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东
(黎明职业大学 图书馆,福建 泉州 362000)
马化腾说 “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讯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内制造一个新的生态。[1]因此,图书馆应适时地利用新的媒体技术,创新阅读推广服务形式与内容。本文将从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阅读特点及本校的阅读状况分析结果出发,提出一些阅读推广服务创新举措,以期为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与方法。
2018年4月份公布的2017年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间为80.43分钟,比2016年增加约6.03分钟。排在第二位的是互联网,人均每天接触时长为60.70分钟。[2]当前,掌媒阅读已经成为人们特别是大学生的一项主要阅读途径,同时掌媒阅读浏览的多半是一些娱乐、休闲类的信息,不需要深入理解,这类的阅读也可以叫做碎片阅读、快速阅读、或者浅阅读。
虽然读者可随时利用小块空余时间来进行阅读,但是它并不适合进行一些经典阅读,不利于提高读者的人文素养。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徐雁教授指出,当今社会应试教育机制下,大学生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存在着一种缺失,缺失人文阅读,缺失纸质文本阅读,缺失结构性阅读和目标性阅读,更缺失“苦读”和“悦读”,“深阅读”和“深思考”。[3]
传统的纸质图书一般只有文字与图片,有些读者较难坚持阅读,特别是一些经典图书或者专业性图书,由于内容枯燥更是少人问津。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出现的一些阅读形态,诸如微信、微博、数字图书、数字报刊、移动电视等,它们能满足阅读者的多项感观需求,充分调动阅读者的兴趣。尤其是微信、微博内容丰富,篇幅短小,读者获取方便,同时还可以与线上其他人员实时交流互动,深受大学生们的喜爱。
阅读兴趣是阅读活动的前提,只有培养起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并通过一定的阅读内容选择,运用某些阅读方法和技巧,才可以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称得上拥有高水平的阅读能力。读者的阅读能力同时决定了其阅读质量,但由于每个人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养成不尽相同,造成了其阅读能力差异化。
因此,通过对当今大学生阅读现状分析可以看出,在新媒体环境下读者阅读习惯、内容以及能力都存在一些问题或不足。图书馆应该要思考如何在新的形势下,通过怎样的阅读推广服务创新来培养读者的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提高读者的阅读能力。为此,笔者首先对本校读者做了一次有关阅读情况和习惯调查,并就结果提出一些相应的创新措施。
此次问卷调查目的是为全面了解本校读者的阅读情况与习惯,共设置21题,分为读者类型(2题),调查阅读情况(11题),调查阅读习惯(8题)。调查的对象为在校师生读者,通过线上问卷星网址链接[4]填写提交。调查问卷共发放201份,回收201份,有效201份。此次问卷共收到学生读者171份,教师读者30份。
1.读者阅读情况部分
调查发现,读者每周在阅读纸质图书时长方面,72.64%的读者阅读时长在7小时以内,22.89%的读者时长在7-20小时,只有4.48%的读者时长在20小时以上。在问到对自己阅读量是否满意时,回答一般占了47.26%,只有21.39%的读者比较满意,满意的也只有10.45%,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人对自己的阅读效果并不满意。在回答影响阅读时间原因时,66.67%的读者是因为功课繁多,64.18%的读者回答无法坚持长期阅读,另外有34.83%的读者回答缺乏相关阅读指导,如图1。问到对阅读最大的困惑时,选择不知道读什么占57.71%,不知道怎么读的占39.3%,不知道读了以后有什么用的占37.31%,如图2。
从这几方面的统计可以看出,在互联网冲击下,传统的纸质阅读越来越被淡化,并且由于种种原因读者的阅读时间也被大量挤压掉。大多数读者对自身的阅读并不满意,同时也存在一些自身无法解决的阅读困惑。
图1 影响阅读时间的原因Figure 1 Reasons for affecting reading time
图2 对阅读最大的困惑Figure 2 The biggest confusion about reading
2.读者阅读习惯部分
调查发现,读者对阅读内容的选择喜欢看文学类为大多数(占81.09%),其次是社科类(占40.8%),然后是历史地理类(占31.84%)。而获取方式62.69%的读者通过借阅或购买纸质书刊,有37.31%的读者会免费获取或购买电子期刊。在阅览方式方面,尽管现今图书馆电子资源已可以在互联网甚至是手机终端等实现无缝显示,但仍有54.23%的读者愿意用慢读的方式来阅读,如图3。对于阅读书籍地点选择,大部分是在图书馆和寝室,其次是在家里,如图4。在阅读交流方面,微信、微博等自媒体是主要途径,如图5。
