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协同能力比较分析

2019-06-27 10:36李香霞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9年20期
关键词:协同创新京津冀

李香霞

摘 要: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重大战略之一,我们尤其要关注该区域的科技创新。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文章以2009-2016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建立科学的科技协同创新评价指标,运用熵权TOPSIS方法,对京津冀区域进行分析,并对结果展开讨论,指出该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推动京津冀科技协同发展。

关键词:协同创新;TOPSIS;京津冀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9)20-0029-03

Abstract: As one of the major national strategies fo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we should pay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the region. Innovation is the first driving force of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from 2009 to 2016,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scientific evaluation index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nalyzes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by using entropy weight TOPSIS method, and discusses the result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are pointed out, which is helpful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Keywords: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TOPSIS;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1 概述

黨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目的是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促使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为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进行大跨度整合的创新合作。因此在这一关键时期,对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能力有效的测量有助于把握该区域的科技创新协同现状,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具有现实意义。区域科技创新能力首先起于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他认为创新是企业有效利用资源,以创新的生产方式来满足市场的需要,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然后,随着协同理论的发展,许多研究人员把协同理论和创新理论相结合,催生了协同创新理论。陈劲认为协同创新是以知识增值为核心,企业、政府、知识生产机构(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和用户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主要表现为产学研合作的过程。综上,本文定义区域科技创新协同能力是区域内各科技创新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企业、政府、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彼此合作、协调一致的创新过程,不断将知识、技术、信息、人才等要素纳入社会生产过程中,协调与推动区域科技创新活动的能力。其目的是提高各自的科技创新能力。

2 建立科技创新指标体系

现有研究中,大多数学者是对区域协同创新的理论研究,研究区域科技创新协同能力评价方面较少,或者就是对协同创新体系的研究多呈现在定性分析上。所以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刘志华、李林、鲁继通采用的评价指标,侧重于定量指标,遵循统计学中指标选取的系统性、科学性、可比性和可行性的一般原则,从协同投入、协同过程、协同产出、协同影响四个角度建立了科技创新协同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

3 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协同能力测算及结果分析

3.1 数据来源

本文依据09-16年的北京、天津、河北三省的面板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京津冀各地统计年鉴以及一些官方统计网站获取的权威数据,本文对少数几个缺失数值做均值处理。

3.2 实证计算

本文选取熵权TOPSIS法对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能力进行测量。首先用z-score标准化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量纲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然后用熵值法对各指标赋权重,最后通过TOPSIS评价法计算出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协同能力,如表2所示。

3.3 结果分析

从计算的结果可以看出,北京的科技创新协同水平最高,其次是天津,最后是河北。北京在科技创新协同上各个方面均处于较高的水平,并且在09-16年里,北京的科技创新协同能力处于逐渐上升的趋势,且增幅较明显,尤其是在企业、高校、研究与开发机构的协同创新上协同水平最高,这说明北京市的产学研结合程度较好。然而,在协同产出和投入上面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协同程度均在0.5左右。天津整体的科技创新协同水平介于北京和河北之间,但是仍远低于北京,且高于河北。在这几年里,其协同水平不断在增加,在协同产出方面较接近北京的水平,在科研经费、科技经费等方面的投入少于北京。在京津冀区域,河北的科技创新协同水平同其他两个城市,16年的科技创新协同水平仅在0.034的水平,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导致河北与京津两地在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人才培养、城市定位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4 结束语

通过实证分析可以发现,京津冀地区的科技创新协同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在产学研的投入和协同影响方面处在不同的水平。北京的带动作用不强,创新溢出较弱,因此笔者认为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下,亟需加快北京在协同创新的引导作用,引领天津、河北一起推动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

4.1 推动创新资源共享,加快北京的带头能力

北京的创新资源较集中,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数量、质量远高于津冀,且其各方的协同合作频繁,渗透更深,推动该地区的创新能力。因此,政府要推动北京与津冀在科研方面的交流,政策的沟通,发挥北京的优势,带动津冀在科研创新上的协同发展。

4.2 提高津冀的创新资源投入,加快产业转移

与北京在产学研的投入对比,天津河北的创新资源投入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北京的一些非高端产业转移到天津、河北,所以津冀要加强对这部分产业的管理,加快产业转移和创新经费投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带动该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

4.3 加快创新人才的引进和流动

通过社保等服务,开设人才引进窗口,合理引进高端人才,带动其在某高端方面科技的产业和技术发展,吸引企业来津冀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加快京津冀区域人才的流动,合理分配人力资源,避免人才冗余,促进区域科技创新水平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CookeP. Regionalsystems. competitive regulation in the new Europe[J].Innovation,1992(23):365-382.

[2]任胜刚,陈风梅.国外区域创新系统研究新进展[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4).

[3]毕娟.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08).

[4]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2012(02).

[5]楼高翔,曾赛星.区域技术创新协同能力的测度及其评价体系构建[J].企业经济,2006(11).

[6]李京文,李剑玲.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比较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5(02).

[7]刘志华,李林,姜郁文.我国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14(06).

猜你喜欢
协同创新京津冀
京津冀协同发展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京津冀协同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