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要脱贫致富,从根儿上还是要把教育抓好,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近年来,江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严格按照中央决策部署,补短板、强弱项、抓关键、促发展,确保“三个全覆盖”、实施“六个专项计划”、推进“两项帮扶工程”,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全省教育扶贫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拉齐”人生起跑线。
落实落细“三个全覆盖”,为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兜好底”
1.坚持精准施策,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就学资助全覆盖。依靠“江西省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电子档案信息系统”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对全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在全省就读学前、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和大学的在校学生全部纳入管理系统,实现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从入学到就业的全过程精准管理。在贫困家庭子女就学资助全覆盖政策的支撑下,全省控辍保学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涌现出上饶县“先劝后诉”、广昌县“双线控辍”等控辍保学先进典型。
2.加强家校联动,实现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全覆盖。江西在农村中小学校开辟留守儿童活动室,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生活帮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丰富留守儿童校园文化生活。建立“家、校、社”三方合作协调机构,并出台了《关于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实施意见》,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持续在全省中小学校开展“万师访万家”活动,实现全省近70万留守儿童家访全覆盖。
3.突出个性服务,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全覆盖。按照“一生一策”原则,以建立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动态服务机制、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与国有大型企业签订帮扶协议等形式,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实现就业脱贫。全省2018届高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有12000余人,除去毕业生因考研、考公务員等原因暂不就业,实现了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全覆盖。
精准实施“六个专项计划”,为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补短板”
1.加大资金投入,实施贫困地区办学条件改善计划。从2014年起,江西将教育经费向农村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向弱势群体、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倾斜,不断夯实教育脱贫根基。持续投入“全面改薄”项目,不断改扩建学校(含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使农村校舍成为江西“新农村”建设一张靓丽的名片。
2.推广“兴国经验”,实施营养改善计划。2012年,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江西在环罗霄山脉连片特殊困难地区17个县,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2016年增加7个国定贫困县实施营养改善计划。营养改善计划“兴国经验”将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与助推当地产业扶贫、帮助贫困家庭脱贫有机结合,在全省推广实施,既保障了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又有力助推了当地产业扶贫,农民受益。
3.“造血”替代“输血”,实施职业院校教育帮扶计划。组织省内优质高职院校对口帮扶贫困地区中职学校,帮助贫困地区整体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受益学生5万余人次。积极开展涉农涉贫技能培训,帮助兴国、安远等国定贫困县完成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组织职业院校开展涉农涉贫技能培训,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良好基础。
4.着眼区域公平,实施高校招生专项计划。江西高校招生持续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县尤其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实施“专项计划”,有效增加了贫困地区家庭子女就读优质高校的机会。
5.发挥人才优势,实施提升高校服务能力计划。建立高校扶贫帮困机制,发挥高校学科专业优势和科技优势,围绕农副产品深加工业、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业、特色产业等方面实施扶贫技术项目,组织高校对口联系园区,实施精准帮扶。
6.保障基层师资,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7年以来,江西争取各方资金,培训中小学教师20多万人次。落实边远地区教师特殊津贴等政策,为贫困地区招聘补充“特岗教师”。每年定向培养农村义务教育师范生,选派教师到边远贫困地区、革命老区支教。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推进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
稳步推进“两项帮扶工程”,为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添双翼”
1.打造支教特色,推进大学生支教服务帮扶工程。2017年秋季起,从师范类院校招募音体美专业大学生,分二期赴试点县的部分边远农村小学开展为期一个学期的支教志愿服务试点工作,有效缓解了贫困地区音体美专业教师的不足,受到了当地学校和学生家长的好评。为使这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省财政列支专项经费予以保障。2018年秋季学期起,选派音体美专业师范生到农村小学开展实习支教帮扶。
2.凝聚各方力量,实施贫困家庭学生结对帮扶工程。依托“互联网”,搭建方便快捷的“心连心”贫困家庭学生爱心资助互联网平台,精准建立社会爱心人士和特困学生资助关系,形成“人人关心扶贫、人人支持扶贫、人人参与扶贫”良好氛围,实现社会助学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