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引证,聚焦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9-06-25 01:52张丽谊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文本教材情境

张丽谊

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 但对于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一堂有效的课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由于每个教师的自身特点和风格不同,面对的学生各异,因而在付诸实践时是需要老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笔者结合亲身教学实践提出“多维引证”这一新命题,希望能为探讨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1.有效挖掘教材资源,适当引用课本中的“非连续文本”,增强政治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思想政治课新教材以生活化理念接近学生生活,新教材的编写不再是以文字形式为主,更多呈现了许多图、表、漫画等形式的非连续文本。这些非连续文本使整个教材的内容充满活力,是新课程生活化理念的物化载体,为推进教材知识的预设与生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发挥重要作用。

教师在运用教材非连续文本资源进行课堂导入或课中教学时有序及时引导学生加强对教材非连续文本资源的有意注意,能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1)利用教材非连续文本的图表资源促进知识自主学习,如在教学“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时,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材第16页“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的优缺点表格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表格式的图表资源,学会处理表格,整理表格,提高对课本知识的阅读分析归类能力。

(2)利用教材非连续文本的图表资源促进学生合作、探究,如在教学“感受文化影响”时,教师运用教材第14页“不同民族的交往礼节”图解,让学生合作讨论文化对人的影响,进一步理解文化怎样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与交往方式等知识。这可以综合不同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适当拓展教材资源,引证时事热点材料,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增强政治课堂教学的“时代性”。关注社会、关注时代,选取社会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事物或人物,发动学生自主选题。可以以学生所关注的重大时政为主题构建教学情境,增强学生自主认知社会的能力。

3.有效创设生活情境,引证学生“眼见为实”的生活事例,深化理论与实际的对比思考,增强政治课堂教学的“说服力”。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一切知识是从感官开始的”。 曾经也有一位学生颇有感触地说,“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只是演示给我看,我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其中,我会明白。”也许这正是“体验”的奇妙之所在吧!

可见只有在源于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中,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思维和体验,才能真正体现情境教学的功能和效用。

4.引用趣闻逸事,烘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增强政治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课堂教学最忌死气沉沉,学生昏昏欲睡,有的学生说“最不喜欢上政治课”,“政治课是睡觉的课堂”……这是与我们政治教师不善于灵活机动的处理教学内容有关的,让学生生厌的政治课是无论如何谈不上教学有效性的。为此,政治教师不妨胆子大一点,思路活一点,适当引入趣闻逸事,以活跃课堂气愤。如前文提到的在学习高二文化生活 “文化创新”时,有一老师引用了湖南卫视在元宵晚会中现场沙画与现场歌舞表演相结合的一个节目。让学生在欣赏节目的过程中把握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意义。可见这种引证能起到烘托气氛,制造“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课堂效果不可言喻。

5.问题引探教学模式下,利用引证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探究活而不乱,形散而神聚,增强政治课堂教学的“聚合力”。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领会知识、掌握知识。政治学科的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有本学科的特色,问题探究必须有理有据,这里的据就是事实依据。

有位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时,引用了“以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基础,近年来日本的动漫业年度总产值高达230万亿日元(约合16.1万亿元人民币),成为日本的第三大产业。同时日本动漫业的辉煌离不开政府的扶植。”等情境,并设置探究问题“日本政府为什么大力要扶持、推广本国的动漫业?”同时在老师的引导下课堂有序地进行思考、讨论和分析,摆脱了照搬课本结论的巢臼。通过讨论探究,学生对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种认识的获得是在教师主导下实现的,而教师对探究的主导则是利用了有效的引证,富有说服力。

引证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它在促进学生有效學习方面,其积极作用不言自明,其潜在的教学功用也有待于进一步挖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教学手段都不是万能的,使用不当,也会有局限性。笔者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注意:

(1)引证要注意一个“量”。引证的资料并不是多多益善,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接受、消化材料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引证不当,将不仅不能促进学习,还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2)引证要注意一个“质”。材料是否恰当,有用,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让引证的材料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引证要注意一个“度”。这里的度是指难度、深度,因引证的材料最好能让学生喜闻乐见,或者经过引导,学生能够理解。晦涩难懂的材料恐不能达成效果。

(4)引证要注意一个“情”。引证的材料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能够引起学生心灵的震动,就能更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5)引证要注意一个“问”。这里的问是指设计,就是说,要围绕引证的材料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讨论,把引证材料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多维引证,希望为当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文本教材情境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