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呈香 林运来 胡福评
(1 福建省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漳州 363123; 2 福建省厦门市音乐学校 厦门 361000)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1]。社会责任是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必须遵守和执行的一整套行为思想和行为准则,是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构成的18个要点之一,也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2, 3]。基于社会责任视角命制的中考试题,旨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本文以近两年福建省中考生物学部分试题为例,阐述其在培养考生社会责任方面的教育价值以及对中学生物学教学积极的导向作用,期望抛砖引玉。
生物学社会议题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领域讨论的与生物学有关的话题,如基因编辑中的伦理问题、吉林长生问题疫苗事件、艾滋病、食品安全问题、转基因动植物、试管婴儿、滥用抗生素等社会热点问题。在面对有争议的生物学社会议题时,要求考生能利用生物学重要概念或原理,审慎、冷静地进行剖析,作出理性判断,从而阐明个人立场,作出正确的决策。
例1(2017年第12题)“携手抗艾,重在预防”。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不让艾滋病患者进入公共场所
B. 不要与艾滋病患者握手
C. 不能与艾滋病患者共用剃须刀
D. 不与艾滋病患者共同进餐
评析: 本题从关注艾滋病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运用传染病的相关防控知识,对如何与艾滋病患者正确相处作出理性判断。艾滋病主要是通过体液传播,与艾滋病患者共用剃须刀可能会导致艾滋病病毒通过血液传播,而一般的接触和交往不会染上艾滋病。试题通过“携手抗艾”,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旨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关爱艾滋病患者,彰显人文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千年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任务。中考命题中渗透科学发展观,基于弘扬美丽中国愿景立意,融入生态文明教育,有助于深化考生对生态文明内涵的理解,增强生态文明意识,从而自觉地转变生活方式,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例2(2018年第30题)常见宠物红耳龟是一种淡水龟,原产美国。它繁殖、竞争能力强,对所栖息环境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利影响。由于宠物弃养、养殖逃逸等因素,红耳龟成为我国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之一。如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示意图,请回答。
(1) 该食物网有条食物链,请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2) 该食物网中,与红耳龟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有。
(3)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该池塘生态系统成分简单,它的调节能力。
(4) 为减少红耳龟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饲养宠物红耳龟时,应避免。
评析: 本题以外来物种入侵为素材创设试题情境,考查食物链、食物网、生物之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等概念体系。试题引导学生关注外来物种入侵对环境的生物多样性产生的不利影响,关注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生物入侵将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危害,从而提出一些阻止外来物种入侵的措施和建议,强化和谐生态理念,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
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观,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铸就强健的体魄,是青年一代将来为祖国发展做贡献的身体基础。将健康理念融入到中考试题的立意、情境或设问中,寓教于考,可以引导考生形成健康生活的态度、认识和行为习惯,树立热爱生活的人生观,改善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状况。
例3(2018年第12题)下列属于预防近视的做法是( )
A. 课间远眺几分钟
B. 强光下看书
C. 在公交车上看书
D. 躺着看手机
评析: 本题贴近考生生活实际,以指导健康生活的立意进行命题,考查预防近视的措施,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做出理性判断,渗透理性精神,引导考生选择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爱眼护眼的习惯。
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变得生动精彩。生命来之不易且无贵贱之分,自然界万物生灵都有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且各种生物息息相关,需要互相尊重和关爱。以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和关爱生命的立意进行命题,旨在教育和引领考生树立生命关怀的理念,唤起考生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例4(2017年第33题)《中国自然观察2016》评估了近15年间1085个濒危物种的保护状况(如图所示)。大熊猫是状况好转的物种之一,生活在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中的小熊猫、川金丝猴、羚牛等也同时得到了保护,这种现象称为“伞护效应”。状况变差的濒危物种受到最主要的威胁,来自于生存环境的改变和丧失。回答下列问题:
(1) 资料中提及的动物所属类群特有的生殖方式是。
(2) 图中大多数濒危物种的保护状况是。
(3) 保护濒危物种应从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种类(物种)多样性和多样性三个层面采取措施。
(4) “伞护效应”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5) 作为中学生能为保护濒危动物做些什么?(请举一例)。
评析: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亿万年进化的结果,是大自然的宝贵财富。试题以濒危物种的保护状况为背景,考查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第(2)小题让考生通过对数据的解读知道目前我国大多数濒危物种的保护状况逐渐在变差,旨在引导考生关注濒危物种;第(3)和第(4)小题通过考察保护濒危物种所采取的措施及最有效的措施,引领考生尊重和关爱濒危物种的生命,体现了对濒危物种的生命关怀;第(5)小题以开放性试题的形式让考生畅所欲言,激发考生对濒危物种的热爱之情,从而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及环保活动的宣传和实践,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生物学源于生产实践与生活实际,联系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是生物学教学的起点和归宿。中考试题精选命题素材,设计与科学技术和生产实践、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问题情境,既有助于激发考生的学习热情,引导考生将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解决生产生活问题,树立学以致用的理念,又可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热点,增加社会责任感。
例5(2018年第33题)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1 我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例如利用微生物技术处理秸秆、畜禽粪便和垃圾等“农村三废”;改造水塘或洼地,利用生态组合净化污水,生态组合中有绿藻、浮萍等植物,浮游动物,以及细菌、真菌等生物。
资料2 农村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影响水稻品质的因素之一。袁隆平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修改水稻细胞中调控重金属镉吸收的基因,筛选出抗镉超级稻。
(1) 细菌、真菌能分解秸秆、粪便和垃圾中的,在处理“农村三废”中发挥作用。
(2) 污水中的氮、磷是生态组合中的生活需要的无机盐;浮游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有利于水塘中的物质循环。
(3) 抗镉超级稻的抗镉性状能否遗传?,判断的理由是。
评析: 本题资料1以“美丽乡村建设,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为背景,结合福建特色资源来创设真实的情境,具有浓郁的生产生活气息,考查“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生态系统的组成”,引导考生关心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问题,理解生物学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并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密切相关的问题。资料2以“基因编辑技术,抗镉超级稻”来创设试题情境,考查“可遗传的变异”,引导考生关注科技发展给生产实践和社会进步带来的积极影响,关注我国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体会我国科学家对世界的贡献,潜移默化地加强考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也激发了考生努力拼搏积极进取、立志为祖国发展作出贡献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造福人类的远大理想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