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用想象力触碰科学的边界新作文

2019-06-25 02:04
新作文·初中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凡尔纳刘慈欣三体

2019年2月5日,农历大年初一,由刘慈欣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流浪地球》上映,掀起观影狂潮,最终斩下46亿票房,夺得中国影史第二的宝座。这是中国第一部硬科幻电影,2019年,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科幻元年。

科幻,一个神秘的舶来词,以其严谨的科学基础和奇诡的想象力称雄文学界。人类历史是科学和艺术交替解释世界的历史。在漫长的古代史里,人们通过艺术去解释、认识这个世界,而步入近代以来,科学取得巨大的进步,人类开始通过科学印证或推翻过往艺术所解释的世界。科幻,既用想象力拓展当前的世界,又用科学去预言未来的世界。科幻,是想象力的艺术,以科学的基础。

鼻祖

《弗兰肯斯坦》

1815年,位于印度尼西亚的坦博拉火山喷发,巨大的能量以及所携带的大量火山灰遮天蔽日,甚至达到了影响地球温度的程度。因之,1816年被称为“无夏之年”,全球气温下降,家畜冻死,粮食歉收,全欧洲约有20万人死于这次天气反常。因为这样恶劣的天气,在瑞士的一栋别墅里,几位年轻人决定创作恐怖小说玩。他们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英国诗人拜伦、雪莱,以及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还有他们的一位牙医。到最后,大诗人拜伦和雪莱没有写出传世的恐怖小说,反而是那时候名不见经传的玛丽·雪莱写出了之后名垂文学史的经典作品——《弗兰肯斯坦》,也叫《科学怪人》,被认定为第一部科幻小说。

科幻小说之父

儒勒·凡尔纳

19世纪的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是最广为人知的科幻作家,他的《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环游地球八十天》已经成为传世的经典,中学生必读书目,为一代又一代人打开科幻的大门。

以今天的标准来看,《弗兰肯斯坦》更接近于恐怖或玄幻小说。而儒勒·凡尔纳在19世纪后期创作的一系列作品则更符合今日人们对于科幻小说的标准。科学与技术在凡尔纳的科幻作品中始终处于主要地位,也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可以说是现代科幻小说最重要的特点。

凡尔纳不仅是科幻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也把科幻小说推向了第一个高峰。凡尔纳的大多数作品都创作于人类科学与技术爆发的20世纪前夜,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展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前瞻性。在凡尔纳的作品里,人们上天入地——发射大炮环绕月球(《从地球到月球》《环绕月球》),进行环球旅行(《环游地球八十天》),畅游海底(《海底两万里》),进入地球内部遇见远古动物,相当于进行一次时间旅行(《地心游记》)。比作品中的各种奇异场景更令人惊奇的是,凡尔纳作品中的很多幻想,都在不久之后成为了现实,这不得不说是作者在文学与科学领域取得的双重成就,而这种成就也只可能属于科幻作家。

可以说,正是这位有着优美文笔、丰富的历史知识、工程师般的计算能力、高超的技术眼光,以及博物学家的广博知识的法国作家,奠定了人类科幻小说的基调。

黄金时代

人类进入20世纪,量子力学与相对论这两个学说的提出彻底改变了人类对于宇宙和自身的認识,也彻底改变了科幻文学。战争期间,大量研发或想象中的新科技成为科幻最新鲜的灵感源泉。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世界范围内(以美国为代表)科幻小说的发展经历了所谓“黄金时代”,形成一个持续创作、出版的高峰。美国的罗伯特·海因莱因、艾萨克·阿西莫夫和英国的亚瑟·克拉克被称为世界科幻“三巨头”。

经过了20世纪初的科技爆发以及两次世界大战,尤其是见证了原子弹的威力之后,人们对于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乃至人类的未来,不再有之前一味天真乐观的态度。科技进步将怎样改变人类社会,高科技是否可能成为专制暴君进行统治的法宝,开始成为科幻作家热衷讨论的一个严肃话题。科学进步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也成为20世纪科幻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

1944年底美国发表了一篇科幻小说,精确地描述了原子弹的功能。小说当即引起了美国军方的强烈震动,为此展开了一场调查。调查结论是,“曼哈顿计划”不存在任何泄密行为,小说中的描写只是作者幸运地“推测”出来的。几个月后,世界上第一颗真正的原子弹爆炸了。杂志主编们将此事作为树立科幻严肃性的实例反复使用。科幻史家认为,这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清晰地揭示了科学幻想与科学事实之间的联系。科幻的“前瞻性”甚至成了一种习惯性思维模式。当今在科技新闻报道中,诸如“可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之类的字句并不罕见。

1968年上映的改编自亚瑟·克拉克小说的同名电影《2001太空漫游》,由电影大师库布里克执导,被誉为“现代科幻电影技术的里程碑”。当代中国最著名的科幻作家刘慈欣也曾说,“我所有的写作都是对亚瑟·克拉克的拙劣模仿”。这当然是谦虚,但也足见亚瑟·克拉克在科幻作家心目当中的地位。

刘慈欣

刘慈欣是当代中国最著名的科幻作家,代表作品有《三体》系列、《乡村教师》《球状闪电》《时间移民》《流浪地球》等。2015年,他的作品《三体》荣获世界科幻界的诺贝尔奖——“雨果奖”,一举让刘慈欣闻名世界,其后的《三体2》《三体3》更是掀起全民阅读《三体》的热潮。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称,刘慈欣“单枪匹马,将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世界级水平”。此言不虚。刘慈欣的作品,以其严密的科学理论基础、诡谲的想象力、宏大的宇宙观、深邃的思想以及强烈的人文关怀和对人性冷峻的观察,使得其广度与深度皆非以往中国的科幻作品可比。