图3 选择什么样的阅览方式Figure 3What kind of readingmethod to choose
图4 阅读地点Figure 4 Location of reading
图5 阅读交流方式Figure 5 Reading communicationmethods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读者选择阅读内容主要集中在文学类,一些专业类书籍选择相对较少。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个可喜的现象,那就是参与问卷调查者中依然有半数的人喜欢用慢读的方式来阅读纸质图书。当然,用手机等新媒体获取信息资源的也占一定的比例,并且线上交流的方式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可以看出新媒体阅读已然是流行趋势。但传统的经典阅读仍是不可或缺,而且为读者解决一切阅读过程中的困惑,是阅读推广工作的一个主要目标。图书馆应该利用现今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手段和方法,来创新阅读推广服务,充分发挥图书馆在读者阅读行为中的指导作用。
传统的阅读推广方式受时间和地点限制较多、受众面窄,因此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微博传播速度快、可即时共享,可展示的内容丰富多样等特点,来作为新的阅读推广途径。具体做法可以在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内,集成借阅情况查询、续借这些基本的功能模块,方便读者办理。同时,图书馆还可以把一些信息资源嵌入到公众号内,像我馆设置的微服务大厅模块,把一些数据库和移动图书馆集成在里面,这样读者就可以随时随地利用图书馆资源。另外,微信也是宣传图书馆活动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定期向读者推送图书馆相关活动信息,相比较传统的张贴海报、通知,微信消息中可以插入一些精美图片,这样图文并茂更能激发读者参与兴趣;也可以向读者推送 “好书推荐”“馆藏荐读”等,潜移默化地来引导读者的阅读。
还有利用图书馆微博,给读者提供一个交流平台,读者通过撰写微书评,抒发个人读书感悟,带动其他人参与读书讨论,促进校园读书氛围提升。同时作为微博管理者的图书馆也可以在上面发布一些阅读活动介绍,与读者交流读书方法等。针对读者不知读什么,怎么读及读了有什么用等问题,在微博上可以有针对性对有疑问的读者进行解答,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导读服务。
通过微信、微博等途径,可以弥补传统的阅读推广方式的诸多不足,促进馆员与读者间的交流,增加读者的黏性。实践证明,这种推广方式很受读者青睐,提高了读者参与的积极性,使图书馆的各项阅读推广工作得到有效的全面展开。
现如今手机应用软件日新月异,功能越来越强大。除了微信、微博外,一些新生的手机应用,也能成为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有力工具,比如手机二维码。如何利用好这一工具,笔者做了一些新的阅读推广工作尝试。
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模式表明,个体在信息接受中采取与周围群体相一致的心理和行为倾向。[5]因此,要注意发挥群体的效应,一个人阅读可能比较孤独,而采用共读的方式,可以收到共同促进、共同受益的作用。受超星“全国共读”活动的启发,我馆也策划组织了“共读时光”读书沙龙活动,读者可以扫二维码加群参与活动。针对个体阅读缺乏有效指导,还有无法长期坚持等问题,每期活动都由图书馆指定共读书目,参与的读者先自行阅读并可在群内发表阅读感受,撰写阅读笔记。同时,在线下召集参与活动的读者举办读书沙龙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图书馆老师跟踪引导,对表现突出的读者给予一定奖励,激发大家的阅读热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还有针对以往开展主题书展,由于内容和形式单一,对读者的吸引力不够的问题。笔者在纪念“一二·九”运动主题书展活动中,在宣传展架页面上首次加入爱国歌曲的二维码链接,很快便吸引了不少读者驻足。许多读者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重温那些振奋人心的爱国歌曲,心中油然而生的爱国情怀,促使他们去关注展出的图书,去了解历史。通过这种新颖的形式,书展活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另外,图书馆也可以把做阅读推广工作问卷调查发布在网上,读者通过二维码扫描参与问卷调查,方便快捷高效。图书馆再根据反馈的信息,来调整推广工作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节约了人力和成本,同时也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形成良性循环。
总之,图书馆在今后的各项阅读推广活动中,应充分从读者的兴趣角度出发,用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吸引他们。同时,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现代化手段,来增强活动效果避免唱“独角戏”。
