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措施研究

2019-06-27 00:20吴碎琴
新财经 2019年7期
关键词:施工企业风险防范内部控制

吴碎琴

[摘 要]文章围绕新时期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风险防范措施开展研究,在分析施工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分别围绕施工合同、工期与成本管理提出有效的内控要点与风险防范措施。

[关键词]施工企业;内部控制;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0

随着党的十九大召开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社会公众对我国施工企业提出了更明确的质量要求和发展战略,这无疑给我国现代施工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更加严峻的考验,在这一背景下,加强施工企业控制,设立必要的风险防范措施是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1 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虽然二者在内容上不完全等同,但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首先,施工企业开展风险管理阶段,风险管理框架的建设,需要在企业原有的内控框架内开展,围绕经营目标、财务报告以及业务合法性、合规性提出风险管理目标,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同时,内部控制是有效开展風险管理,对风险进行防范控制的必要手段,总体来讲,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其最终目的一致,都是为确保施工企业通过有效的管理,有效防范经营风险,避免损失,不断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2 有效开展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相关策略

2.1 施工企业合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2.1.1 施工合同管理问题分析

(1)盲目竞价与合同内容问题。施工合同是施工项目过程管理、维护自身权益的主要依据。一是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很多施工企业为了提高中标的概率,在不考虑项目背景、自身技术条件以及可能涉及的风险的基础上开展盲目的压价竞标,合同签订后,就会出现工期、施工成本、质量上的一系列潜在风险。二是施工合同谈判期间,经常存在合同内容中无法充分体现公平、公正的条款,发包商将合同内容制定为对自身有利,严重影响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并且签订合同阶段,双方也没有根据合同内的条款进行阐释,合同中存在模糊、难以界定的字眼。

(2)下属分公司签订合同阶段带来的风险。这一风险包括两种情况,即分公司有营业执照和分公司无营业执照,该风险隶属于签订合同效力风险。在签订合同阶段,如某企业严格按照《公司法》第14条设立分公司,分公司具有营业执照,拥有经营资格,但不具有法人资格,只有在总公司授权范围内签订的合同才具备法律效力,即分公司若超出总公司授权范围签订的施工合同,则为无效合同。其次是在分公司无营业执照的情况下,由于分公司自身不具备经营资格、行为能力,其所签订的合同必然为无效合同,基于无效合同开展施工,就有可能因合同签订方违约,无人承担责任而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2.1.2 施工企业合同管理内部控制要点

(1)合同决策阶段内控。一是施工企业需要在内部设立合同决策部门,加强对合同签订的管理,同时配置相应的专业合同管理人员,平时主要负责收集外部工程信息,在投标前,对工程项目、发包商具体情况做出调查分析,明确发包商的信用情况、资金情况、资质是否齐全。二是健全施工合同决策机制,首先提高参与合同决策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其必须具备专业的工程专业、合同管理、风险管理能力,并掌握合同相关的基本法律法规。

(2)合同谈判、合同签订风险流程控制。一是在谈判之前,必须严格对发包商进行信息审查,避免被合同中诱人信息蒙蔽,进而及时识别风险。二是要加强合同文本分析,中标后,签订合同阶段必须关注合同的承包范围、付款时间、工期要求以及违约责任相关事宜,分析不利于自身企业的因素,积极同发包商进行沟通,确保合同公平合理。三是合同签订期间,要加强合同严谨性的控制管理,高度关注工程量的计算规则以及施工内容,避免在条内隐藏漏洞[1]。

2.1.3 施工企业合同风险管理

(1)施工合同风险识别。首先,签订合同期间,企业需要利用各种途径开展项目背景调查,分析工期、质量要求、资金来源、发包商信誉等因素,以工程特点为依据,识别合同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政治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其次,施工企业谈判和签订合同阶段,必须确保头脑冷静,必须双方都处于平等地位,分析合同条款是否合乎法规,是否对双方公平公正,如工期要求、计价原则等是否都在条款内明确列出,是否存在歧义,充分运用法律武器维权。最后,施工企业合同变更、工程量增减洽商阶段的风险识别,一旦出现施工合同变更,必须及时将施工进度与合同内的规定工期对照,发现同设计方案存在差异,要辨别责任方,并及时同监理、业主沟通,做好变更签证和记录,并拍照作为证据,避免事后发包商因不认可变更内容,为施工企业带来补偿风险。

