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逻辑

2019-06-25 10:08毛升
治理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新时代

毛升

摘要: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重大历史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所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都充分说明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有着深厚的现实逻辑、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政治判断因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判断的主要根据。从这四重逻辑出发,有助于我们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新时代;发展逻辑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9092(2019)03-0012-00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①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重大历史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所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都充分说明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有着深厚的现实逻辑、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政治判断因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判断的主要根据。从这四重逻辑出发,有助于我们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

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现实转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现实逻辑

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形态变化与发展的根本决定力量,社会主要矛盾的形成、发展和转化源于社会基本矛盾。很显然,社会主要矛盾归根结底是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反映和具体表现。从本质上讲,社会主要矛盾是我们面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时所确定的重要任务、核心任务。面对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客观过程,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则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的辩证统一,其叙述方式为“现有落后状况+未来奋斗目标”。

毛泽东同志指出:“对于主要的矛盾和非主要的矛盾、主要的矛盾方面和非主要的矛盾方面的研究,成为革命政党正确地决定其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方针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一切共产党人都应当注意的。”②

毛泽东同志本人把研究、理解和把握主要矛盾视为制定战略和开展工作的“重要方法”,是针对社会现实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办法。在毛泽东同志那里,确定和抓住了主要矛盾,就能引导事物矛盾或社会现实按照我们预想的方向发展;牢牢抓住了社会主要矛盾,就可以把握社会矛盾的发展全局,有效解决各种社会矛盾。由此可见,社会主要矛盾体现了人在社会基本矛盾或社会矛盾的客观规律性面前的主观能动性,是应对和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或社会矛盾所造成的问题或不良发展的关键所在。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334页。。此时,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社会客观矛盾的发展是一个落后农业国客观矛盾的发展。社会主要矛盾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对社会矛盾发展落后现状的有效应对和积极改变,体现为制定先进工业国的发展目标与规划设计。中国作为落后的农业国如果止步于原有的客观矛盾发展,也就不会这样去提社会主要矛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改革開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12页。。其后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均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判断的大前提下,提出相同的社会主要矛盾。这充分说明,我国社会的客观矛盾现状是,社会发展整体上较为落后,人民群众的发展需要比较单一。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判断也是根据当下社会发展的落后状况,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意义上的落后。对此,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强调要实现平衡充分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进入了新时代。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第136页。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2页。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没有变,正是我们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立足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并不是指示新的历史阶段而是在为新的历史阶段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我们要完成新的历史任务,要以新的方式、理念来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进一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并不意味着我们结束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变了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而是意味着我们要立足这两个最大实际并从新的时代条件出发来确立新的历史任务,以新的方式来解决过去长期积累下来的以不平衡不充分为特征的社会主要矛盾。因此,新时代的现实逻辑体现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现实转化。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定了中心任务和基本思路,同我国所处的社会阶段关系密切。我们所处社会阶段和时代变化任何时候都决定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容。只有知道了社会基本性质与阶段性特征以及社会客观矛盾的变化,我们才能知道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才能确定我们的中心任务和主要工作。不知道或忽视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及我国所处的国际地位,我们就会走偏,在不断变化的矛盾和问题面前迷失方向,忽略了最应该解决的任务,看不清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些重大课题的现实解决,集中表现为具体地提出和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因此,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迫切任务在于提出和解决实现平衡充分发展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的社会主要矛盾。离开了社会主要矛盾的现实转化,我们不可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利推进到新时代,这体现为新时代的现实逻辑。

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时代演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逻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具体体现为对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社会现代化与整个人类社会全球化的发展统一。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正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演进的大前提。在这一历史前提下,我们的发展立场才能代表大多数国家和人民,才能重视发展,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也要求中国与世界的平衡充分发展。这集中体现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从而现实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利进入新时代。

(一)正确把握时代潮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起点

忽略了时代潮流,我们既不会进入新时代,也理解不了新时代。邓小平同志正确把握了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时代潮流,合作共赢是确保和平发展之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于解决中国和世界的平衡与充分发展的问题。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只有世界各国努力实现合作共赢,才是解决世界平衡充分发展的人间正道。在新时代,应对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独立自主发展以及人类面临的全球治理难题所贡献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从根本上体现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新起点、新变化和新内涵。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需要一定条件才能发生。这里的一定条件指中国与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历史变化。在正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世界趋势的背景下,提出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成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阶段的历史新经验。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本身具有历史的连贯性与统一性:一方面是实现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与平衡充分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实现各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与平衡充分的发展。在新时代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使命面前,关键是中国应积极平等地融入全球化的历史潮流。把握时代潮流是新时代的历史起点,而把握时代潮流的历史基础正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现实转变。

