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剑,谢 婧,王绍娟,刘 屹,陈 玉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 成都 610000)
国家《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中指出,药师应对用药医嘱进行审核。2018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三部委联合制定了《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范》明确指出,药师是处方审核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随着药师的工作重心逐渐向“以患者为中心,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为核心”的模式转变,在赋予药师更大职责的同时,也对药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医嘱的前置审核是药师直接参与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工作环节,也是保障临床合理用药的基本工作内容[1]。本研究中通过总结我院创新性审核药师培训体系建设实践,以规范审方药师队伍建设,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药房现有药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59人,月审核、调剂医嘱超100万条,药房设置4个医嘱审核岗位,实行药师每月轮转上岗。为有效开展医嘱审核工作,借助自主医嘱审核系统,智能识别和提示问题医嘱,辅助药师进行医嘱审核。药师对系统提示的问题医嘱进行逐条审核,并及时与医师进行沟通,确认修改医嘱或拒绝发药。详见图1。
图1 住院医嘱审核干预工作流程图
应用态势分析法(SWOT),将相关的内部优势(strengths,S)、劣势(weaknesses,W)、机会(opportunities,O)和威胁(threats,T)通过调查列举,按矩阵形式排列及系统分析的思想,对药师审核工作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各种因素相互匹配分析[2]。结果显示,药师要高质量地完成医嘱审核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升临床对药师工作的认可度,唯有转变思维模式,主动强化与临床合理用药紧密相关的系统知识的学习。由此可见,开展针对性的系统化培训是提升药师业务知识和水平的关键。详见表1。
根据SWOT分析结果,探索以提高医嘱审核工作质效为目标,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理论与实践并行,集管理、培训、质量监督检查为一体的创新培训考核体系。
构架:培训体系构架见图2。
特点:以问题为导向,围绕提升医嘱审核工作质量铺开,确定了2个教学环节、6个教学主题。课时设计上,突出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能力的培养。建立管理组、培训组和质量管理组的分层推进机制,通过培训、考核、监督、反馈、分析整改,形成PDCA循环管理闭环培训管理模式,持续改进培训内容,达到提升培训质效的目的。
模式:培训教师通过梳理与医嘱审核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应知应会、重点监控药物、日常医嘱审核工作中易发生争议的问题等设计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培训教师由高级职称药师担任,培训对象为药房中具有药师及以上资质的所有药师。详见表2。
表1 药师审方工作的SWOT分析
图2 医嘱审核人员培训体系构架图
表2 2017年医嘱审核调剂工作相关培训计划(120次)
内容:以“一周一药”为例,课件均以PPT形式呈现,要求从药品说明书的基本内容展开,查询临床用药须知、国内外疾病诊治指南及专家共识等内容,结合日常医嘱审核工作遇到的典型案例展开。同时建立安全用药小组,梳理以药物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的疾病,开设涉及基础疾病常识的安全用药知识小讲堂,逐步拓展到疾病基本常识、临床药物治疗、药物应用指南、医嘱审核标准操作流程、临床沟通技巧等。通过这一模式的主动学习,既提升了药师自身专业知识和临床知识,又逐步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互动教学:青年药师两两结对,药师既是老师,也是学员,从不同角度激发学习兴趣,带着问题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课后安排自由讨论时间,在指导药师的引导下学员充分发表意见并展开讨论,最后由指导药师进行总结,澄清各种模糊观点[3],提升药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每次授课结束后,药师对课件内容和授课质量进行评判,每月选出“业务星”和“培训星”,激励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级考核管理机制:住院药房管理组、质量管理组和培训组三管齐下,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方面对医嘱审核工作的规范性进行监管,将责任落实到每名药师,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
医嘱审核岗位入岗、出岗考核机制:建立涉及药学专业知识和医嘱审核工作题库,由组长和高级职称药师组成考核组,每月采用笔试结合面试的方法对药师进行岗位考核,合格后方能审核医嘱。
监督检查机制:质量管理组每月定期和不定期对医嘱审核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告知药师更正,通过交流,深度挖掘影响医嘱审核质量的原因,每月形成总结报告反馈给管理组和培训组,检查结果列入员工绩效考核。对反复出现问题的药师,取消医嘱审核岗位上岗资格并重新培训。
优化培训工作:培训组每月通过管理组、质量管理组、员工满意度调查、临床意见反馈等渠道收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汇总分析不断改进优化培训内容。如针对药师提出的培训较密集,岗位操作流程与岗位制度存在重合点的问题,培训组优化精简培训内容,将岗位操作流程与制度最大限度地整合。
培训效果:通过教、学、做及督促检查的良性循环机制,经过不断地持续改进培训学习和考核方法,已逐步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创新审核药师培训体系,住院药房的审方药师队伍建设初见效果,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作用已逐渐显现。以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注射液为例,药品说明书推荐的用法用量为静脉滴注1次40~80 mg,每日1~2次。2016年第1季度,系统提示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注射液单剂量超推荐的80 mg医嘱数占医嘱干预总数的 19.15% (285 /1 488),药师经过与医师不断沟通,2016年第4季度及2017年第1,4季度,这一数字分别为 4.93% (52 /1 055),9.86% (77 /781),1.74% (24 /1 377),其中 2017 年第 4 季度比 2016 年第1季度下降了17.41%。
主动转变思维模式:随着药学工作重心的转变,药师应积极转变思维和工作模式,从“要我学、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学、我要做”,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服务意识。此为提升药学服务质量的决定性因素。
持续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培训学习:药师要进行高质量的药学服务工作,必须加强药学专业知识学习,同时也要加强医学及边缘学科的学习[4],积极参加院内、外的专业知识讲座,掌握各专业的前沿动态[5]。此为药学工作者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必要途径。
重视临床实践积累:医疗机构应建立鼓励调剂药师走入临床学习的机制,让调剂药师有机会参与到临床合理用药的学习和讨论中去,通过临床学习实践,逐步提升药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此为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搭建药学服务沟通平台:搭建各种医师、护士、药师、患者的药学服务沟通平台,通过构建“互联网+药事服务”[6]等方法,积极向社会宣传合理用药知识,可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提升整个社会对药师工作的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