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福布斯》杂志6月24日文章,原题:家乐福是中国零售业“综合征”的最新牺牲品就在西方进口商和批发商正应对这个关税(肆虐)的怪诞世界时,西方零售商继续发现中国是个开店难的“不好客”世界。被普遍视为世界第二大零售商的法国巨头家乐福,成为最近感受到这种痛苦的西方零售企业,近日宣布将在华80%的股份出售给中国企业。这使家乐福加入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西方零售企业名单,其中包括(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美国家居建材用品零售巨头)
家得宝、(英国零售巨头)玛莎百货等,它们都已关闭在华门店。目前仍在中国开店的是美国沃尔玛。但尽管继续在华开着400多家店,沃尔玛已多次表达对在华业务不满意。
尽管(西方)快餐和奢侈品牌在中国生意兴隆,但仅有为数不多的西方零售商仍在华开展业务。在中国生意兴隆的唯一真正成功零售企业是宜家,自1998年赴华,如今宜家已分别在内地和香港开办29家和4家店。在向中国扩张方面,这家公司可谓全球最成功的零售企业。
至于宜家为何成功而其他零售商却在华败北,众说纷纭甚至已成谜团。当然,低价和简单设计对中国文化颇具吸引力,但宜家便于拼装的平台似乎有悖于中国人对DIY(自己动手做)兴趣有限的传统。离开中国市场时,家得宝曾把此类传统列为DIY模式在华失败的原因之一。
一些人表示,从家乐福到沃尔玛,此类(外国)大超市未能吸引中国顾客,因为中国人的住房(与西方家庭相比)更小,甚至连储藏食物的地方都小。中国顾客更愿意到附近商店购物——且经常去,而非(像西方人那样)每周甚至更长时间才(跑到大超市)展开一场大举购物之旅。
即便如此,将任何零售商模式转移至外国都会受到种种限制。英法日的大零售商试图进军美国市场时都曾惨败。事实证明,零售业是门似乎极易在(文化)转换中迷失的生意。▲(作者沃伦·舒尔伯格,丁雨晴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