以《三体》系列为例,其所创造的“黑暗森林法则”“水滴”“面壁人”“执剑人”“降维打击”等,几乎成为全网流行词汇,而这些词所代表的想象力与理论,让人叹为观止。还有他所描写的人类在危机面前所暴露出的反复无常、虚荣心、忘恩负义,可以说刘慈欣对人性的丑恶做了残酷的鞭挞。我们看过许多关于外星文明的电影或书籍,但没有一部能像《三体》那样震撼人心。一个外星人入侵的故事,从中却可以看到整个人类的历史,能够上升到人性的高度,让人叹服。

如果你是外星人,你会想到怎样征服地球?用强大的武力消灭人类,或是用更高等的文明去改造人类?在《三体》第一部中,主角叶文洁对人类失去了信心,她把整个太阳变成了一个功率巨大的播放器,向整个宇宙播放广播——如果说这尚且在作者专业知识的范围以内(这当然无法在现实中实现),那么接下来作者所展现出的想象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能力则令人难以置信——地球人与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星系半人马座的三体文明取得了联系,而三体文明得到信息之后迅速控制了地球文明——这样的场景设定,已经超出了在20世纪科幻小说中完全脱离现实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具有了更坚实的基础。

(被降维打击后二维化的太阳系,就像梵·高笔下的《星空》)

他在《三体》中写“黑暗森林法则”:“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在黑暗森林法则下,大家都想方设法地隐藏自己,只有地球这个傻傻的小孩,不仅燃了一堆篝火,还在旁边大声喊着:“我在这儿!我在这儿!”这个法则的残酷让人不寒而栗。然而,刘慈欣在采访中说,“黑暗森林法则”的设定就是两个文明相距遥远,相互沟通有时间的延迟。如果有一种通讯手段能够发明出来,宇宙文明之间的沟通畅通无阻,就能打破黑暗法则。而且不应该因此就畏缩不前,放弃探索太空。其他文明的侵略性更是我们探索太空的一个坚实理由。如果我们一直守在地球上,地球被摧毁,人类文明就全完了。假如我们能够进入太空,开拓一个新世界,文明才会有延续的希望。美国海战理论家马翰说过:“海军防御的最前沿就是在敌人的港口。”只有走到太空中,你才具有防御力量。

而在另外的短篇小说《乡村教师》或者《朝闻道》里,外星人都不黑暗,他们的文明虽然强,但对地球文明都非常珍视,想办法帮助地球人排除危机。科幻小说的作者要保持一个飘忽不定的世界观,科幻小说是一种展示不同可能性的文学,宇宙也有多种可能性。对人类来说,有最好的宇宙,有中性的宇宙,而《三体》所展示的,是最糟的宇宙。

科幻的特点

科幻小说分为軟科幻和硬科幻。软科幻小说是情节和题材集中于哲学、心理学、政治学或社会学等“软科学”(即人文科学)的科幻小说分支。硬科幻是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硬科学”(即自然科学)为基础,以描写新技术新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影响的科幻作品。有科幻界人士也曾试图重置这个定义:硬科幻是以科技或科学猜想推动情节的。

科幻小说写的是超现实的但不是超自然的故事。超自然的就是说在已知科学规律之外的,超现实的就是基于已知科学规律的。科幻作家所写的东西,它的基本设定都应该能被科学规律所解释。

这也是科幻和玄幻、魔幻或者童话、神话的区别。

科幻的意义

除了在传统文学形式中所热衷表现的如亲情与爱情、忠诚与背叛等人性中一些此前被忽略的特征:人类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以及永恒的孤独感,都可以借助科幻文学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人类是如此希望可以探究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如此希望能够走出自己的家园,离开太阳系,又是如此地希望与其他文明形式进行交流——哪怕这种文明有着毁灭人类的危险,这一切的背后,都是人类文明作为一个整体所表现出的深刻的孤独感。当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对于其他文明形式的寻找一再落空,这种孤独感必将更加强烈,而这才是科幻文学可以打动我们内心的原因。

刘慈欣说:“我认为任何好的科幻作品,都应该具有一种对于宇宙的情怀。它可以描述为对宇宙的敬畏感、对新世界的好奇心,或者一种在时间和空间上延展自己的愿望。”他曾做过一个比喻:如果把宇宙比作一个城市的话,那银河系就是城市中的一座大楼,太阳系则是大楼中的地下室,而地球只是地下室的一个储藏室。很多人一辈子都走不出这个储藏室,也觉得生活在里面挺好的。但是,科幻的意义就是生活在这个储藏室,却想要遥望大楼外面的风景。

科幻的使命是拓宽人们的思想,如果读者因一篇科幻小说在下班的夜路上停下来,抬头若有所思地望一会儿天空,这篇小说就十分成功了。

★结语:

科幻小说,是以想象力触碰科学的边界。对于科学,科幻曾经数次做出预言并准确实现。而对于普罗大众,它是我们在琐碎生活中遥望星空的一扇窗口。无论地下室多么美,都别忘了我们的头顶还有灿烂的星空。

猜你喜欢
凡尔纳刘慈欣三体
刘慈欣素描头像
刘慈欣文学院揭牌仪式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
刘慈欣:如果有可能,我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未来
拒绝做广告的凡尔纳
基于遗传算法的三体船快速性仿真分析
基于7.1 m三体高速船总强度有限元分析
lIU CIXIN, CHINA’S SCI-FI MA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