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湛江第一中学
岭南师范学院基础教育研究所 杨丰羽
雷剧起源于雷州半岛的民歌——雷州歌,是广东省四大汉族戏曲剧种之一。雷剧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由最初的雷州歌到如今的雷剧,历时300多年,期间经历姑娘歌、劝世歌、大班歌、雷剧四个历史发展阶段,如今已构建了较为丰富的内部艺术结构体系。[1]但是,雷剧的传承与发展现状并不乐观。因此,如何将雷剧弘扬和传承下去,如何进行雷剧课堂教学,丰富音乐的教学内容,推动学生对地方音乐文化的认知,成了我校开展“地方音乐进课堂”教学实践中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对此,我校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学生带来全方位的体验、提高地方音乐学习兴趣为基础目标,对雷剧《抓阄村长》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
2017年,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各学校要加强戏曲通识普及教育,增进学生对戏曲艺术的了解和体验,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营造戏曲传承发展的良好环境。[3]依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在设计雷剧课堂教学目标时要理性衡量两方面的联系:一是理论知识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联系,二是教学内容与情感的联系。同时,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制定了雷剧课堂教学策略:在审美情趣方面,通过观看雷剧视频,进行雷剧艺术美感和人文内涵的鉴赏和感悟。在雷剧实践方面,主要通过组织模仿演唱、动作表演、舞台美术设计及综合艺术表演等多种实践活动。在深化情感方面,让学生在优秀的雷剧作品展现的艺术情境中产生情感共鸣,深入体会雷剧艺术的表现性和情感性特征。在弘扬民族音乐方面,改变学生以往对雷剧“土”“难”“无趣”的片面看法,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雷剧课堂教学的教学流程基本分为7个步骤。课前一步,教师分析学情,调整教案。课中五步(其中前三步为第一课时,后两步为第二课时),即问题引导,观看视频;音频再现,知识讲解;理论拓展,增长见识;表演实践,内化学习;提问总结,情感升华。课后一步,举办相关课余活动,增添乐趣。由此构成课前、课中、课后完整的雷剧课堂教学过程。
结合雷剧《抓阄村长》的具体教学内容,其课堂教学流程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雷剧课堂教学流程
戏剧是实践性较强的艺术,因此本课主要采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方法。在理论讲授阶段,教师不能只是进行口头传授,还要结合视频、图片等直观形象的手段进行分析讲解。在实践学习阶段,遵循“模仿是人类一切学习的开端,然后才是创新,最后是你的自主”的原则。因此,本课的实践学习从模仿开始,模仿视频中人物的演唱片段、动作表演、舞台美术等。教学过程中,一个剧目的学习是2课时,理论与实践各1课时,当然,课时的安排可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雷剧《抓阄村长》教学的主要思路:引导学生通过相关雷剧介绍和视频资料的对比试看,对《抓阄村长》有更为直观的了解。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学生学习的直观性和积极性,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让学生边看视频边思考教师提出的有关该剧音乐特点的问题,接着学生分析回答,教师补充拓展。最后,组织学生进行模仿演唱,实践体验。
课前,教师按异质分组原则以5-6人为一组拟定小组,学生自由选定组长后,教师发布课前预习任务:搜集并了解雷剧《抓阄村长》的基本信息,如《抓阄村长》在雷剧中的地位、获奖、故事简介、创作背景和意义、唱腔设计等。组长根据教师发布的预习任务,将任务细化分配给每个成员,组员完成资料搜集后,组长负责整合资料,并在组内传递阅览。正式上课前一天,组长以口头汇报的形式向教师汇报小组预习情况,教师整合分析各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设计。
在雷剧的发展历史上,作为“雷剧之光”的雷剧《抓阄村长》是雷剧发展的里程碑之作,其地位、创作背景和意义等有必要让学生先行了解。利用课前学生自主预习这一环节,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知识面,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顺利参加课堂教学活动做准备。
教师在课前准备好有关雷剧《抓阄村长》视频(人物对唱片段)。播放视频前向学生提出问题:这一片段讲了什么故事?片段中反映了当时的人民怎样的社会生活以及风俗习惯?认真欣赏这一片段的音乐,思考其音乐特点。
以教师提问,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观看视频的形式,有利于学生在观看视频过程中获取更多的观察和思考,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为之后的理论学习和模仿演唱环节做准备。
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结合视频与课前预习的资料,思考雷剧音乐与其他音乐作品有什么不同之处?剧中人物的唱腔是属于那种?有何特点?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可播放视频剪辑片段的音频,引导学生结合音频进行说明。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拓展,并给出文字答案让学生进行二次学习。
通过边听边学,伴随着老师进行专业性知识的讲解,把学生们带进这节课堂的主题,促进学生对雷剧理论知识的理解。
如今越来越多的音乐教学变成了单纯的理论讲授,留给学生真正实践练习的时间少之又少。因此,我们在理论学习结束后,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自行选定视频中的某一演唱小节,演唱形式可以是独唱或者对唱。在第二课时的“实践”课程中,教师组织学生按小组抽签顺序依次上台进行模仿演唱。
让学生进行模仿演唱,是锻炼学生上台胆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雷剧音乐的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既能内化提升上节课的理论知识,又有利于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发现雷剧音乐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末总结是整个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整堂课的回顾总结,有利于学生理清课堂学习脉络、巩固知识,活跃思维。如提问:我们这节课学了什么?这一部分内容包含了哪些知识?针对这个我们做了什么练习?最后教师结合学生当下对雷剧存有好奇心和兴趣的心理状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了解雷剧或者其他一些本土音乐,升华对民族传统音乐的情感。
本节课注重运用视频播放、图片观察、音频再现等直观的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现了雷剧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在学生进行课前资料搜集和直观体验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雷剧音乐基础知识的讲解和补充。本节课雷剧音乐基础知识的讲解内容和范围主要是:《抓阄村长》影片中出现的音乐知识,在此基础上补充必要的简单知识点,避免深入讲解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因此,本节课知识体系的展开需借助视频播放、音频再现等辅助手段的实施,以雷剧音乐学习为主线,将学生的认知过程与感官体验过程相互结合,学生通过直观影像发现知识,又在教师的讲解和帮助下,借助影像以及模仿演唱等体验手段,理解并巩固所学的知识。
戏曲是一门实践性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切忌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而忽略戏曲本质的学习——实践学习。就比如一位教师在雷剧的演唱教学过程中,先介绍雷剧的起源,再介绍雷剧的发展,接着观看雷剧视频,观看结束后,教师结合视频又是一段雷剧音乐的知识讲解。这样的教学过程,全程把重心放在了教师知识的传授上,但忽略了学生需要学习雷剧演唱的时间,使得整堂课上得像语文课。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重点设计好适当的教学环节,抓住本次雷剧课程最本位的东西——雷剧音乐,保证学生的实践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内化理论知识,真正学习雷剧音乐。【基金项目:岭南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区域教学模式本土化的变革实践”(项目编号:LSJGZB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