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雪峰
寒 食
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為子推。
译文:二月的江南花开满枝头,在他乡过寒食节足够悲哀了。
贫困的生活平常也是不生火做饭的,不仅仅是明天才吃子推这样的冷食。
寒食节,是指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日,一般是在清明节前的一两日。所以,寒食节又称为“百五节”“一百五”“禁烟节”“冷节”“熟食节”。
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大寒食”“寒食第三日即清明节矣”。
从孟云卿的这首诗中可以看出,“禁火冷食”是寒食节的节日风俗之一。
除了“禁火冷食”之外,寒食节的节日风俗还有踏青春游、祭祖扫墓,以及……斗鸡!
踏青春游不难理解,寒食节本就处在春暖花开的大好时节,古人选择在这个时候去室外游赏散心再正常不过了;祭祖扫墓也不难理解,毕竟寒食节距离清明不到三天。
可是,斗鸡的风俗做何解释呢?
此风俗盛行于唐朝,风俗起源虽已无从考证,却也发生过一些趣事。唐太宗李世民还是秦王时,府中斗鸡,手下文人杜淹凑趣,写了一篇《咏寒食斗鸡应秦王教》:“寒食东郊道,扬鞲竞出笼。花冠初照日,芥羽正生风。顾敌知心勇,先鸣觉气雄。长翘频扫阵,利爪屡通中。飞毛遍绿野,洒血渍芳丛。虽然百战胜,会自不论功。”
这首“斗鸡文”让杜淹得了个大大的彩头,《唐新语》云:“太宗戡内难,以淹为御史大夫,因咏鸡以致意焉。”
不过,不是每个为斗鸡写诗的人都能像杜淹这样幸运,“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就大大地触了霉头。乾封年间,沛王李贤与英王李哲斗鸡,时为沛王府修撰的王勃,也是为了凑趣,戏作《檄英王鸡》一文,帮沛王讨伐英王的斗鸡,不料被唐高宗李治认为是挑拨自己儿子之间的感情,唐高宗一怒之下,把王勃逐出了京城。
时至今日,“踏青春游”与“扫墓祭祖”这些习俗依然存在;“禁火冷食”和寒食节却消失了。寒食节消失的原因,众说纷纭,人类学、文化学、历史学各有解释。
从历史上看,寒食节曾经有过因政府禁令而短期消失的记录。曹操就曾专门下令,禁止老百姓过寒食节。曹操下此禁令主要是针对寒食节的节日风俗“禁火冷食”的。要知道,在寒食节到来的早春时节,在我国北方,气候还是比较寒冷的。在寒冷的气候中,如果整天只吃冰冷的食物,极易引起消化不良、身体不适,在古代卫生、健康条件都不太好的情况下,甚至可能会引发生命危险。曹操有此禁令,自然是为了长治久安。
当然,曹操的禁令后来被晋朝的统治者取消了。寒食节在曹操之后,仍在传承。所以,历史上的政府禁令,并非寒食节消失的真正原因。
笔者以为,寒食节消失的重要原因,就是它的节日时间不好记。
寒食节的时间,为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日。距离冬至长达三个月以上,而且不是一百日的整数,这可是一个相当考验记忆力的日子。在老百姓的实际生活中,记不住或者记错了,应该也是可以原谅的常态。
再加上,与寒食节间隔只有一两天的时间,就是清明节。长此以往,老百姓自然更容易记住由二十四节气而来的、有着自己固定日子的清明节,并将自己所熟悉的寒食节的节日风俗,并入了清明节的节日风俗之中。
一言以蔽之,寒食节被清明节“吃”了。
(选自《藏在节日里的古诗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