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牛某块断层发育构造复杂,同时历经三十年的开发,区块剩余油分布零散,因此在牛某断块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深化地质认识、结合开发调整、保证措施效果,进行严格措施论证,优化方案设计。2019年在牛某块实施补层、排液、捞封、下泵等措施24井次,年增油1.0745×104t。其中年增油大于100t的共计17井次,措施有效率73.9%。该项目的研究应用实现了老油田牛某块的连续三年措施增产,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并为类似区块的措施挖潜提供研究依据。
关键词:油藏工程;油气水分布研究;潜力层追踪;动态监测;岩性-构造油藏
1.研究背景
牛某断块构造上位于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北部地区牛某油田北端,是一个复杂的断裂背斜构造。含油面积7.61km2,石油地质储量541.87×104t,可采储量99.24×104t,标定采收率18.3%。区域自下而上分别揭露第三系沙三、沙二、沙一、东营、馆陶组地层,其中沙河街和东营组为主要产油层,油层埋深1700-3200m。区块层系内及层系间为多套油气水组合,无统一油气水界面,连通较差,为构造-岩性油藏。2015年通过精细构造解释,深化地质认识,在牛某块开展井网综合调整,开发效果得到改善。为有效提升牛某块的产量,2019年针对不同类型的潜力井,开展了针对性措施论证挖潜,实现了老油田牛某块的连续三年措施增产1.1×104t左右,同时措施有效率也保持在70%左右。
2.主要做法
2.1开展区域油气水分布研究
近两年针对新区油井实施挖潜时,主要通过生产及录测井资料,开展了区域油气水分布研究,分析含油幅度、油气界面和油水界面[1],以保证精准挖潜新区剩余油潜力,指导措施挖潜7井次,阶段累增油6805.7t,累增气918.8×104m3。例如牛26-2某井,通过完钻井及生产资料分析,区块为一个气顶油环边水油藏,含油幅度为40m。位于构造最高部位的牛25-2某、牛26-2某井处于气顶部位(2948m),位于构造低部位的牛25-3某井对应层解释为油层(2987m)处于油环部位;而位于构造中间部位的牛25-3某井对应层解释为油层(2975m),分析处于油气过度部位,因此认为该井具有挖潜潜力。根据上述认识,1月15日对牛26-3某井S2段顶部实施补层挖潜,初期5mm油嘴自喷生产,日产油47.7t,日产14851m3,阶段累增油3954.6t,累增气294.0×104m3。同时牛25-3某井于4月24日补开S2段合采,初期10mm油嘴自喷生产,日产油8.2t,日产气22817m3,阶段累增油842.1t,累增气501.4×104m3。
2.2开展潜力层纵横追踪
针对构造较为落实、储层发育认识较为清楚的区块,在进行剩余层措施挖潜时,重点进行了潜力层的平面追踪和纵向类比[2],以保证措施潜力充分落实,指导措施挖潜10井次,阶段累增油3353.5t,累增气37.6×104m3。例如牛33-某井位于牛某-1井区,通过测井曲线对比分析认为该井受断层遮挡和岩性储层发育,46、50、51、52、56号层与邻井对应较差,同时纵向上该套层与投产层48、49号层电性、物性和油气显示情况相当,因此,2019年1月对该套实施补层合采,初期日产油14.8t,日产气2274m3,阶段累增油808t,累增气5.0×104m3。
2.3开展监测资料综合论证
为充分论证油井的可疑潜力层,以保证措施挖潜效果,2019年计划对10口油井实施了中子寿命和碳氧比测试[3],目前全部完成,综合开发动态分析论证指导实施措施挖潜5井次,阶段累增油953.2t,累增气67.6×104m3。例如牛29-某井于2015年12月投产,累产油1.0433×104t,累产气1005.0×104m3。2019年进行碳氧比测试,新增弱水淹和中水淹层14.2米/5层,依据测试结果和动态综合分析,7月12日对S1中段16、17、18、19、31、32、35号层进行补层合采。初期5mm油嘴自喷生产,日产油16.5t,日产气9476m3,目前下泵生产日产油2.3t,日产气1047m3,阶段累增油331t,累增气17.3×104m3。
3.应用效果
通过开展区域油气水分布研究,潜力层纵横追踪和监测资料综合论证指导措施挖潜,2019年在牛18断块实施各类措施24井次,年增油1.0745×104t,年增气1002.6×104m3。其中补层挖潜共计实施14井次,措施后平均日产油10.2t,阶段增油7720t,阶段单井年增油551t,在挖潜措施中增油效果最好。与近两年措施效果對比发现,2017-2019年牛某块措施产量逐年递增趋势,近两年保持在1.1×104t左右,同时措施有效率也保持在70%左右。
4.结论及建议
针对牛某块断层发育、构造复杂、剩余油分布零散的现状,通过开展区域油气水分布研究,潜力层纵横追踪和监测资料综合论证指导分类针对性措施挖潜,实现了老油田牛某块连续三年措施增油1.1×104t,确保老油田的继续有效开发并对区块今后措施挖潜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刘桂兰.泌阳凹陷西部地区油气成藏地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
[2] 于志明.河流相储层建筑结构研究在剩余油挖潜中的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02)
[3] 王新光.脉冲中子全谱饱和度测井数据处理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
作者简介:
张俊(1987-),女,工程师,2010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专业,学士学位,现工作于辽河油田茨榆坨采油厂地质研究所,从事石油地质开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