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我
一、新时代下我国基层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
(一)我国基层协商民主的发展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基石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生活水平总体上实现小康之后,群众对于更进一步的美好生活的需求更加强烈,不仅仅包括公平、安全、经济、法治等方面的需求,也包括对深入民主发展的需求。
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其主要矛盾的转化在很到程度上影响上级建筑的建构,也增加了基层工作的难度。由于基层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相关,与中央的政策方针相比较,更受到人民群众的关注。
(二)我国基层协商民主的发展是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国基层治理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基层权利部门与人民群众之间关系的问题,其关键在于人民群众如何通过基层权利组织获取自身的利益,并保证自身利益诉求的权利。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人民群众与基层权利组织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多,一方面是基层权利组织存在自身的管理不当,定位不准等问题;另一方面是人民群众对自身利益认识的不断加深,对利益诉求权利认知的不断深刻。而推进基层协商民主的工作,能够有效缓解和解决相应的利益冲突问题。
(三)我国基层协商民主的发展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助推力
当前,我国已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步伐,只有做到人民群众与国家发展战略的统一,才能凝聚力量,推动“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
中华民族由各个不同特点的部分组成,具有多样性和特殊性的属性,因此存在一定的差异。纵观历史,能够保证多民族融合的政治制度才能使得国家的建设越走越远。因此,只有不断增加各民族的凝聚力,实现思想统一,才能助力“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
二、新时代下我国基层协商民主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对基层协商民主主体的组织
随着改革开放不如40年,人民群名的身份也从“单位人”转变为“个人”,这种身份的转变使得广大人民群众无法有效的从组织机构获取利益诉求的机会。虽然我国现阶段社会组织的数量不少,但并不意味着这些社会组织都能够发挥协商民主的作用,尤其在基层,这些社会组织依然无法将分散的政治参与融合为一个整体。而这也就造成了基层协商民主整体缺乏应有的组织训练,这种分散性的基层民主协商增加了广大人民群主追寻利益诉求的难度。由于其分散性的特點,无法有效整合各方面的利益诉求,也无法形成较为广泛的共识,无法将小问题系统化形成大问题,这就加大了实现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难度。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得不到重视和实现,基层民主协商的作用自然也无法体现,其发展也必将受到较大的影响。可见,当前我国基础民主协商由于缺乏对主体的有效组织,无法真正获取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也无法体现基层民主协商的优越性。
(二)无法有效开展基础民主协商
我国基础协商民主的开展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都是广大基层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例如居民会议、社区论坛等等。但这些基层协商民主的形式在开展解决具体人民群众问题时却出现了“走过场”的现象,导致参与度不高,从而无法实现基层协商民主的特点。开展形式有效性的缺乏,其问题并不在于形式自身,这些基层协商民主形式都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但在具体实施中总无法体现其优越性。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实践,“走过场”式的实践形式无法真正总结经验和教训,无法从现实结果中发现优点和总结缺点,在恶性循环中活动形势逐渐进入一个效果越来差的发展形势。这种恶性循环与国家发展的大环境、日积月累的实践经验以及形势开展着的宏观视野密切相关。
(三)管理机制和体制不规范
现今,我国基层协商民主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乡镇、社区以及各级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机制和体制都不规范,并未形成一套系统和完善的机制和体制,也缺乏相应的法律和法规进行规范。由于基层协商民主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各组织机构可以根据自身的特殊情况进行开展形式的探索,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经验。但正是在不断探索中缺乏规范的管理机制和体制,才导致基层协商民主开展的随意性、分散性和浅表性。而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也使得人民群众的参与性大大降低,由于参与并不一定能够,亦或是大多是情况下无法实现自身的利益诉求,人民群众对通过基层协商民主实现自身利益追求的方式缺乏信心,也大大降低群众的参与性。
三、我国基层协商民主的发展方向
当前,我国基层协商民主发展出现的问题,是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具体表现,符合我国当前的国情。在进入新的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我国基层协商民主也必将追随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完善和发展。
(一)提升基层协商民主的组织化程度
部分的力量在整体面前是薄弱的,民主协商双方的力量不对等,也无法实现有效的协商效果。但是缺乏有效的组织,就会使得参与协商的力量过于分散,加大了整合的难度,从而降低民主的效率。因此,提升基层协商民主的效率,就必须提升对其主体的组织化程度,即有组织的开展基层协商民主活动。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组织方式,将人们群众的力量整合在一起,通过协商民主的方式将人们群众的利益诉求整合,形成最大的契约,从而实现基层协商民主的优越性。提升组织化程度,就需要发挥社会组织的优越性,充分将各方面力量整合,从而提升有效的民主协商。这就需要有不断的社会组织加入到基层协商民主的组织化程度提高中来,运用社会组织的资源和手段,开展富有效果的基础协商民主活动,从而实现民主到集中的过程,提成民主的效率。
(二)提升基层协商民主形式的有效性
由于基层协商民主开展形式有效性不高,导致其效果不佳,要提升基层协商民主的有效性,就要提升其专业性和实践性。社会组织对于提升基层协商民主的专业性与实践性具有丰富的经验,能够提高协商民主结论的科学性,其优势在于能够有效提升协商民主形式的效率。通过专业组织开展专业的基层协商民主,按照科学的程序完成民主协商,并一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既能够保证参与的广泛性,又能够保证结论的科学性。此外,还要在不断的实践当中总结经验,不断建立健全完善的理论——实践——理论的运行机制,在实践中完善形式,在理论中指导新的实践,从而显著提升基层协商民主活动形式的有效性。
(三)建立健全规范的管理体制和机制
当前我国基层协商民主缺乏规范的管理机制,因涉及利益群体较多,导致协商的有序性不高,协商结论缺乏科学性。为保证基层协商民主的有序性和结论的科学性,应当建立健全规范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一是要规范协商民主分散性的弊端,避免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纠纷,从而维护好协商民主的有序开展。二是要规范协商民主的流程和程序,通过科学有效的开展,按照科学的程序进行民主协商,从而提升基层民主协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宁超,郭小聪.论新时代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的协同发展[J].湖北社会科学,2018,(12):36-41.
[2]王国勤.基层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在浙江的新进展[J].浙江社会科学,2018,(12):16.
[3]肖光荣,盛文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04):193-200.
(作者简介:肖文杰,本科在读,四川农业大学,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
当前我国基层协商民主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组织程度不高、活动形式有效性不高和缺乏规范体制和机制等问题。只有提升基层协商民主组织化程度、提升其活动形式的有效性,并在规范的管理体制和机制监督下,才能保证协商民主参与的积极性和结论的科学性。
关键词:新时代 基层 协商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