在新媒体阅读泛滥的现状下,读者越来越多地选择手机等电子方式来阅读,这类阅读内容浅显,对一个人的人文素养的养成是很不利的。怎样引导读者重新回归到经典的阅读当中呢?笔者认为可以尝试立体阅读的新模式。
立体阅读无论是从内容的角度,或是平台的角度,亦或是服务的角度来看,都是为了将枯燥无味的平面化阅读,转化成生动、有趣,能让读者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理解所阅读内容,从而提高阅读效果。[6]
从内容角度来说,以往的阅读内容一般都是文字,特别是一些经典著作,读者大部分很难坚持读下去。通过本校的调查结果来看也有大半数人很难坚持读书,并且由于缺乏相应的阅读指导,不知要读什么书,如何读,还有读了有何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开展有声图书阅读活动,馆员根据经典阅读书目信息搜集好相关的音频,并向读者阅读群推送。采用这种方式来阅读图书,可以让静止的内容活跃起来,通过富有感情的声音,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认知阅读的内容。
从平台角度来说,如今手机、网络、数字出版系统、微博、微信等工具和平台的盛行,使读者阅读的渠道更为广泛。图书馆要充分利用这些平台优势,在线上开展各种阅读活动,比如在线上开展“中华诗词大会”有奖竞答,还有线上征文等等阅读推广活动。通过线上与线下各种阅读推广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来丰富活动内容。
从服务角度来说,阅读推广服务形式不应该是呆板不变的。我们可以将游戏融入阅读过程中,像我馆举办 “搜索达人闯关活动”“七一党章党规游园活动”“诗词大会竞答活动”等,就是把图书馆的一些阅读服务和资源,通过闯关游戏的途径,充分展示在读者面前,调动读者全身心感觉,让他们在“玩”中就完成阅读体验。
加强环境建设特别是人文环境建设,对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服务也有相当的促进作用。如今图书馆的功能越来越休闲化,明亮的空间、舒适温暖的装饰色调、生机盎然的绿植以及现代化的信息设备和网络连接服务,都是吸引读者进馆的必要条件。只有吸引到读者才有更多机会把我们的阅读推广服务展示在他们面前。为此,我馆先后设立了自助饮水机、电子寄包柜、图书馆爱心伞等人性化服务。还有对阅览室升级改造,在各阅览座位上加装插座,并提供免费WIFI连接,同时在各阅览室摆放休闲沙发椅和绿植,在楼层走廊显要位置设立“好书推荐”架等。
这一系列改变,使我们感觉到与读者间的距离更近了。越来越多的读者喜欢到图书馆来,也都非常乐意参与图书馆举办的各项活动,并且也会经常给我们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举措,我馆的阅读推广工作实践在这几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形了以“书香黎园,你我同行”为主题的品牌读书活动,也为学校建设书香校园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服务创新工作要想能持续有效开展,还需要建立一系列保障措施。
阅读推广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能让阅读推广工作流于形式,因此推广人员必须保持相对固定,这样才有利于工作持续展开。图书馆需要建立一支专门化的推广队伍,并设立阅读推广常设机构,由专职人员负责。同时,需要建立一套规章制度,明确推广人员的工作职责。
阅读推广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开展推广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专职的推广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敏锐的情报信息意识、文献检索技能等专业素养,还要不断充实和更新现代科技知识及创新精神,尤其是新媒体阅读时代的到来,馆员更应该要加强智慧化学习,学习相关的思维及技术,以便在推广活动当中熟练运用。
很多高校图书馆通常只在世界读书日或当月前后举办“读书月”活动,阅读推广活动呈现阶段性,而且大多是一些书展、讲座、读者阅读征文等,年复一年毫无新意,一场热闹过后又归于平静,长此以往读者的积极性会慢慢消退。针对这种情况,在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应该改变以往的思维,创新阅读活动开展形式,并把各式各样的阅读推广活动贯穿于全年日常工作中。用“新意、新法、新体”即新的创意、新的玩法、新的体验来吸引读者。另外,馆里也要在人力、财力上给予支持,鼓励馆员多多开展活动。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服务必须与时俱进,要充分发挥馆员的聪明才智,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创新阅读推广方法;要多多利用现代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丰富推广的形式与内容,来吸引更多读者参与。同时,在保障机制方面,馆里领导层也必须给予足够重视,才能保证阅读推广创新服务的持续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