(二)解决重大时代课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今天的重大时代课题,是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十个基本问题。其实,这也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一直在不断解决的重大时代课题。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条件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体现了是以顺应时代变化的新视角、新思维、新使命来解决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时代课题就是历史使命,关键在于能够提出新的解决办法与应对思路。以上十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回答了新时代条件下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从而也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展开和有效解决。如果离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展开和解决,就不可能全方位、长时空、大尺度地解决新时代的重大时代课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利推进到新时代。

(三)探索三大规律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规律性

在哲学中,事物发展就是指事物符合规律。围绕时代课题,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觀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三大规律即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最终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可见,没有三大规律的深化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能顺利进入新时代。这也正是因为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深化,决定了我们能够提出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提出和解决是历史合规律性过程,这决定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具有历史合规律性。在三大规律的指引下,推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使科学社会主义焕发出生机活力,能够有效地应对人类社会问题,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历史动力

在哲学上,各种矛盾的综合发展构成了事物发展的动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推动了我国社会基本矛盾或社会矛盾沿着正确的历史方向发展,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历史动力。未来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持续发展,实现社会主要矛盾的顺利转化,都离不开探索如何更好地实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朝着更平衡更充分方向转化。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强调:“论理(‘论理即逻辑、理性——引者注)的认识所以和感性的认识不同,是因为感性的认识是属于事物之片面的、现象的、外部联系的东西,论理的认识则推进了一大步,到达了事物的全体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东西,到达了暴露周围世界的内在的矛盾,因而能在周围世界的总体上,在周围世界一切方面的内部联系上去把握周围世界的发展。”《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6页。同样,习近平总书记能够以全球化、文明交流、科学社会主义的大视野深化对中国和世界的认识,从根本上把握并推动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因此,准确抓住和具体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的历史方位、发展时空、世界舞台注入了强劲动力。

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理论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4日)》,《党建》,2018年第5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科学判断是马克思主义原理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实践中的丰富发展,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

(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新认识、新理解、新把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也就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这三大规律分别是从最本质的特征层面、治国理政层面、社会形态更替层面深化了社会主义本质认识。在两种制度竞争激烈的全球化时代,没有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正确把握,也就不会真正深化三大规律的认识。

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生产基础上,不同领域之间会出现不平衡和比例失调的问题,需要经常不断地消除发展的不协调。《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373页。列宁深刻分析了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发现并论证了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他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说:“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理论依据正是列宁的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理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下“发展的不平衡和民众半饥半饱的生活水平,是这种生产方式的根本的、必然的条件和前提”,资本主义发展的极不平衡“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是这样”。《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54、626、627、722頁。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其不平衡规律又引发了全世界范围内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

在两大制度共存竞争的条件下,人们最终会因为越来越无法忍受资本主义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而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英国广播公司(BBC)曾在27国做过2.9万人的调查,仅有11%的人认为资本主义在正常运行,51%的受访者认为自由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系统需要规范和改革,而有23%的受访者认为资本主义存在致命弱点,世界需要新的经济制度。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将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坚持走共同发展道路,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一起来实现共同发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525-526页。十九大以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了重点是改变中国和世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积极主张世界各国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今天全球治理的重大制约因素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上强调,全球正面临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四大挑战,破解四大赤字必须要坚持公正合理、共商共谅、同舟共济、互利共赢四大理念。彻底改造国际旧秩序,需要平衡充分发展的新秩序。这一点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愿望和共同要求。邓小平同志曾明确定义了社会主义本质,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依然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条件是实现平衡充分发展;最终目的依然是共同富裕,关键在于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明确指出了资本主义本质在于不平衡不充分的片面发展。这样,推动平衡充分的全面发展正是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所在。对其本质特征的新认识、新理解、新把握集中体现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科学判断。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西方各国面对资本主义不确定性而一筹莫展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人则带领十三亿中华儿女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稳步推进,前所未有地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明前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很好地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必然推动社会主要矛盾的适时转化。

(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实践中的丰富发展

从实践本质上讲,新时代应该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时代,也是彰显“五大发展理念”、“四个自信”、“四个伟大”的时代。应该说,“全面发展”是理解新时代的关键词。围绕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科学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三个意味着”、“五个时代”、“八个明确”、“十四点基本战略”等共同诠释什么是全面发展、为什么要全面发展、实现怎样的全面发展。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的科学判断“指明了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根本着力点,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准确的认识前提”,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学习出版社2018年版,第67页。因而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现实转化,决定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七个能够”,即能够确保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能够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能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不断发展,能够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能够为世界上许多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全新选择,能够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能够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无疑,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科学判断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与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在全面深化改革实践中的丰富与发展。

