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国有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员工收入分配改革探析

2019-06-27 19:16李威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收入分配建筑施工企业项目

李威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3-133-02

摘 要 国有企业改革40年来,三项制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基本建立完善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薪酬分配制度。其中,国

有建筑施工企业虽属完全竞争性行业,但受行业准入门槛高等因素影响,尤其在大型或重难点施工项目建设方面,主要竞争对象多是同类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彼此管理沿革、管理模式、管理环境类似,市场化进程相对缓慢。在建筑业加速变革的当下,在逐步由“自有竞争”过渡到“垄断竞争”、由“以量取胜”过渡到“品质取胜”、由“粗放管理”过渡到“规范管理”、由“传统施作”过渡到“智能建造”的时代背景下,进一步优化和提升企业员工收入分配管理,是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也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然选择。结合笔者工作经历,本文聚焦当前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员工收入分配现状、并围绕A集团项目经理部(以下简称“项目”,下同)员工收入分配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为立足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 建筑施工企业 项目 收入分配

一、A集团项目员工收入分配现状

(一)集团整体情况

A集团是一家产值规模超千亿的大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拥有31家子分公司、6家直属单位,8个区域指挥部和一批工程指挥部(项目部)、经营性办事处等外派机构。其中,项目经理部是集团的最基层组织,也是为集团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的单位,目前集团拥有职工20000余人,其中在项目经理部一线的职工有16000余人。

(二)项目员工收入分配管理情况

根据岗位性质与特点的差异性,A集团项目经理部员工薪酬体系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针对项目经理部领导班子成员,实行期薪制薪酬结构;另一部分是针对项目经理部领导班子成员以外的一般员工,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薪酬结构(本文重点分析对象),由岗位工资、保障工资、工龄工资、绩效工资和辅助工资五个单元组成,岗位工资通过区分不同岗位确定,保障工资按照单位所在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执行,工龄工资根据员工本人在企业的连续工龄确定,绩效工资在上级单位核定总额范围内,由项目经理部根据员工个人考核结果进行分配,辅助工资是指一些津补贴和一次性奖励性收入。其中,项目经理部对一般员工绩效工资分配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主要依据岗位职级确定员工绩效工资发放标准;二是大部分绩效工资总额依据岗位职级进行发放,预留部分绩效工资总额作为项目专项奖励基金;三是以岗位职级为基础,根据员工个人考核结果进行发放,如考核结果为优秀的,绩效上浮5%;四是预留部分绩效工资总额作为项目专项奖励基金,剩余绩效工资总额以岗位职级为基础,根据员工个人考核结果进行发放。

二、当前收入分配管理问题

综上,A集团在对项目员工收入分配管理中,既从顶层设计角度统一了收入分配结构,实现了集团内部员工收入水平整体平衡,又通过对不同薪酬单元的差异化管理要求,保障了项目部自主分配权,为集团做强做大提供了坚实的薪酬保障。但随着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信息化、智能化不断推动建筑市场变革,企业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与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独有的管理文化、相对迟缓的市场化触角、流动或更替较慢的人员结构相交融,加上项目管理者能力、水平、理念各异,现有收入分配管理,尤其是绩效工资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

一是收入能增不能减问题仍有存在。按照现行国家及上级单位工资总额管理政策,工资总额与效益联动在公司层面能够得到有效应用,由于项目效益受政府、业主、社会环境、公司战略布局等客观因素影响较多,难以在短期内通过效益去计提或核定工资总额,项目员工绩效工资总额主要与产值相挂钩,员工收入与效益联动不紧密,“产值大、效益低、工资高”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是收入向关键岗位倾斜不明显。为了操作方便,许多项目管理者主要按员工岗位职级分配绩效工资,同岗同职级员工收入差距不大,一定程度上仍存在“平均主义”、“大锅饭”现象。尤其是部分岗位系数差距不大的公司,骨干员工、一般员工之间收入差距过小,收入该高的高不上去,该低的低不下来,对关键岗位员工激励不足,进而导致人才流失。

