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喜讯到边寨》创作风格探析

2019-06-27 00:16詹敏
戏剧之家 2019年15期
关键词:曲式结构创作风格

詹敏

【摘 要】《北京喜讯到边寨》为作曲家郑路创作的一首管弦乐曲,其结构为多主题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运用西南地区民族音乐热烈欢快的音调把西南边陲少数民族人们听到 “粉碎四人帮”的好消息后载歌载舞的热闹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创作风格;曲式结构;配器特色;创作风格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5-0052-01

1976年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作曲家郑路极受鼓舞,回想起自己曾经多次到祖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看到当地群众在篝火旁欢歌笑语、载歌载舞的场景,联想到这一喜讯,便创作了《北京喜讯到边寨》。

一、曲式结构分析

该作品为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由引子、首部、中部、再现部、尾声五部分构成,为4/4拍民族调式。

引子(1-5):调式为降E宫,圆号与小提琴的齐奏,犹如北京传来的消息由远及近、一触即发。

首部(6-31):由主题I(6-21)、连接(22-23)、主题II(24-31)组成,主题I描绘了一幅欢快、活泼的开场舞场面,接着在主题II中叙述方式由陈述性变为展开型,调性转到降B宫后又转回降E宫,犹如一群少女跳着轻快的舞蹈。

中部(32-104):由过渡乐句(32-38)、主题III(39-50)、过渡性乐句变体(51-55)、连接(56-59)、主题IV(60-83)、连接(84)、主题V(85-104)组成,七小节过渡乐句巧妙地把旋律转入极具表现力的弦乐组;通过男孩、女孩的斗舞跳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祖国的赞美,推动着情绪的进一步发展。连接(105-108小节):密集的节奏造就一种激动的心情,为高潮的出现作铺垫。

再现部(109-117):全曲齐奏,营造一种举国狂欢的场面。

尾声(118-124):在激动中结尾。

二、配器特色分析

引子:调式为降E宫;前三小节F调圆号以三度叠加先强后弱奏的手法,营造一种山谷回音效果。小提琴I II以高八度弱震音手法造就一种紧张感;四五小节乐器以齐奏的极强力度、每拍160的速度演奏,铜管组乐器在编配上采用了夹置法,有利于音色的融合与统一;各组中的低音乐器以二八前后休止交错进行,造就听觉上的一种律动感。

主题I:A乐段为主题的第一次出现,乐器采用长笛与双簧管等乐器演奏主旋律,低音伴奏乐器使用低音重拍的音型化伴奏织体交替进行。小号、长号以重音和重音长拍等形式演奏,打破节奏的规整性;主旋律长音衬托以VI音不完美结尾,短笛、长笛进行伴奏式的节奏填充,反复后使用了卡龙模仿、密接应和等手法使旋律进一步加深印象。

连接:乐器选用表现力较强的小提琴与具有“无音起奏,超弱音”特點的单簧管演奏分解和弦环绕跳跃式琶音下行进行过渡,华丽中不失活泼。

主题II:B乐段调性转入降B宫,双簧管进行独奏演奏,运用具有浓郁苗族音乐特点的倚音风格与伴奏圆号的长音衬托相结合的手法,使整体音响色彩更具风味。28小节调性转为降E宫,采用齐奏手法,音色、音量、力度等与前面形成对比,打击乐木琴、排鼓、铃鼓的加入使旋律获得了新的色彩,起调色板的作用;排鼓、铃鼓声就像女孩头上、耳朵上的首饰叮铃作响。

过渡性乐句:通过节奏的上升、音区的拉大、音量的加强、节奏重音的使用,第34小节达到音量的最高且加入了木鱼、吊钹等新的音色,紧接着旋律由长笛、小中提琴演奏,三小节的抒情与前面的强烈演奏形成反差,为主题III的出现做铺垫。

主题III:C乐段主题转向小、中提琴,通过减少铜管组、木管组乐器,使旋律更加柔美与抒情;木鱼、铃鼓的出现,让音色变得更加明朗;采用小号呼应叠制、小提琴的高八度演奏、长笛高声部和声点缀等手法,使弦律更具有丰富性,推动情绪进一步高涨。

过渡+连接:通过使用变奏手法进行过渡性乐句的总结,长笛、短笛以颤音结尾,紧接着进行铜管组为主的长音演奏。第58小节调号转为C宫,铜管组重长音退出、力度减弱、切分节奏的使用,使音量平衡、节奏更加轻快。

主题IV:D段主题以独奏、齐奏的形式在C宫F宫中转换进行,充分利用双簧管富于表现力、歌唱性的特点独奏演奏主旋律,伴奏以弦乐组切分音型的伴奏肢体演奏;齐奏时,双簧管给予情感、音量的加强,单簧管、小提琴II等乐器使用主旋律支声复调手法进行呼应。

主题V:由两段构成,第一段调号C宫,小号演奏旋律,曲调粗犷豪放,象征着小伙子健美、豪壮的舞蹈动作;第二段93小节调号转入降E宫,号角声的加入,音响长达四拍,预示着高潮的到来,弦乐以跳弓的手法进行,犹如女孩轻快跳跃、男孩在喝彩一样,后运用移调重复双音齐奏的手法把情绪进一步推动起来。

高潮再现:为A乐段的旋律再现,情绪热烈,与A乐段相比加入了木琴、铃鼓、吊钹、排鼓等新的音色,伴奏形式更加复杂,以全乐队合奏的形式营造出一种欢腾的场景。尾声采用琶音、颤音、震音等手法推动着情绪在高潮中结束。

三、结语

该作品采用了我国西南地区苗族、彝族民歌为素材,以欢快活泼的舞蹈性节奏贯穿始终,配器手法简练生动,采用分裂、模仿、对比、重复、和声等手法使音乐具有鲜明的个性与时代特征。

参考文献:

[1]阳丁玉.《北京喜讯传边寨》赏析[J].艺海,2013,(4):50-51.

[2]郑路.谈管弦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J].人民音乐,1979,(Z1):32-35.

猜你喜欢
曲式结构创作风格
渡边淳一作品的文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