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综合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2019-06-25 08:17:12张圆圆孙淑怡翟丽丽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9年6期
关键词:滨河山河河道

张圆圆,孙淑怡,翟丽丽

(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山东 济南 250013)

鄄城县凤凰镇位于鄄城县城东部,紧邻县城,是鄄城县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沿阵地。箕山河治理段河道位于凤凰镇境内箕山河(西侯楼——酒店张段),北至酒店张村南跨河桥,南至东侯楼村南约120m处,东西各至滨河道路外侧保护线。河流长度约3.29km,流经东侯楼、西侯楼、冯庄、蔡庄、靳庄、大周寺、后大周寺、许集、酒店张等村庄(隶属于五个行政村)。

1 箕山河治理的必要性

1.1 贯彻执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

工程建设立足鄄城县凤凰镇,项目串联酒店张、大周寺、许集、东侯楼、西侯楼5个行政村,建设内容涵盖河道整治、路桥建设、生态景观、绿化等,符合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是贯彻执行乡村振兴的需要。

1.2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发展的需要

工程旨在通过河道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滨河景观节点打造,修复箕山河生态本底功能,提升箕山河生态文明形象,对滨河沿岸村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工程充分利用箕山河特有的水岸、田园景观,滨河打造5大节点,串点成链,形成滨河生态景观走廊,植入乡土文化、民俗,形成特色,利于乡村旅游发展,推动乡村经济振兴。

1.3 乡村文化传承的需要

实施乡村振兴,应树立正确的保护理念,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把文化传承,环境保护作为“软实力”和“助推器”[1]。工程建设将乡村特色文化融入滨河沿岸村庄公共活动中心等景观节点建设中,以此增加景点可识别度和吸引力,形成特色品牌效应,为乡村文化传承提供实践经验。

1.4 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工程实施后,沿河村庄生态环境大为改善,村庄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再上台阶,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旅游发展带动村庄产业发展。乡村社会、经济、文化整体呈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2 河道有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治理段河道因高速建设开挖取土,现状河槽杂乱无序,堤坡残缺不全,有待清淤整治;另外,河道两岸缺乏连续完整的道路体系,现有桥梁设施年久失修,交通网络有待完善;现状河道两岸植被生长茂盛,但绿化植被较为单一且杂乱,缺乏层次和季相变化,河流景观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生态环境质量有待提升;河流两岸村庄缺乏必要的文体休闲活动场所,生态文明建设有待加强。

3 建设思路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现阶段河道治理建设的重要理念[2]。本次河道治理将引入生态景观河道治理理念,以现状水脉为媒介,在河流两岸进行绿化配置形成滨水绿带;以两岸道路为引线,串接近村景点形成滨河景观链;以滨河村庄民俗文化为灵魂,形成项目自身特色。总结概括为:以水为媒,绿植成带,以路作引,串珠成链,以文为魂,形成特色。

项目建设秉承“以河流生态为本底,以乡村风情为靓点,以服务乡村为核心,以休闲旅游为抓手”的理念,打造集生态湿地、便民休憩、休闲娱乐、文化弘扬、乡村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自然河道生态、景观、文化绿廊。

4 建设内容

箕山河综合治理内容确定为:“四大工程”落实综合治理规划,助力乡村振兴。

4.1 河道治理工程

针对现状河槽杂乱无序,堤坡残缺不全问题开展河道综合治理。整治河道长度3.29km。秉承尊自然原则[3],对河道进行清淤整治和岸坡治理,保证河流生态本底功能。

设计按5年一遇排涝标准治理,统筹考虑生态水系景观水面的要求。河道开挖疏浚长度3.29km,断面形式采用梯形断面,设计底宽15.0~90.0m,设计边坡1∶2.5。

河道平面布置,尽量不向两侧扩挖,不改变河道走势,并尽可能使河道顺直,避免河槽断面急剧收缩或扩宽,对于河槽断面变化处,采用渐变段衔接。施工过程中,河道清淤控制线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相邻断面之间清淤疏浚平顺过渡。