三是考核激励机制发挥不充分。有的项目绩效考核设计不合理,考核方式过于简单,主观色彩浓厚,为了考核而考核,不仅未达到考核激励作用,反而影响团结,激发矛盾;有的项目对员工绩效考核重视不够,考核结果与收入挂钩不紧密,考核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三、管理建议

改革开放40年,国企改革工作已全面进入深水区、重难区、攻坚区,国企改革下一步重点更要在管理上与市场全面对标,实现与市场的无缝对接,持续深化企业收入分配改革是推进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市场变革的当下,国企不仅要持续做大体量,巩固经济主体地位,更要不断优化和提升质量,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在员工总量和工资总额管控下,基层项目管理者任务更重、压力更大、要求更高,持续深化企业收入分配改革是释放管理效能的有效途径;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要群体是项目一线职工,企业的持续发展和稳定离不开广大职工的辛勤付出,深化项目员工收入分配改革是业务发展的必然选择。综上,结合笔者长期对项目员工绩效管理的观察与研究,以深化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为方向,并充分考虑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历史、特有文化、员工结构等实际,建议在理论前沿与企业发展实际中,开发一套符合当前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发展阶段的薪酬管理工具,即基于岗位职级、绩效考核、价值贡献等多维度要素的绩效收入分配模型,落实企业收入分配导向,最大程度解放基层项目管理者压力,进一步助推企业市场化进程。

(一)总体思路

基于传统的按岗位职级分配绩效工资过于僵化,绩效考核设计、实施、应用难度大等实际情况,结合企业重人文、重积累、重实效、重创新等管理需要,在继续强调岗位职级、绩效考核指标作用的基础上,引入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工作年限、专项业绩等价值贡献指标,共同构成影响绩效工资分配的管理要素,并将相关要素定量化,形成基础表格工具,并根据汇总量值分配绩效工资,即个体员工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总额/全体员工量值总数*个体员工量值数。各项目经理部可根据需要进行个性化设置,自主选用指标、调整比重,快速高效做好项目员工绩效分配工作,并落实企业要求的收入分配向一线、关键岗位员工倾斜的管理导向。

(二)管理要点

1.搭建模型。由集团职能部门牵头,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就该模型的设计思路、要素选取、量值设置进行研讨,搭建出模型框架(如下表),并制订推进与实施方案。

2.管理调研。重点针对模型中的指标要素、量值设置进行摸底和调查,真实掌握和了解广大一线职工最关心的绩效工资分配要素,并据此调整和优化模型。

3.模拟测算。以2-3个具有代表性的项目经理部为固定试点对象,详细对比分析模型计算出的绩效工资分配结果与现行分配结果,深入访谈、加强反馈,不断优化和调整模型中的要素与权重,增强实用性。

4.試点应用。另外再选取3-4个项目经理部作为试点单位,持续跟踪和检验模型效果后,再全面推广。

四、结语

基于岗位职级、绩效考核、价值贡献等多维度要素的绩效收入分配模型,将岗位职级、绩效考核等概念进行了转化,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因岗位职级、考核指标设置欠科学造成的收入分配不公,尤其是现行项目中管理考核方式方法各不相同,效果不一,与之挂钩的绩效工资分配难以完全实现企业收入向一线倾斜、关键岗位倾斜的管理要求。模型将影响绩效工资分配的指标差异量化,既简单可操作又能充分体现企业收入分配导向,在实际应用中,可作为项目经理部绩效工资分配的有效补充工具。

参考文献:

[1] 刘斌.中国国有企业用工制度研究[D].2015.

[2] 李祥茂,王轶昕,国有垄断企业收入分配探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1.

[3] 王伟.如何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成本预算[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4(5):169.

猜你喜欢
收入分配建筑施工企业项目
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对策建议
建筑施工安全成本及优化和控制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浅析营改增后建筑施工企业的问题分析与应对策略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