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武 《为什么中国对殖民者恨之入骨,而印度却对英国感恩戴德》
印度对英国殖民者感恩戴德,乍一听不可思议,细思则不难理解。
首先,在英国殖民者到来之前,印度只是个地理名词,正是英国人的到来,才将整个南亚次大陆变为一个统一的殖民地国家。
其次,在殖民统治期间,英国并不只是掠夺,而是进行了整体性的规划和建设。在19世纪,大英帝国和沙俄之间的大博弈中,英国的核心利益始终是保住印度。因此到独立时,印度的现代化程度实际上已是较高的了。比如铁路总里程就达到了亚洲第一,远远超过1949年的中国。也就是说,印度的现代化起点比中国要高。这是英国留给印度的一个重要遗产。
英国还给印度留下了一个完整的中央政权机构。一战结束之后,英国开始在印度大力培养当地精英,协助英国人进行统治。而且,这些人都接受英语教育,对英国的忠诚度非常高。到20世纪30年代,印度人已经开始出任英印政府高级官员,甚至包括总理这样的重要职位。
二战结束后,英国决定让印度独立时,虽然也埋了一些钉子,但整体上还是把主要管理权限逐步交给了印度人。1947年印度正式独立时,基本上是很平稳地完成了过渡。
此外,英国还把自己原来在东南亚地区其他殖民地的一些特权也一并移交给了印度。如英国对锡金、不丹、尼泊尔等喜马拉雅南麓小国的殖民宗主权,都交给了印度,直到今天,印度仍然是这些国家的宗主国。
从印度的角度看,殖民留下的遗产远大于破坏,因此印度人不但不恨英国殖民者,反而对其非常感激。
斯琪 《爱因斯坦吐舌照是真的吗?这5个小秘密你一定不知道》
爱因斯坦因为一张流传甚广的吐舌照,成为人类表情包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员干将。
爱因斯坦为什么会吐舌头?一种常见的说法是爱因斯坦在病魔面前展现乐观的心态。这个说法出自美国作家丹尼斯·布莱恩的《爱因斯坦全传》,其中提到1948年12月12日爱因斯坦手术后出院回家,被一位摄影师抢拍下了伸出舌头搞怪的表情。这张照片登上报纸后,爱因斯坦把照片剪下来寄给为他动手术的医生,还在照片上写下了一句俏皮话:“尼森看我的肚子,全世界的人看我的舌头!”
但据爱因斯坦档案馆的资料记载,这张照片其实是1951年3月14日爱因斯坦在他72岁生日聚会之后拍摄的。生日活动持续了一整天,当夜幕降临,爱因斯坦身心疲惫地准备坐车回家的时候,摄影师们却仍然纠缠不休,希望能拍到更多他有笑容的照片。已在崩溃边缘的爱因斯坦大叫:“够了,够了!”却未能成功地吓退摄影师们。他只好非常无奈地吐了吐舌头,以代替僵硬的笑容,从而有了这张广为人知的吐舌照。
我们所见的吐舌照的作者,是时任国际合众社的记者亚瑟·赛西。实际上当晚许多摄影师也在场,可能是因为担心爱因斯坦会抗议,最终只有赛西发表了这张照片。结果爱因斯坦在报纸上看到照片之后,非但没有抗议,反而觉得抓拍得很到位,十分喜爱。他主动要求加洗了9张照片,并且亲笔签名了其中几张,送给亲友。
刘三解 《古代为什么经常发配犯人,而不是关进监狱》
流刑在秦汉法律体系下,是一个非常不常见的刑罚,进入“魏律”系统之后,才被广泛施用。
《唐律疏议》“流刑三”条下解释:《尚书·尧典》云,“流宥五刑”。以“流放”作为“五刑”(墨,黥面刺字;劓,割鼻子;剕,斩脚趾;宫,阉割男性;大辟,斩首)的宽刑替代。“大罪”则远远流放,最狠的是扔到海外,次一等的是扔到九州之外,最轻的是扔到“中国”也就是中原文明社会之外。这是唐尧的旧法。可见,“流刑”是“法律儒家化”的表现,其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儒家经典的践行。
这个刑罚践行于魏晋南北朝之际,却在唐宋广受诟病, 因为它作为只比死刑低一等的重刑,唐宋之际觉得太轻了。这其中涉及社会形态的变迁。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的生存是以宗族为依托的,当一个人被剥夺了与家族共居的权力,远流到毫无社会关系的偏远之地,其生活必然困苦不堪。而到了唐宋,尤其是宋朝,地方开发已见成效,所谓的流放地也多是汉人聚居区,且本人的生存早已脱离了家族的荫庇,自始至终都是以小家庭的形态存在,所以,哪怕是流放,入籍之后照样可以出头,因此不以为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宋朝发明了“刺配”,一种结合了“杖”“黥”“流”的复合刑罚,也就是《水浒传》中说的“杀威棒”+“刺面金印”+“流放三千里(边关军州) ”。元朝则南人流北,北人流南,流放入军,也就是编入军队,终生不得脱离。到了明朝,《大明律》实际操作中回避流放三千里,而改为输役。到了清朝流刑再次兴起。所以我们常看到电视剧说“流放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之类。而之所以如此,实际上是清王朝本身奴隶制残余的一种司法表现。
鬼说天下 《在抗美援朝时期,美军的阵亡人数为什么比志愿军的要低》
彭德怀曾说:“抗美援朝雄辩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但志愿军也为抗美援朝的胜利付出了巨大代价。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的牺牲人数在11万左右,而美军的阵亡人数则是5.4万左右。美军的阵亡人数为什么比志愿军的牺牲人数要少如此之多呢?
首先,美军当时的军事装备水平和后勤保障能力几乎领先了志愿军一个时代。在如此大的差距下,志愿军肯定要付出巨大的伤亡。与之相对的是,美军损耗的武器装备是志愿军的几十倍。
其次,志愿军统计的牺牲人数中包括了伤重不治、非战斗性意外等人员,而美军的阵亡人数只包括了战场上直接被打死的人。如果按照美军的统计方法,志愿军的牺牲人数也会少很多。
第三,美军的后勤保障,特别是医疗保障要远好于志愿军。很多志愿军并不是牺牲于疆场,而是死于恶劣的医疗条件,甚至国内不法商人的伪劣产品,这也是后来开展“三反”“五反”的原因之一。
最后,虽然美军的阵亡人数只有5.4万左右,但整个“联合国军”却阵亡了几十万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韩国人。在抗美援朝后期,依靠其他国家的大批“炮灰”,美军大大地减少了阵亡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