断面设计,尽量减少清淤疏浚工程量,治理段采用现状河底高程。

横断面设计,采用梯形断面,局部景观节点做浅水湿地处采用复式断面,复式断面是防洪安全性最高的断面形式之一,也是亲水性很强的一种断面形式,结合岸坡植物造景可形成优美的临水景观。

4.2 路、桥、堰工程

为解决河流沿线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河岸交通可达性较差问题,沿河全线完善交通网络体系。既方便了沿河两岸交通联系,又可作为引线,串接景点和村庄。

道路设计:顺沿现状河道河口线进行平面选线,局部利用现状已有滨河道路设计,线型力求平顺衔接。滨河道路设计总长5.9km,路宽5m,采用混凝土材质。结合设计滨河道路,需新建穿路涵12处,采用预制混凝土形式。

桥梁设计:设计改建桥梁4座(7m宽),新建桥梁1座(5m宽)。改善两岸交通通行条件,提升河流窗口位置形象。桥梁型式选择秉承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等原则,满足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要求。

挡水堰工程:新建挡水堰2座——靳庄挡水堰和酒店张挡水堰。拦蓄挡水形成开阔的水面景观,局部跌水,丰富水面景观。

4.3 生态景观工程

河道治理既要充分发挥其防洪、蓄水、排涝等最基本功能,还需加强其生态、景观、旅游、休闲等功能,融入景观生态设计已经成为未来河道整治工作的必然趋势[4]。

将现有优势充分发挥,清淤疏浚河道,形成连续完整的开阔水面景观;提供便捷的交通,设置多样亲水、观景平台,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观景可能性;将文化元素融入景点布局,建造多元文化岸线。策划水岸休闲、娱乐、观览、垂钓、骑行、健身等多种活动类型,并为之提供相应的活动场所。延续原有生态护岸形式,局部结合现状和景点布置要求建设生态湿地,就地取材,大量使用乡土植物,保护原有河道自然生境[5]。景观总体布局如图1所示。

以文化田园为理念,塑造箕山河特色沿河乡村生态景观。本次景观规划主题确定为:“碧水绿妆,田园箕山。

图1 景观总体布局图

4.4 绿化工程

河道绿化工程是河道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支撑[6],箕山河综合治理工程中绿化工程分为行道树工程、河道岸坡绿化和水生植物、景观节点绿化三项内容。植物选取秉承多样性、景观性、乡土性、文化性的原则[7]。

滨河路行道树的选择注重速生长、抗污染、耐瘠薄、易管理等养护成本因素。同时分村配置,打造每个村的特色树种。岸坡绿化以狗牙根为主,营造自然野趣的滨河景观。

水生植物首先整理保留现状芦苇,形成自然生态的芦苇荡。同时重要景观节点配置以荷花,黄花鸢尾,千屈菜,水生美人蕉等,开辟一段“碧波荡漾,鱼鸟成群”的野趣盎然的自然生态美景。

景观绿化点缀观赏花木樱花、花木海棠、花木紫叶桃,山桃、花木紫薇,木槿等品种,突出景点特色。

5 结语

生态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基础[8],河流生态系统整个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支撑和改善作用[9]。河道治理与乡村振兴建设结合,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亮点、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新思路、推进水利改革的新手段[10]。箕山河综合治理工程将河道防洪除涝与生态景观、文化传承、旅游开发结合,推动乡村生态、文化和产业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新经验。值得指出的是,在此过程中涉及水利、环境、城建等多专业,需要多部门配合。另外,具体设计中滨河乡村文化特色挖掘和旅游开发策略将是今后乡村振兴背景下河道综合治理的难点。

猜你喜欢
滨河山河河道
誓把山河重安排
万里山河
黄河之声(2022年11期)2022-09-27 14:23:00
山河壮举
轻音乐(2022年1期)2022-02-11 09:07:50
观赏草研究概况及其在太原市滨河两路的应用
山西林业(2021年2期)2021-07-21 07:29:36
城市滨河湿地生态景观营造探索
万里山河收眼底
少先队活动(2018年9期)2018-12-29 12:18:58
河道里的垃圾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现代园艺(2018年1期)2018-03-15 07:56:44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滨河湿地在城市河道治理中的价值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