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 张芸 郭延平
摘要 蚕豆赤斑病是甘肃临夏州春蚕豆生产中的主要真菌病害,该病害的发生流行直接导致蚕豆产量下降、商品性降低,严重时可使蚕豆绝收。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对25%咪鲜胺乳油、微生物制剂(全关)粉剂、30%甲霜·噁霉灵乳油、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2.5%氟环唑悬浮剂、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8种杀菌剂对春蚕豆赤斑病的防治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在3次药后7、14、21 d的平均防效为81.44%、90.41%、86.85%,并能增加蚕豆产量、种子百粒重,可在甘肃省春蚕豆种植地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 春蚕豆; 赤斑病; 杀菌剂; 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 482.2
文献标识码: BDOI: 10.16688/j.zwbh.2018229
Abstract Chocolate spot is a severe fungal disease on spring broad bean during growth period, and can lead to the decline of the yield, the decrease of its commercial quality and even make total crop failure. One factor test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control efficacy of 8 kinds of pesticides on chocolate spot of spring broad bean, including prochloraz 25% EC, microbial agents(Quanguan) DP, metalaxyl·hymexazol 30% EC, mancozeb 80% WP, epoxiconazole 12.5% SC, pyraclostrobin· metiram 60% WG, iprodione 50% WP and carbendazim 50% WP.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7 d, 14 d and 21 d of using pyraclostrobin·metiram 60% WG three times, the average control efficacy was 81.44%, 90.41% and 86.85%,respectively, and the yield and hundredgrain weight were also increased, indicating that this treatment could be applied in spring broad bean cultivating area in Gansu.
Key words spring broad bean; chocolate spot; fungicide; control effect
春蠶豆是甘肃省高寒阴湿地区种植的主要粮食经济作物之一,具有固氮能力强,蛋白质含量高,富含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及人体所需的八种氨基酸等优点,在轮作倒茬、培肥地力、改善膳食结构及畜禽饲料中有着重要的作用[1]。蚕豆作为小宗作物,长期以来病害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使得蚕豆病害已经成为影响蚕豆产量及品质的重要因素,严重制约着临夏州蚕豆产业发展和出口创汇[23]。
蚕豆赤斑病(broad bean chocolate spot)是春蚕豆常见的一种叶部病害,由蚕豆葡萄孢Botrytis fabae和灰葡萄孢B.cinerea引起。赤斑病在蚕豆生长的整个生育期均有发生,主要危害叶片、茎,发生严重时可造成植株叶片、花器、幼荚及枝干发黑、干枯,叶片脱落,茎成光秆,枯萎变黑。部分重茬、荫蔽较重、低洼潮湿的田块发生更重,在雨量大,雨日多,光照时间短时,该病发生流行[46],在临夏地区一般导致蚕豆产量下降5%~30%,严重的年份可达50%以上。因此,找寻出蚕豆赤斑病的有效防治措施已经成为保障蚕豆安全生产的重要任务之一[7]。本试验选择8种不同杀菌剂对春蚕豆赤斑病的防治效果进行研究,以期筛选出有效防治春蚕豆赤斑病的杀菌剂。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选用适合临夏地区大面积种植的春蚕豆品种‘临蚕9号。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7年在临夏州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试验站内进行,3月21日播种,小区面积3 m×5 m=15 m2,每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采用人工播种,宽窄行种植,宽行行距40 cm,窄行行距20 cm,共种植8行,每行种植30粒,株距16.7 cm,每穴1株,于赤斑病发病初期喷雾防治,每隔7 d施药1次,生育期125 d,共防治3次(第1次施药时间为5月21日),以喷施等量清水为对照。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共设9个处理。
1.3 调查项目与方法
试验前调查每小区发病病情,第3次药后7、14和21 d调查各小区病级。采用对角线固定五点取样调查,每点调查4株,每株自上而下调查全部叶片病情,蚕豆收获时测定各小区产量及籽粒百粒重,并计算每公顷的总产量和经济效益。试验结果采用Excel、DPS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杀菌剂对蚕豆赤斑病的防治效果
供试杀菌剂对蚕豆赤斑病均有较好的控制效果(表2)。防治效果最好的是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第3次施药后7、14、21 d平均防效分别为81.44%、90.41%、86.85%;其次是30%甲霜·噁霉灵乳油和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两个处理,药后7、14、21 d平均防效分别为74.35%、86.63%、75.09%和68.8%、87.17%、81.64%。施用微生物制剂(全关)粉剂后7、14、21 d平均防效为60.95%、79.34%、83.19%,其防效随时间的推移逐渐上升,该药剂为中药微生物制剂,可有效增加蚕豆植株的免疫力,提高抗病性。由表2可见,药后7 d,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与30%甲霜·噁霉灵乳油、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两处理平均防效差异不显著,但这两种药剂与其他杀菌剂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药后14 d, 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与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30%甲霜·噁霉灵乳油两处理平均防效差异不显著,与其他杀菌剂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药后21 d 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与微生物制剂(全关)粉剂、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两处理平均防效差异不显著,与其他杀菌剂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2.2 不同杀菌剂对蚕豆产量及百粒重的影响
由表3可见,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微生物制剂(全关)粉剂、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小区平均产量为17.4、17.3、17.2、16.8 kg,较对照分别增产7.4%、6.79%、6.17%、3.7%,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百粒重方面,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微生物制剂(全关)粉剂分别为187、182.7 g,较对照增加4.06%、1.67%,其他处理与对照相同或较对照有所下降,其中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处理由于受赤斑病影响使得已经结荚的豆荚灌浆受到影响,造成百粒重下降,但其产量有所增加,分析其原因是施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后对赤斑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使得结荚量有所增加,植株上部所结荚进一步成熟,从而增加了产量。
3 结论与讨论
蚕豆赤斑病目前已成为临夏地区蚕豆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因此加强蚕豆赤斑病的防治研究和示范势在必行。本研究对8种杀菌剂在田间对蚕豆赤斑病的防治效果進行试验,结果表明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微生物制剂(全关)粉剂、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对蚕豆赤斑病有很好的防效,其中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对蚕豆赤斑病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3次药后21 d的平均防效为86.85%,该杀菌剂对蚕豆植株的正常生长没有影响,并能有效增加蚕豆产量及种子百粒重。因此在临夏地区蚕豆赤斑病的发生发展时期,建议轮换使用以上3种杀菌剂喷雾,每隔7 d喷药1次,共喷3~5次,可有效地减轻赤斑病对蚕豆的危害,减少蚕豆赤斑病导致的产量损失及品质下降,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叶茵.中国蚕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466467.
[2] 王淑英,南志标,李海林,等.临夏州蚕豆茎叶病害调查及防治措施初探[J].甘肃农业科技,1994,(1):3334.
[3] 邵扬,郭延平,郭青范,等.临夏春蚕豆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J].保鲜与加工,2018,18(5):174178.
[4] 陈新,袁星星,崔晓艳,等.不同药剂对蚕豆赤斑病综合防控效果分析及综合防控体系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5,31(1):7377.
[5] 顾春燕,葛宏,王学军,等.防治蚕豆赤斑病的药剂筛选研究[J].现代农药,2013,12(3):4648.
[6] 顾和平,陈新,陈华涛,等.不同杀菌剂对蚕豆赤斑病防治效果试验[J].南方农业学报,2012,43(3):329331.
[7] 顾春燕,葛宏,陈满峰,等.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防治蚕豆赤斑病示范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12):123132.
[8] 孙广宇,宗兆锋.植物病害学实验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47148.
(责任编辑:杨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