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输注治疗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2019-06-27 00:10颜杨杨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利巴韦林发热有效性

颜杨杨

【摘 要】目的:观察血小板输注用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临床治疗的效果,并探析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7.2~2018.8收治的60例SFTS患者,遵照随机原则分为甲、乙两组,分别给予利巴韦林与血小板输注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乙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较高于甲组76.7%(P<0.05);乙组PT、APTT、FIB、PLT水平改善效果比甲组更明显,差异均有意义(P<0.05)。结论:SFTS患者采用血小板输注治疗,可优化疗效,改善凝血功能水平,值得推广。

【关键词】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血小板输注;利巴韦林;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R969.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6-03--01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是临床上一类常见病症,患者染病后,临床症状以高热、血小板计数降低等为主,若不能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则可诱发多脏器功能异常,部分病情危重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继发性感染、消化道出血等情况,严重影响预后。当下,临床针对SFTS商务特效抗病毒药物,对症支持治疗是极为关键的一部分。利巴韦林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活性能形成抑制作用,但用于SFTS临床治疗疗效尚不明确。我院采用血小板输注方法治疗SFTS,取得疗效较为理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60例SFTS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入选时间为2017.2~2018.8,均符合《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1],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参与,排除并发传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他类感染出血及其他原因诱发的发热及血小板计数降低疾病等。分为两组,甲组(n=30)男女构成比为17:13,年龄34~73(58.9±5.0)岁;入院时体温38.2~39.9(38.8±0.4)℃。乙组(n=30)男女构成比为1:1,年龄32~75(59.2±5.4)岁;入院时体温38.1~39.8(39.0±0.3)℃。两组患者以上资料经分析,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甲组:常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10~15㎎/㎏,分两次静脉滴注。

1.2.2 乙组:血液由市中心血站提供,采制过程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去白细胞单独应用血小板 ABO 血型配合血小板,以袋为单位,保证其内所含血小板数量≥2.5×1011/L。输血前应检测患者血型并完成交叉配血实验,1带输注时间为30~45min。

1.3 疗效评价标准

①显效:治疗后,患者高热、身体乏力及食欲减退等症状整体消失,血常规检查提示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②有效:治疗后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不影响正常生活活动,血常规检查提示血小板计数恢复至正常;③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血小板计数均无明显改变。用显效与有效病例数之和在总病例中所占比例,去统计治疗总有效率。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FIB)。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试验研究选用SPSS16.0软件包,()表示计量资料,率(%)表示计数资料,独符合正态分布的分别用立样本t与进行检验,否则用LAD-t检验。差异检测标准:P=0.05。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乙组符合显效、有效评价标准的有25例、5例,甲组对应的病例数分别为15例、8例。乙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甲组,经比较分析,差异有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PT、PLT、APTT、FIB水平差异不显著;治疗后,所有患者APTT、FIB水平均降低,PT、PLT水平上升,和同期甲组相比较,乙组患者以上凝血功能指标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SFTS是一类由SFTSV诱发的传染性疾病,是我国学者首次发现与鉴定的。本病起病较急促,患者临床症状以发热(通常≥38℃)、消化道症状、出血倾向等为主,急性期患者血液可能带有传染性;重度持续高热者,体温可上升至40℃以上。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血小板、白细胞计数降低[2]。

结合当下医疗水平,临床针对SFTS以对症治疗为主。利巴韦林又被称之为病毒唑,为一类抗病毒药,属于合成核普类药物,对肌苷酸-5磷酸脱氢酶活性能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阻断肌苷酸转型过程,降低鸟苷酸的合成与释放量,对多类DNA及RNA病毒活性能形成明显的抑制作用。针对利巴韦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只批准其用于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某些出血热病毒[3]。但是利巴韦林长时间或大剂量口服或静脉使用,可诱发可逆性的溶血、骨髓抑制、心脏损害与呼吸抑制等多种严重并发症。

而临床针对有显著出现表征或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30×109/L)者,应及时予以血小板输注治疗。血小板经由输注机输注至患者机体中后,能够直接对其凝血机制做出改变,其活化的血小板与裂解产物均具有凝血、止血等多种保护功能[3]。通常情况下输注一个治疗量(1袋)的血小板,能立即使患者的血小板數量有20~30的增长幅度,但是在具体质量期间应全面探查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不可能快速恢复至原来的水平。血小板的寿命通常是7~11d,而输注的血小板有效时间更为短暂。而影响血小板输注治疗效果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免疫性因素和非免疫性因素两大类型,前者包括ABO血型不符,HLA、HPA 抗体等,后者通常是由患者自身因素造成的,输注的血小板为异体同种细胞抑制,数次输注后导致患者机体中出现免疫应答反应,形成血小板抗体,在下一轮输注治疗时,抗体与抗原之间产生反应,破坏血小板的正常结构与功能,血小板输注无效通常是最后结局[4]。若机体合并活动性出血,就会造成血小板还会散布在血管内皮细胞之间,有血栓形成进而被消耗掉,通常会影响血小板输注效率形成影响。

在本次研究中,治疗后乙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甲组,APTT、FIB水平低于甲组,PT、PLT水平高于甲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国内部分研究报告结果较为相似[5]。这提示血小板输注治疗SFTS,可促进高热、身体乏力及食欲减退等症状改善、血小板功能指标恢复过程。但本次研究中还存在纳入样本量低、未观察患者远期疗效与不良反应等不足,这是后续研究应不断加强的地方,以为血小板输注在SFTS治疗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大的数据支持。

SFTS患者采用血小板输注治疗,能更有效的改善疾病相关症状,调整凝血功能,进而优化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汪金生,龚磊,李贤相,等.安庆市137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及传播媒介蜱虫监测结果[J].职业与健康,2019,35(04):516-520.

汪静杰,刘志新,位秀丽,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及其病原学研究进展[J].天津医药,2019(02):220-224.

常海燕,严晓敏,张昭萍,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核衣壳蛋白特异性IgM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8,17(12):1065-1069+1074.

孙娜,陈志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血液及免疫系统损伤[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8,12(06):538-542.

王宁,张伟,段建平,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神经系统受累患者的临床特征[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8,17(11):958-964.

猜你喜欢
利巴韦林发热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红外成像技术在电气设备中的应用
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回转窑托轮轴瓦发热原因及相应防范措施
针对变电站设备的红外测温思路分析
喜炎平联合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