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器乐演奏时的心理变化

2019-06-28 14:54王玉晶
流行色 2019年3期
关键词:演奏乐器

王玉晶

摘要:我们的音乐从最原始的人类本能的敲击到有规则有节奏的旋律,不仅使单调枯燥的音乐成为人类心底的共鸣,也使得音乐从人类最单纯的本能向复杂心理路程转变。其中最难控制的约莫就是人类的心理了。

关键词:乐器;演奏;心理变化

我们现在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变化,世界上的每一寸土地都经历了时代的变革,而在这片土地赖以生存的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在代代更迭,不断替换。我们的音乐从最原始的人类本能的敲击到有规则有节奏的旋律,不仅使单调枯燥的音乐成为人类心底的共鸣,也使得音乐从人类最单纯的本能向复杂心理路程转变。其中最难控制的约莫就是人类的心理了。

人的心理的变化会影响人情感的变化,从而影响到音乐的表达。一场完美的演奏莫过于观众与演奏者在音乐中达到心灵的共鸣。宋朝的勾栏瓦肆、唐朝的梨园到如今的手机电视电脑、网络的横行,观众人数的空前增加,我们演奏的场所形式也呈现多样化,面临的压力无形中也增加很多。这种时候人的心理素质也就显得无比重要。

一、“生活养成式”

1913年在国际精神分析大会上,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一项分析心理学命题。荣格把人的心理倾向划分为外倾型和内倾型两种基本的心态,并归纳出四种心理功能,即思维、情感、知觉、直觉。他认为,不同的心态和心理功能的组合形成人的不同的心理类型,从而导致性格的根本差异。

而这种内倾外倾型的根本差异在于不同生活环境类型的养成,不一样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所造就的人心理素质不同。我们在演奏时常常发现有人轻松自如,演奏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又有人神态扭捏,演奏动作僵硬不自然,甚至在演奏前的准备工作时,就有人来回走动,神情紧张。他们并不是在演奏前没有充分地做好准备工作,相反他们在台下时已经能反复练习并熟练演奏,但是只要一站在台上就手足无措,仿佛没有丝毫的准备一样。这种类型便是我们常见的“生活养成式了”。因为生活环境的作用,这种类型的人很少与人交流,不善于向外界表达展示自己,且登台演出的机会较少。而且有些人演奏时往往比较依靠手指记忆,依靠情绪自然而然地表达,而一旦心理过于紧张,情绪的表达、手指的惯性记忆便都会自然消失,这时就不仅是神情紧张了,可能会连乐谱都忘的一干二净。

这种情况在很多人的身上都曾出现过,不仅仅局限于器乐演奏者,还有声乐演唱以及各行各业的人们。在美国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个案例,一家孤儿院里的三胞胎分别被三个不同层次的家庭收养,十几年后他们又在同一个大学相遇,此时的他们虽然外貌一模一样,但性格心理已经完全不同,他们在一次创业失败后,有人选择自杀,有人则选择接受。这就是不同生活环境所带来的心理素质的差异,而我们在面临这种心理素质差异时,能做的就是坦然接受它,并尽所可能地去改变它。

我们可以增加与别人交流接触的机会,可以不断地向外界展示自己,在学校、在社会上增加自己的演出机会,不断地积累演出经验。古语说“熟能生巧”,如果我们的演出多的就像生活中每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一样,那我们还会因为我们每天都要做的事情而苦恼紧张吗?

二、“功深浅式”

我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演奏级的大师在台上如同自家的琴房练习室一般自在闲适,手指翻飞,情感表达如入无人之室。而我想他们的自信必是来源于数十年的勤奋练习的功力,学习乐器的同学必定对这句话深有感触,“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一周不练老师知道,一个月不练所有人都知道”。练不练琴意味着你有没有娴熟的功力,而你有没有娴熟的功力意味着你有没有强大的自信支撑着你在舞台上的表现。

