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视角下的中非关系发展特点

2019-06-29 09:29张询
科学与财富 2019年36期

摘 要: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中非关系源远流长,近年来,中非关系的发展轨迹不仅最能体现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印记,而且未来中非关系的发展更是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最佳舞台。当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反映在对非外交上,主要就是打造“中非命运共同体”。本文以此为视角把目前中非关系特点概括为三点,即中国领导人高度重视、机制化、国际社会的参与。

关键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非命运共同体;中非关系

非洲历史悠久,是人类最早的起源地之一。公元前3200年,古埃及出现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在此后近3000年的时间里,古埃及人创造了灿烂的文化。15 世纪前后,最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西欧各国,为了攫取财富开始了对外扩张,与欧洲毗邻的非洲成了首当其冲的目标。1445年葡萄牙人首先来到西非海岸,欧洲各国殖民者随后也接踵而至。不久,殖民者在非洲疯狂抢掠人口,开始了罪恶的奴隶贸易[1]。这种血腥暴行给非洲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使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可以说,非洲的“落后”,完全是殖民统治的恶果。

近代历史上,中国同样是作为西方国家的入侵者和受害者,在争取民族独立时中非相互支持和理解。1949 年新中国建立后,在西方国家封锁中国同时,中非关系获得了巨大发展,非洲领导人先后访问中国,中国人民也在经济严重的困难的情况下,为非洲人民修建了第一条铁路—坦赞铁路[2]。在1971年,非洲国家在联合国集体把中国抬进联合国,一举把非法占据联合国席位的中国台湾剔除出去,这是中非友谊的最好见证。迄今为止,中国与非洲国家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

进入21世纪,中国与非洲在以联合国为主要平台的基础上继续相互支持,彼此尊重,在关系到中国核心问题上,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上积极发展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中非国家始终是最紧密的伙伴和知己。在关系到物质生活的利益上,中非经贸合作的范围越来越大,尤其是非洲在中国科技获得巨大发展的同时,非洲人民是切实的利益获得者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不仅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营造良好外部环境,而且要为推动全球发展和维护世界和平做出更大的贡献。2017年初,我国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和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相继发表的题为《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和《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共鸣[3]。时隔一年2018 年初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就将论坛主题确定为“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4]。

2013年我国提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概念,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中非关系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5]。2018年9月,我国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进一步提出“共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并提出了实施中非合作“八大行动”[6]。2019年2月,我国在对非盟第32届首脑会议发去贺电,强调中方愿同非方携手努力,以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为契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3]。我国希望中国非洲研究院汇聚中非学术智库资源,增进中非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为促进中非关系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5]。

非洲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各主要大国和国际组织都高度重视非洲,竞相发展同非洲的务实合作关系[7]。对中国政府和人民而言,发展中非关系既是一种历史情结,更是一种美好理念。中非关系有其自身特色,也有历史传承性,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特点:

一是中国领导人高度重视。中非历来是命运共同体。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奋斗历程,让中非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8]。”中国对非洲的支持从来就是无私的。从援建坦赞铁路时69名工程技术人员献出生命,到之后中国出台的一系列有利于非洲发展的政策举措,中国政府“言必信,行必果”,这与西方的口惠而实不至形成强烈对比。与此同时,非洲国家在中国重大利益关切上也是真诚相助。从“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到非洲国家积极支持中国举办奥运会、世博会,再到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发生后非洲国家慷慨解囊相助,都充分体现了中非友谊亲如一家。

二是中非之间机制化关系的形成。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在北京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非关系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非洲的国际地位也开始悄然地发生着变化。2006年1月,中国政府首次发表《中国对非政策文件》;11月初,39位非洲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聚首北京,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会议由中非领导人共同主持,宣布了包括减债、援建非盟会议中心等在内的八项举措。自2009年起,中国已经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及对非发展援助最大的提供国之一。2015年,我国在中非合作论坛约堡峰会上,宣布包括帮助非洲国家实现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在内的“十大合作计划”,并承诺提供600亿美元资金支持,还宣布中国与整个非洲大陆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3]。中国政府一系列积极的对非政策举措很快产生了现实成效。2017年,中非经贸合作水平及对非投资额实现历史性的双突破。中国对非投资存量已达1100亿美元;在过去的四十年中,中非贸易额增长了200多倍[6]。对非洲国家而言,加强并深化与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合作,是非洲实现一体化与发展、谋求联合自强的时代需要。

三是与国际社会一道讨论非洲发展问题。但凡是中国主场外交,如APEC、G20杭州峰会、金砖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中方会主动邀请非洲国家及非盟代表参加,而且通过议题设置,引领和促进国际社会更多关注非洲发展。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力求通过国际大环境的治理,带动非洲发展小环境的改善,使非洲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总之,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及发展中国家,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仅体现在如何处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关系以及对国际热点问题的回应上,还需要展现出中国面对国际合作与发展问题的态度与担当。非洲大陆是最能够体现这种责任担当以及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舞台。自20世纪60年代绝大多数非洲国家获得独立以来,非洲国家屡屡遭遇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对其发展的制约,在被动进入全球化的过程中,广大非洲国家长期处于全球化的边缘化地带。因此,为改变这种状况,非洲国家迫切希望更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的建设能够为非洲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如此一来,非洲的期望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构建就处在了一个历史性的交汇点上。回顾过去中非友好关系的传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非洲的践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梳理当下和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非合作将在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指引下为双方人民带来更大福祉,并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参考文献:

[1]吴思科.“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亚非国家合作的机遇、挑战及應对[J].新丝路学刊,2018(04):1-10.

[2]曹亚雄,孟颖.“一带一路”倡议与中非命运共同体建构[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8(03):55-64.

[3]钟哲. 构建更为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4-17(001).

[4]徐铁红. 21世纪中非关系的发展与中国的和平崛起[D].河北师范大学,2008.

[5]张沛霖.中非命运共同体多重构建研究[J].理论与当代,2019(02):8-10.

[6]刘乃亚.引领中非关系走向新时代[J].中国发展观察,2018(24):33-35.

[7]吴思科. 中非携手开辟共同发展新天地[N]. 解放日报,2018-08-21(006).

[8]郑家彬.从中非关系看中国外交[J].时代金融,2018(02):317+319.

作者简介:

张询,出生年月:1995年8月,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精确到市):江苏省南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