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升级版审核信息化、数字化过程审核结果分析总结

2019-06-25 08:41和利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质量部总经理升级版分级认证审核专家孙静
中国勘察设计 2019年6期
关键词:战略规划数字化标准

■ 和利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质量部总经理、升级版分级认证审核专家 孙静

目前,被各类组织广泛应用的GB/T19001-2016/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将“信息和通讯技术”列为组织运行各过程从而获得合格产品和服务所需的基础设施。对于勘察设计行业而言,如何有效地确定、提供和维护此类基础设施,从而提升行业、组织提供合格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北京中设认证服务有限公司组织编制的《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分级认证要求和评价准则》(以下简称“升级版标准”)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和实践方法。

升级版标准的制定工作经历了两个阶段:2017年至2018年编制了团体标准,并在第一批试点单位中试用执行(以下简称“试行版”);2018年中开始至2019年,针对试运行发现的问题,对标准内容进行了优化,明确了各过程PDCAR(P“策划”、D“执行”、C“检查”、A“改进”、R“结果”)的评价模式,并作为行业标准报送审批,目前处于仍送审阶段(以下简称“送审版”)。本文就升级版标准试行版中有关信息化和数字化工程的要求,以及2018年在勘察设计行业试点单位就相关条款进行审核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升级版标准中信息化和数字化的要求

升级版标准首次将信息化、数字化工程列为组织的战略目标,并提出了战略规划管理要求;将过程的执行和应用,与绩效考核、结果应用挂钩,推动过程执行效果的评估,从而推动组织高质量的发展。

试行版中对信息化的总体要求为:组织的信息化建设应从战略规划、基础设施、应用、效益、人力资源、信息安全等方面统筹管理,提高信息化水平,提升组织整体管理和生产效率。为了进一步明确评价方法、量化和细化评价准则,在过程评价细则中,将信息化过程分为6个部分(图1),分别从组织机构与管理、基础设施、应用集成、IT服务管理与IT治理、人力资源及信息化效益给出了细化评分规则。

图1 信息化过程评分细则示意图

图2 信息模型技术及数字化工程过程评分细则示意图

试行版中对信息模型技术及数字化工程的总体要求为:组织应积极推进信息模型技术在勘察设计产品和服务中的应用,增强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在过程评价细则中同时明确:组织机构与管理、企业标准与研发、工作环境、人力资源、运营、数字化工程项目技术及管理及行业应用7个部分的细化评分规则(图2)。

试点单位审核情况

2018年,北京中设认证服务有限公司共对18家单位进行了19次(含3次预审核)升级版标准审核工作,信息化过程平均得分为78.53分,最低分62.5分;信息模型技术及数字化工程过程总体得分是74.42分,最低分48分。

审核中发现的共性问题主要包括:

(一)战略规划不完整

多数试点单位的信息化、数字化战略规划缺乏顶层设计,系统、平台、构件库的可扩展性不足,对业务的支撑和发展支持不够。同时,所制定的战略规划,没有结合当年的工作重点,逐年分解落实、战略解码,战略达成路径不清晰,没有很好地与当年的工作计划相结合。

(二)职责、接口不清晰

主管领导对新技术不了解,对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方向把控不足;BIM工作仅限于BIM中心,各专业BIM设计工作资源不足;信息化职责在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不清晰,接口不明确,例如,需求的主导部门是哪里、系统试运行问题的收集和处理的归口部门是哪里、信息化培训的组织实施部门是哪里等,并不清晰及明确。

(三)人员队伍能力、素质达不到要求

对各类从事信息化、数字化专业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不充分,未建立客观的人员能力的评价标准,专业人员如IT系统架构师、IT运维工程师、信息系统开发工程师、网络工程师、信息安全工程师,BIM技术带头人、关键岗位、管理岗位及一般岗位人员等结构、配置不合理,分工也不够不明确。

(四)绩效评价及激励、奖励机制不完善,机制执行不到位

多数组织能够建立对信息化、数字化专业部门的绩效评价及激励机制,但未能建立面向全组织的,旨在推动组织整体信息化、数字化能力和水平的绩效评价及激励措施和机制。已建立的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标准化体系建设不完善