一个人在舞台上,在演奏时,若之前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必定会心虚紧张,心理承受能力下降,这就是“功深浅式”的紧张了。一个不常常练琴的人和数十年都刻苦练琴的人在同一个舞台上所表现出来的状态是完全不同的,一个心虚紧张,一个信心满满,最后所表现出来的结果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这种“功深浅式”而导致的心理素质的差异,怕是心理学家也无法将它们拉平。著名钢琴家郎朗,在十四岁进入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以后,有校友谈起他“从来不上文化课,只是躲在琴房里练琴”。当然我并不是推崇这种做法,但他在舞台上表现出的与传统钢琴表演所不同的形式,这种他自己所开创独属于他自己的表演风格,必定是在他深厚的功力之下所具有的自信,他在台上的行云流水也并不是天生的心理素质创就,而是依靠着深厚的表演练习功底。所以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心理紧张,与其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倒不如增加自己的练习强度,依靠自己本身的能力水平来增强自己舞台上的自信。

三、“因果式”

我们在私下的乐器练习时,经常会在乐谱的某一处遇到瓶颈,这一处的练习始终不尽人意,导致每次练习到这里时,心理高度紧张,形成惯性的心理紧张,而这个瑕疵在舞台表演时影响尤其强烈,可能会因为这一个问题影响整场的表演效果,从而形成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在特定环境和特定时段由不良刺激引起的心理异常现象,属于正常心理活动中暂时性的局部异常状态。

如果这些心理变化与某些特定的情景有关,在心理学上,就可以通过“情景分析”这种方法来缓解。这是一种行为治疗技术,通过找出心里紧张是由情景中的哪些关键因素造成的,然后運用“系统脱敏”的技术,来降低心理紧张者对这些特定因素的紧张程度,如果心理紧张这种情况是游离于任何特定情景,也就是不与某种特定环境有特殊的关系,那么我们可以用“放松训练”的方法来降低我们的总体紧张水平。由于我们在舞台上会常常出现无力感,例如弹错时经常会不知道该继续还是停止演奏,这种情况可以通过私下的社交技术、直言技术等应对,来提高我们面对各种情景的信心。由于我们的认知方式缺陷,容易把模糊的刺激解释为威胁,容易高估消极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这时候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认知方式来进行新的心理建设,防止出现因练习过度紧张而出现在舞台上心理断层的现象

因私下练习出现的问题而形成的这种心理障碍,我把它归类于“因果式”的心理异常,往往是过度应用防卫机制来自我保护,且表现出一系列适应不良的行为。这种行为扰乱我们在乐器演奏时的心理建设,打乱我们自我建设的心理节奏,影响舞台表演。

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一是私下练习时可以放低对自己的期望值,不期望短时间内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接受自己的瑕疵,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改善情况;二是如果已经是在舞台上,这时不妨推翻重来,在短时间内重塑自己的心理素质,以达到清除心理障碍的效果。

结语

作为一名时常会登台的音乐系学生,在演出中时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也经常出现心理紧张的情况,但我们要学会自我调节。著名大提琴家罗斯特罗波维奇曾这样说过:“当我上场时,我不是为了让人听我而来的,不是为了让人来听我罗斯特罗波维奇,我来这里是为了捍卫海顿、德沃夏克和我表演的作曲家的音乐。于是,一切都变的简单了,我终于把自己给忘了”。这说明“心理调节”在表演艺术中是何等的重要。人所具有的气质、性格与心理素质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通过后天自身的努力去调节,去改变的。

我们常常在乐器演奏中有各种各样的心理变化,或是由外界原因引起,或是自身原因引起,而这种心理变化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我们正常的演奏水平。虽然我们无法去控制心理障碍的产生,无法去控制紧张情绪的产生,但我们可以不断地去克服它,战胜它,通过各种各样的努力来增强自身的能力,让心理素质不再成为影响我们乐器演奏的罪魁祸首。

参考文献:

[1]荣格.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M].成穷,王作虹,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2]荣格.心理类型[M].吴康,译.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演奏乐器
学乐器
乐器
钢琴教学与演奏的唯物辩证法思考
钢琴教学中的作品分析
提升小提琴音准能力的重要性及方法探讨
略谈钢琴演奏艺术
乐器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