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喆曦
“快点快点,已经七点了,奶奶!”“来了来了。别跑太快啦,小心摔倒!”“嗯。再不快点就要迟到了,迟到就找不到好铺位啦!”
我和奶奶一路小跑赶到学校,一跨进校门,只见几栋高大漂亮的楼房,环绕在宽阔的塑胶运动场及绿茸茸的草坪四周。奶奶不禁感叹道:“这学校真美啊!”看到奶奶的兴奋劲儿,我忍不住向奶奶问道:“奶奶,你们那时上学,学校是什么样子啊?”奶奶似乎陷入了深沉的回忆,过了一会儿,才对我说:“我们那时上学,教室全是土起瓦盖的土坯房,低矮阴暗,雨天基本上就看不见了,因为没有电灯。操场都是泥土的,为防滑就在跑道上洒了一些煤渣灰,上操跑步时,不仅满身是灰,有时一不小心摔倒了,还会摔伤。”
来到教室,几个同学正围在老师身边报名,我和奶奶只好各自找个座位坐在那儿等。奶奶打量了一下窗明几净的教室,看到明亮的日光灯、电风扇,干净整齐的课桌凳,然后指着讲台前黑板旁一块像电影屏幕样的东西问我:“这是什么玩意儿?你们上课,老师还常给你们放电影?”怕奶奶出洋相,我连忙告诉奶奶:“这是多媒体设备,老师上课经常要用它呢!老师一边讲解,一边像放幻灯片似的给我们播放一些图片、文字,有时还播放一段视频,就跟放电影一样。老师还可以用手指等物,直接在这屏幕上写字,就像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一样。”“哦,这么高级,真是听都没听說啊!我们那时上学读书,老师上课,除了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再没有什么了。老师跟我们讲课,全凭一张嘴,再加一支粉笔,一边讲解,一边板书,根本就想不到现在会发展到这种程度。”奶奶不无感慨地说。
在老师那儿报了名,然后就去寝室安排床铺。一走进我们的寝室,奶奶看到小巧玲珑的双层钢架床,还有洗漱间、卫生间、储物柜,被子都不用自己带,忍不住兴奋地对我说:“你们现在真是太幸福了,有这么好的条件!我们那时在学校住读,根本就没有床。学校先在地上打几个木桩,再用铁丝绑几根横木,铺上木板固定好,我们就把从家里带来的被子,一床挨一床地铺在上面,到晚上,我们就一个挨一个地睡在这大铺上。夜里若要起来上厕所,就得约一同学起来做伴。”
铺好了床铺,再到学校食堂充饭卡。奶奶又禁不住给我讲起他们上学吃饭的情景:“若是走读,早上上学时,就用像渔网的小网兜,带上几个土豆或是红薯,放到学校大蒸笼里,由炊事员蒸熟,到中午自己拿来吃了,就算是一顿午饭。下午放学回家后,跟大人一起吃晚饭。若住读,那就是自己从家里带来一些玉米面及土豆或红薯,用一个小陶钵,将玉米面用水调和好,再放些土豆或红薯块,同样放到学校大蒸笼里,由炊事员蒸熟,到吃饭时也自己取来,挖一点从家里带的稀辣椒或是什么咸菜,混在饭里一拌,然后就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哪像你们现在什么都不用自己操心,食堂把饭菜给你们做得好好的,还有好几样荤素菜搭配,讲究营养。”
奶奶临走时对我说:“现在条件这么好,你可要好好用心学习哦。”是的,不仅我们现在上学,同奶奶那时上学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我们的祖国在这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党的好政策让广大的人民群众走上了富裕之路。
点评:作者从奶奶送“我”上学报名切入,取材于司空见惯的校园生活,通过对祖孙两代人上学时校园面貌、教室、寝室以及就餐等方面的对比,从一个侧面展现了祖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揭示一个深刻的主题。在表达上,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语言朴实无华,流畅准确,作为一名刚升入中学的七年级新生,不失为一篇成功的习作。(指导教师:叶绍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