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叶
摘 要:提问不仅仅是课堂有效互动的重要形式,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因此,有效提问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并且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于低效提问,教师如何避免,并有效解决呢?
关键词:低效提问;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问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通过提问将学生置于丰富的情境活动过程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纵观当前课堂提问,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问题缺乏梯度,过深或过浅;问题指向不明,学生无所适从;问题提问的时机不当。
一、问题缺乏梯度,过深或过浅
课堂提问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并结合数学学科的基本特点,能够让学生围绕问题逐步展开,深入课堂学习活动,避免问题设计过深或过浅,若问题过深,学生无所适从,失去学习的自信心;问题过浅,造成了问题没有启发性,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缺乏梯度的问题设计,造成了问题缺乏层次性,失去问题提问的价值。例如,在实施“分数的初步认识(二)”的第1课时的教学中,我们的问题设计应该承接第一课时的教学,但有一位教师设计了如下的提问:
师:这盘桃子要平均分成几份?
生1:2份。
师:为什么?
生2:因为要分给2只小猴。
师:那么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几份?
生3:1份。
师:每只小猴就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生4:二分之一。
教师把及其简单的问题反而割成了一个一个小问题,从表面上看是在启发学生思考,但实际却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学生不用思考便说出问题答案,课堂提问毫无价值。优化的具体策略:变小为大,适度整合。根据上述例题创设的情境,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画一画,分一分,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为什么?你是如何想的呢?”对于过深的问题,教师可以适度分解,做好铺垫,让学生逐步深入,降低问题的难度,这样就能让学生找准回答问题的切入点,将问题逐步分解。例如,在进行不规则图形的运算时,首先让学生将不规则的图形通过“割补”法,将之转化为规则的图形,然后一步步的进行计算;在应用题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解决的较难问题逐步分解为一个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然后将问题进行整合,提高问题提问的效度。
二、问题指向不够清晰,学生无所适从
很多教师在问题设计时,为了过于加快课堂的节奏,增大课堂容量,问题设计和提问省去其中的叙述成分,造成了问题提问模糊,学生不解。还有的数学教师所提的问题指向不明,学生听后云里雾里,不能正确领会老师的教学意图。优化的具体策略:问题设计要紧密联系教学素材,并有针对性的设计问题,让学生能够围绕问题展开课堂探究,并有探究的方向。教师一方面表述应该需要解决的问题,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比如上述问题中,问题缺乏分类标准,学生无法完成。应用题教学,要设计针对性的问题,提问要指引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思考,提升思维的准确度。教师的语言叙述精炼,准确,指向性明确。
三、抓住问题提问的时机,恰当抛出问题
提问的时机有时候的确难以把握,甚至课堂生成会出现教师没有预设的情况,这样就难以把握了。有的提问过于急促,并采取一系列的问题串形式,没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有的提问与教学环节的契合度不高,学生会扯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作出错误的作答。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还没有对已经学习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以及三角形面积计算回顾,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学说,现在给你们一张圆形纸片,你们能将它转化为我们熟悉的图形吗?这样的问题,显然不仅仅较为困难,甚至逻辑出现混乱,提问的时机超前,学生无法解决了。显然,他们通过有限的分割,很难对此有直观的感知,更不能计算他们的面积了。这样的问题提问,教师不但没有达成预定的目标,反倒将学生引向了歧途,出现了知识负迁移的不良现象。优化策略:注重教学活动的前后联系,适时抓住提问时机。设计问题非常重要,要抓住提问的时机同样重要。有时候教师的问题设计非常完整,而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出现了课堂“意外”。此时,需要教师灵活把握,抓住时机,变换问题,注重问题质量,并适度采取追问的形式,让思维逐步深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在恰当的时间提出合适的问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师要运用积极的评价语言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逐渐积累,逐渐获得质的飞跃的过程,所以学生需要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在数学的学习中同样也是如此,数学这门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探究学习能力要求比较高,所以学生要产生对这门学科的强烈兴趣,要带着思考去学习数学,善于总结和发现,这些都对学生今后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和培养,起到很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的教学评价语言,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和方式是有效的,什么样的是无效的,这样可以规范他们的学习行为。例如课前预习非常重要,可是很多学生由于懒惰,却不去做这件事,结果导致在课上听课效率下降。因此教师就需要用心地去发现学生那些积极预习的行为表现,赞扬他们的预习行为,并且让学生认识到有了预习和不预习的效果有什么差别。通過这样的强化和鼓励,学生慢慢就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会强化这样的行为,会让这样的行为变成自己的习惯。当然为了让学生把习惯固定下来,教师也需要采取一些方式进行督促和引导。
五、结语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有效提问能够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开拓思维。因此,彻底改变低效或无效提问,教师要精心设计,谨慎提问,让课堂提问切实成为学生思考的启发点,成为拓展学生思维的助推器,为高效课堂教学夯实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