(2)施工合同风险评估。首先,施工企业需要利用系统化、严谨化的评估手段,充分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针对合同管理期间的风险频率以及可能造成的风险影响程度开展评估、分析工作。其次,施工合同管理风险,并非出于某一工程阶段,而是贯穿整个工程项目,所以施工单位必须积极开展调查问卷、询问、列表分析、观察等多种方法,对风险程度进行有效评分、修正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将结论形成书面报告,上报企业管理部门,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3)有效掌控下属分公司合同签订情况。为避免下属分公司造成无效合同风险,首先,在签订合同前,签订双方都必须严格查看对方公司的营业执照,索要复印件,并委托律师对对方公司工商信息进行深入调查,确定公司具备营业执照,对无营业执照的公司,在签订合同阶段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其次,当双方合同签订时,有一方为某施工企业的分公司,则另一方或是双方必须要求对方出具总公司加盖公章授权书原件,同时合同上要求总公司加盖合同专用章,明确规定“贵公司有理由相信分公司有完全代理权”的条款,或是直接将总公司作为合同签约方,在合同中明确总公司责任。最后,一旦发现分公司存在借用总公司资质的行为,则要采取谨慎合作的态度,在合作意愿十分强烈的前提下,应当要求总公司向对方出具对合作项目承担责任,或者是承担连带责任的承诺函,如后续发生争议,就可以要求总公司承担相应责任。

2.2 施工企业工期、成本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策略

2.2.1 施工企业工期、成本管理问题

施工企业在开展工期管理阶段,主要易出现如下问题,首先是为了质量工期而影响了成本,施工企业为了追求施工合同中的鲁班奖、长城杯等一系列优质工程荣誉,肆意扩大施工成本,虽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但是却扩大了施工成本,延长了工期。其次是施工企业,忽视工期与成本之间的联系,经常出现提前完工,但是建设成本超出预算,施工成本额外增加。

2.2.2 施工企业工期、成本内部控制要点

在施工企业开展工期、成本控制阶段,需要围绕以下要點开展内部控制工作:

(1)平衡工期、质量、成本。企业需要妥善处理工期、成本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施工阶段,寻找最佳时间控制点,进一步压缩施工成本,在合同条款限制下,需要同时兼顾成本、工期、质量三方面的平衡关系。

(2)合理、及时调整进度计划。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一旦发现进度存在问题,必须及时进行调整,不可盲目遵循原计划执行,同时要每天都向管理者上报施工进度情况。

(3)拖延工期及时沟通,确保获得补偿。在施工阶段遇到拖延工期的问题,施工单位必须组织各部门人员开展工期拖延问题分析,并与发包商及时取得联系沟通,确保由于工期拖延所发生的成本,可以获得补偿。

(4)风险防范要点。在施工阶段,施工企业必须时刻关注项目对周边环境、公众所造成的影响,一旦出现影响不良反馈,需及时联系业主共同妥善处理问题,同时不断降低自身对周边的影响,例如降低机械施工设备的噪声,对施工场地周边路面做硬化、遮盖处理,规避扬尘对周边造成的影响等,并对废气、废料等合理安排处置。同时,施工单位需要加强农民工管理,必须认真对待工人诉求,遵循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不拖欠工资,确保维护社会稳定、项目施工顺利进行,并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管理,采取分发领用制,并定期开展材料清查工作,防范材料盗取风险。

2.2.3 工期、成本风险管理程序

(1)工期、成本风险识别。施工企业工期、成本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施工技术风险、社会环境/自然环境风险、资金缺失风险、材料浪费风险因素等,施工企业需要在开展内部控制阶段,从上述维度来识别风险。同时,工期是合同的主要条款,因此工期、成本的风险也是业主不履行合同约定的主要因素,必须引起施工企业的高度重视。

(2)风险评估。对施工工期、成本评估、施工企业要依据不同项目的特点、性质以及实际的环境,选择合理的评估方法,如概率分析法、列表分析法或是两种方法相结合的形式,首先使用定性分析工具,对工期各个阶段可能存在的风险概率、风险因素列式,随后计算工期期望和资金期望,选择风险相对较小的组合,在使用定量方法,将过去、历史上相似的项目风险作为参考,对当前风险开展定量计算,并充分考虑影响工期、成本风险管理的各种潜在因素[2],从而对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3 结 论

党的十九大后,国家与社会公众都对建筑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施工企业需要满足这些要求的基础上,不断强化自身竞争力,在工作中抓准内部控制的要点,并合理地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明确施工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切实采取措施,将风险基于内部控制,掌握在可控范围内,从而确保施工项目顺利实施,实现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杰. 基于风险管理下的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策略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 2016(16):54-55.

[2]黄捷.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会计师, 2017(1):47-49.

猜你喜欢
施工企业风险防范内部控制
加强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防范及化解
融资融券业务对券商盈利及风险的影响研究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网络信息技术在施工企业项目财务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