标准化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制定的标准缺乏落地项目的实践验证,如各专业BIM应用的技术标准,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标准、信息安全标准、质量监控标准等。

(六)信息化基础设施、数字化工作环境建设不能满足要求

信息化机房建设和改造达不到要求,数据的存储、备份、容灾系统不完善,网络部署未覆盖分支机构。未针对目前的BIM业务定期开展软硬件选型方案评审或技术测试,并定期更新;无工作环境的设置说明,如硬件配置、软件版本、软件升级等。

(七)项目管理机制不完整、项目运行不规范

信息化项目管理和建设不规范,对调研、选型、立项、需求(开发)、验收、上线等各项活动规范性不清晰,同时对项目风险管理、质量管理、配置管理等未作明确要求。数字化工程应用项目过程管理不规范,BIM研发成果未能得到有效的转化及应用。

(八)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审核发现,与业务相匹配的信息化系统及企业级管理信息化系统不完备;各业务系统、业务数据未实现全生命周期的集成及互联互通;信息化协同工作机制不完善、未能有效建立与合作方(分包、客户、供应商等)的协同工作平台;部分专业的BIM技术研发管理与应用集成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割裂;没有建立有关数字化工程业务的财务核算相关办法等,导致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未能达到组织预期的管理效果。

建议

基于审核发现的问题及审核中各类组织反馈出的困惑,就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厘清概念,划定管理范围

首先,要明确几组概念,各组织应结合各自的管理现状、未来规划及定位,有步骤、分时期地划定管理范围,逐步丰富和完善管理内容。

(1)数字化工程:指各类基于信息模型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工程业务,包含工程项目中的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数字化设计或工程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应用,工程数据资源库建设项目,以及采用数字化形式交付的其他数字化服务、信息系统集成应用服务和软件工具。

(2)BIM:在建设工程及设施全生命期内,对其物理和功能特性进行数字化表达,并依此进行的设计、施工、运营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BIM的核心是通过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利用数字化技术,为其提供完整的、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建筑工程信息库,为建筑工程项目的相关利益方提供一个工程信息交换和共享的平台。BlM应用应当面向全体参与者和全生命周期,以充分体现其价值。

(3)IT审计:是独立于信息系统本身、信息系统相关开发、使用人员的第三方üüIT审计师采用客观的标准对信息系统的策划、开发、使用维护等相关活动和产物进行完整、有效地检查和评估。IT审计按照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分为业务计划审计、业务开发审计、业务执行审计和业务维护审计以及涵盖整个信息系统周期的共通业务审计。实施IT审计的对象可以是本企业内的IT审计师、外部IT审计事务所委托审计师或国家审计机构。

战略规划,部署实施

组织业务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战略布局的推进,不断地发展。作为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在战略规划上,一方面应与组织的整体战略保持一致,并致力于实现企业战略;另一方面应兼顾各业务发展的需求,并为未来的发展预留系统应对变化的能力。同时,在进行信息化、数字化战略规划和部署实施时,还应做好:

顶层设计:如总体架构设计,充分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

系统的继承性:打通系统、平台间的信息孤岛,考虑系统的兼容替代。BIM族库、构件库的建设与更新,要考虑数字化工程项目的应用、既有项目后续的升级改造需求等。

兼顾前瞻性和投入产出经济效益:技术的前瞻性可以使得组织将更新迭代带来的冲击减弱到最小;在系统更新、工具引入、技术升级前,做好投入产出评估及经济效益分析,对组织来说同样是十分必要。

做好标准化

标准化是提升工作效率可行的路径之一。而建立什么标准,如何标准化管理,则是需结合组织当前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管理所处的阶段,以及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资源投入计划等而定。标准的管理颗粒度虽可因组织而异,但管理维度同样不能缺失。以信息化标准体系为例,组织的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应覆盖信息技术、网络安全、资源应用、基础设施、运维服务及管理标准等方面。

当今世界,信息化发展日新月异,“中国数字化经济将进入快车道”,如何把握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机遇,勘察设计行业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新挑战。做好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工作,必将促进组织整体管理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增强组织的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

猜你喜欢
战略规划数字化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浅谈波士顿矩阵在企业战略规划中的应用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对战略规划评估体系研究的思考
“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