(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重大成果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历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当然也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21世纪马克思主义”等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相结合”的重大成果。其重大成果关键在于,要看是否解决了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否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产生重大影响。这从习近平总书记所概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三个意味着”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重点解决的都是“发展”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点思考和解决的是“全面发展”问题。由“三个意味着”看出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决的问题更加具有世界性、全局性,有着不断考虑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宏大视野。

面对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和许多国家的独立自主发展这两大事关全球平衡充分发展的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最终给出了答案。在2017年世界经济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表达了全球发展失衡问题制约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做出了世界经济发展存在着经济长期低迷、全球增长动能不足、经济治理滞后三大问题的精准判断,最后提出了创新驱动、协同联动、与时俱进、公平包容的应对良策。离开了精准聚焦全球发展失衡问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是不会形成的。正是基于此,我们能够提出和有效应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了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

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全面解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实践逻辑

当今世界发展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需要在实践中实现全面发展,解决好社会主要矛盾。

(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经济建设内涵及其解决

为解决经济方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新时代条件下,中国积极倡导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命运应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发展规则应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发展事务应由各国共同参与管理,发展成果应由各国共同分享。我国的“一带一路”经济发展倡议聚焦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聚焦构建互利合作网络、新型合作模式、多元合作平台,以造福沿线各国人民。“通过倡导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一带一路正在治疗新自由主义全球化顽疾,引导热钱流向实体经济,消除全球金融危机之源,让全球化惠及更广泛的民众。”王义桅:《“一带一路”为何重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国际商报》,2018年1月5日第5版。这些经济建设成绩和发展思路体现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和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完全有能力推动中国与世界的平衡充分发展。具体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内涵。

(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政治建设内涵及其解决

积极参与民主政治生活,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是人民所期待的美好生活的一部分,也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提供了政治保障。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就不可能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就不可能形成统一意志,甚至会出现一盘散沙的局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而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是保证平衡充分发展的现代化制度设计。这三者的有机统一,有助于释放社会活力,促进公平正义,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政治前提。二是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以人民为中心,既是我国政治建设的价值中心,又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价值中心。实行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制度,从政治制度设计上保证了每个人的均衡充分的全面发展:其一,体现了人民权利和利益的全面实现;其二,广泛动员和组织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地位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其三,充分调动每个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三是坚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前和决策实施中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对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解决具有独特优势,可以广泛达成决策和工作的共识,畅通各种利益诉求的渠道,形成改正错误的有效机制,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各层次管理和治理,凝聚全社会推动改革发展的共识,为其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四是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发挥法治的经济发展助推器、社会运行调节器作用,可以有效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改革开放40年来的实践证明,只有依据反映客观规律、体现人民意志、解决实际问题的良法治理国家,才能促进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和谐、生态美丽。由此可见,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就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五是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在新时代条件下,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完善机构与职能配置的总原则是要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解决,从而推动中国社会实现平衡充分的全面发展。

(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文化建设内涵及其解决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将为推动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提供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和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一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这为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国外积极文明成果的滋养。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价值观体系。

三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这为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四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鼓励宣传和创作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为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正确的文化方向、健康的文化内容、积极的文化旨趣。五是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在精神生活中的美好生活需要,才能全面地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社会建设内涵及其解决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要求。我们在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保、脱贫等方面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依然有许多短板和问题。一是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平衡教育资源,让学生得到一流的教育,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大力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性工程。二要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三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四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五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这是从长远发展和时代前沿出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战略安排,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健康根基。六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新要求,也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客观要求。

(五)社会主要矛盾生态文明建设内涵及其解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诠释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生态文明建设内涵。可以说,生态文明理念融入了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和全过程。一是法律制度和政策先行。当前亟需严格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政策导向和考核标准。二是构建现代化的经济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立,才能从根本上破解生态环境保护难题。三是培育绿色经济。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构成了未来绿色发展的支柱产业,将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节约循环。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五是倡导绿色消费和全民行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根本性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空间、新境界、新机遇。

(责任编辑:王 宁)

猜你喜欢
社会主要矛盾新时代
聚焦着力点 学懂弄通十九大精神
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体现在何处
正确认识中国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三重价值
认识新时代 创造新辉煌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