。”信的第二部分内容讲述过去一年的计税标准和如何计算出我该交的税收数目。
比如2016—2017年度,这里面包括我的税前收入数字和政府的免税额度(11000英镑)以及我应该支付税收的总收入金额。按下来就是按照英国的税收比例20%,一步步算出我所应交的个人所得税数字。之后,又列出了我交的社会保险数字、税收和社会保险的总数额以及我这一年税后的总收入。最后面,还有我的雇主在过去一年里帮我交的社会保险数额。
接下来,信中介绍了我所交的税,英国政府是怎么花掉的。这只是一些基本的信息,如果想知道更多,可以到它们指定的网站上去查询。
在2016—2017年度,我所交的7682英镑税收中,分别用在了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福利(1867英镑);健康医疗(1560英镑);国家养老金(991英镑);教育支出(945英镑);国债利率(423英镑);国防开支(339英镑);公共秩序和治安(323英镑);交通补贴(323英镑)等。
信上还用了一张图表,将各项费用开支占总费用的比例展示得清清楚楚。
在英国生活,离开信件不可想象。写信,依然在当地被视为一种最正式的沟通方式。
比如,每年,当地政府都会进行一次住户人口统计。家里住了多少人?具体叫什么名字?哪些人有选举权?都得如实填写,再用对方提供的免费信件寄回去。如果不理会,会被视为违法;孩子到了年纪,需要申请学校,也会接到当地政府教育部门的信件,告诉你如何申请;孩子们被哪个学校录取,依然会通过信件的方式告知家长;银行的账单、水费、燃气费等,每个月也会准点地寄至家中。
英国人对信的信任,近乎死板。
有一次我需要申请签证,需要一个过去三年里我自己住在自己买的房子里的证明。我跑到镇政府,希望人家能给我开一个我这几年在交房屋地方税的证明。接待人员给了我一个号码,指着墙上一排冰冷的电话,让我去那里打。拨号后,经过五六分钟的等待,对方回复我说:“你可以回去在网上注册一下,两个工作日内,你会接到一封有你账号和密码的信,然后再用这些信息登录政府网站,就可以下载打印了。”
转了一圈,还是通过信件寄最重要的信息。在国内看起来当场就能解决的事情,英国人还是用最死板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正规、严肃、诚恳、翔实和节省人力,再加上英国人的传统,造成了今天依然盛行写信的英格兰文化。无论浪费与否,是否麻烦,信件依然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个客观存在,是必不可缺的重要工具。
在这里生活多年,很多事情都觉得不可思议。写信只是其中的一件事儿。
在这个奇怪的国度,已经中年的我得慢慢适应,慢慢探究。对一个外来华人来说,这也许是当下我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