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毛泽东从早到晚日理万机,加上安全方面的考虑,他不再像过去在延安、西柏坡时期那样,可以随心所欲地到处走走。而鲜为人知的是,毛泽东瞅准机会数次脱身,千方百计深入到群众中去,进行私访性的调查研究。
戴着大口罩深入田间
新中国建立初期,百废待兴、千头万绪,毛泽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是与国家领导人谈话、交换意见、研讨问题,就是批阅秘书送来的一叠叠文件和案卷。周围的同志出于一种很朴素简单的心理,替毛泽东担心他的身心健康问题:有什么办法能让毛泽东到大自然中去走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呢?一天,身边的秘书实在忍不住了,向毛泽东提议道:“主席,我们到大自然中去散散步吧!”
毛泽东听后满心欢喜,他想:我当然巴不得能到广阔的天地之间、广大的群众中间去走一走呢,求之不得呀……可是,他想到了自己身不由己的“位置”,便转换了一种口气,风趣地说:“我可没你那个自由,我可不能随便动地方,我走,得通过汪东兴呢!”秘书听后,也只能无可奈何地摇摇头。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经时任公安部部长罗瑞卿、公安部第九局局长(之前为公安部第八局副局长)汪东兴的精心安排,毛泽东由工作人员陪同去北京东郊田野散步。远远地看到前面有一个草亭,毛泽东就向着草亭方向走去。走到面前,他看到一位年约70岁的老农正赶着一头骡子拉着水车灌溉水田。毛泽东很有礼貌地和老农打了招呼,并亲切地与他攀谈起来,询问他的姓名、年龄、何村人、家庭人口、收人情况、收成如何等,老农一边与毛主席交谈,一边仍然埋头料理着牲口。
毛泽东一边聊天一边走上前去帮助老农料理牲口,并且帮忙查看抽水的通道是否畅通。过了一会儿,老农仿佛意识到什么,忽然抬起头来眯起眼睛打量着毛泽东,并看了看站在周围的人们。只见毛泽东身材魁梧,戴着一只大口罩,只露出一双和蔼可亲的眼睛。老农也许心想著这可能是县里或是市里派来检查生产情况的干部,因而他心存疑虑地问道:“你们是城里来的吧?”毛泽东温和地回答:“是的,我们是从那边(回手指了一下北京城的方向)过来的。”随后又继续与老农热情地闲谈起来。
被路遇农妇逗笑
1952年10月,一辆专列横卧在简陋而寂静的兰封车站的岔道上,毛泽东一行就在这黄沙土地间的小站旁边过夜了。
第二天一早,值班卫士通知大家,毛主席走下车去了。随行的同志们都急忙地跟了下去。毛泽东一行在初升的阳光沐浴下,正朝着一二里之外的村庄走去。
看上去像父子模样的两位农民,正在打谷场上卖力地劳作着。毛泽东向他们亲切地打着招呼并与他们握手。农民们脸上展开了笑容,显得特别激动。毛泽东与他们亲切随和地交谈起来。
毛泽东与农民们握别后,离开了打谷场向村里走去。毛泽东由省里的同志陪同,掀开沉重的有许多补丁的棉门帘,进入中间一家的房子里。一位五六十岁的农妇正坐在一个小矮凳子上,往一个大柳笸箩里搓玉米。毛泽东进门坐在长凳上,和农妇交谈起来。在交谈过程中,农妇一直埋着头搓玉米,头始终没有抬起过一下,她并不知道对她问寒问暖的人是毛主席。
离开农妇家,毛泽东顺着原路下坡。这时,背后突然传来了急促而又高亢的声音:“毛主席!您来啦!”只见一位瘦高个儿的老太太站在土坡边上,正笑眯眯地看着毛泽东一行人。毛泽东微笑着举起右手,轻轻地摆动了几下,向她致意。那位老太太看清楚了毛泽东的面孔,高兴地笑了起来,大声地问:“毛主席呀!斯大林来了没有哇?”这句话把毛主席一行人都逗笑了。罗瑞卿笑着说:“哈!这老太太还真有点儿国际主义精神哩!”
被喜悦的群众围堵
1953年2月中旬,毛泽东首次视察南方,武汉是他此行的第一站。对毛泽东来说这是旧地重游了,他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在这里工作、生活过。
2月15日,毛泽东乘专列沿京汉线南下。16日深夜,他回到了阔别20多年的武汉,住在东湖。第二天,武汉下起了多年不遇的大雪,毛泽东心情很好,还饶有兴致地和陪同他的罗瑞卿在雪中散了一会儿步。
2月18日午后,毛泽东在听取了湖北省委工作汇报后,突然提出要重踏蛇山上黄鹤楼。这天是农历的正月初五,适逢春节假日,游山踏青的人很多,黄鹤楼旧址游人如织。毛泽东一行下午登上蛇山,并登临黄鹤楼。毛泽东当年在武汉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时在武汉住过一段时间,多次登临黄鹤楼,并留下“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著名的诗句。
此次再登黄鹤楼,毛泽东伫立良久,远眺大江。当时国家正准备在武汉修造新中国第一座长江大桥,桥址就选在黄鹤楼。
从黄鹤楼下来,毛泽东看到路边一位老人在卖油炸臭豆腐,顿生兴趣,就停下脚步与这位老人随意地攀谈起来,询问他的生意如何,又问价钱多少。这时,豆腐摊旁边的一位小姑娘赵守华心细眼尖,觉得面前这位身材高大魁梧的戴口罩者不是普通人。于是,她拉了一下毛泽东身边秘书叶子龙的衣襟,惊喜地询问:“戴口罩的人是不是毛主席?”叶子龙摸摸小姑娘的头,温和地笑了。机灵的赵守华一看这个表情和阵势,就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大声地喊起来:“毛主席来了,毛主席就在我们身边!”
这一喊,像是在蛇山顶上突然放了一串串脆响的鞭炮,立即炸开了,惊动了周围人头攒动的游人。几个年轻人首先飞跑几步,向毛主席奔来,附近的群众如潮水般涌来。一传十,十传百,人越来越多,整个蛇山成了人的海洋,并响起了《你是灯塔》的大合唱。
毛泽东非常高兴,他用双手与数不清的群众握手。在毛泽东身边的群众很自觉地手拉起手,挡住一浪高过一浪的人潮,保护着毛泽东。
时任武汉公安局局长的谢滋群看见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担心蛇山上的局面一时不好控制,无奈之下紧急调来一百多名警卫搞起人墙护卫。罗瑞卿、李先念、王任重、杨奇清在外面保护,卫兵们在里面围绕着毛泽东,随着人潮流动,众人终于拥挤下山,来到江边,护送毛泽东登船。
待毛泽东走上江边的渡船时,长江两岸已是人山人海。登船后,毛泽东向大家微笑着不停地挥手致意……顿时掌声雷动,欢呼声震天动地。群众中“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此起彼伏,直到长江舰消失在人们视线之外。
(水云间荐自《党史博采》、《作家文摘》 孟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