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源
終于到了与空调和冰棍为伍的季节。我在家和录音棚之间两点奔波,准备新歌的过程忙碌又充实。
忙里得闲。一个明媚的午后,我和团队驱车近4个小时,找到了一处宁静的避暑之地。山路蜿蜒十多里,车辆缓行,初夏的味道在满目葱茏中蔓延。不知名的小果子“啪嗒”一声落进车窗,一面是日光,一面是果香。
麻雀在这个季节最欢脱。它们歇脚在电线上,像流动的音符谱出躁动的曲。阳光、麻雀、微风、蝉鸣,这些大概就是我记忆里最“夏天”的意象。城市里待久了,猛然接触到这般画面,反而有些恍惚。
我们落脚在半山腰的一个小院,矮矮的墙围袒露着村落最朴实的状态。院子里种着一方小苗,长势茂盛,感觉它们的乡间生活很惬意。天光暗得晚,乘兴往山的更高处走去,双脚落在青石台阶上,像有一种独特的节奏。偶然遇到一只小松鼠蹦出来挡路,我一走近它就“倏”的一声蹿进灌木丛……兴许是我们打扰了它吧?
在山坡上待没多久,晚霞渐隐,远远望见村子里的炊烟升起,于是返程觅食。回到院子时正好赶上最后一道菜出锅,没有燃尽的柴火还在灶膛里头嗞嗞作响。没有高楼,没有街灯,在没有“灯光污染”的山间,天空的亮度很是惊人。流浪的月亮和繁密的星辰姗姗来迟,我突然想到:银河如果有声音,会是什么样的旋律?
以前看到一个说法,我们之所以在夏天的夜晚和下雨天更容易睡得香甜,是因为规律的“环境噪声”在无形中提高了睡眠质量。之前一直没有机会仔细体验,这回总算真切感受到了——在一片蛙声中沉沉睡去,又在阵阵鸟鸣中安然醒来。
山中的早晨,最贪婪的事莫过于呼吸。推开门望着小小的山坡发呆,躲在屋檐下看一小片灰蒙蒙的天,淅淅沥沥的雨水打向头顶的砖瓦,落在脚边,只觉得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在接受自然的馈赠。
突然意识到,我们习惯了车的鸣笛、人的嘈杂,习惯了耳机里的曲调、乐器的节奏,对自然的声音却陌生起来。城市里的水泥森林像重金属摇滚,而此刻雨后的山间,碧空无云,反而让人感到隽永和自由。
或许,音乐最原始的状态,就是万物的声音吧。
(所有稿费均捐给源公益专项基金,以支持公益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