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诗

2019-06-25 01:53赵家治
爱尚书香 2019年3期
关键词:子夏学诗礼乐

赵家治

《论语》中诗字出现十四次,孔子多处论述诗。孔子主张“兴于诗”,他深刻地阐发了诗的基本性质和功能,他倡导“诗教”,提出政治教育和道德训化的基本原则,他重诗德,阐示了诗是处理人、社会、自然之间关系的重要导师。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儒家《六经》之一。《史记》记载,春秋末期孔子曾对这些诗歌做过删定工作,即将三千篇的诗经“去其重”,经删除后留下三百零五篇。《论语·子罕》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这里记述了孔子整理雅颂篇章的原则是雅归雅、颂归颂,从中可以知晓孔子整理《诗经》的时间、地点和分类原则 。《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思想纯正。孔子道出《诗》的真谛,以“思无邪”高度概括了《诗》之“德”,论功颂德,止僻防邪,宣扬正气。《诗》是美与善的统一,是文与质的统一,对社会有积极的功效,因而广泛流传,经久不衰。《论语·季氏》篇记述了孔子告诫儿子“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学而》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孔子告诉子贡,可以同他讨论《诗经》了,赞扬他有所发挥,举一反三了。孔子少年读诗,青年教诗,老年删定《诗》,教育儿子学诗,与弟子讨论诗的宗旨,可见孔子重视诗。孔子认为诗可以告往知来,是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之一。

诗可以兴观群怨,知晓社会自然。《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研究诗?读诗,可以培养联想能力,可以提高观察能力,可以锻炼合群性,可以学得讽刺方法。运用其中道理,近来侍奉父母,远则可以来服侍君上;而且多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孔子用兴、观、群、怨四个字总结了从远古到春秋人们对艺术认识的美学内容,体现了孔子的美学思想,展示了诗歌的社会认识功用和社会价值。“兴”可以感发意志,连类引譬,修身先学诗,可以产生兴趣,引发联想,知晓社会人生道理。“观”可以观人、社会、自然,通过诗可以了解作者心志,观察社会道德风尚。“群”人是社会人,群居相切磋,沟通增进了解,诗可以交流协和人们的思想感情,心中提高合群性,促进社会和谐。“怨”,诗具有评判作用和讽刺功能,人们可以通过诗歌对社会生活进行善意的批评,从中得到教益。诗歌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形象的感染力,人们通过联想的方式认识世界、通过情感抒发陶冶个体、感染群体,促进社会和谐。《论语·八佾》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这是孔子与学生子夏讨论《诗经》的对话。子夏问有酒窝的脸笑得美呀,黑白分明的眼流转得媚呀,洁白的底子画着花卉呀,这几句诗什么意思?孔子说先有白色底子,然后画花。子夏又说,是不是礼乐的产生在仁义以后呢?孔子说你真能启发我,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这里“绘事后素”有着深的内含。一方面是说白描最美,美贵在天然,天然美质的女子本身就是美。另一方面说美是内在美与外在美,是本质与形象的完美统一。有了美质的女子,再加上脂粉则更显得完美。“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出自《诗经·卫风》,卫人作诗赞美卫庄公之妻庄姜之美,是采用赋的手法。孔子说“绘事后素”运用了比喻的方法,由一位女子美貌说明人的素质和礼乐的关系。子夏用了兴的手法,因此联想到礼乐在女子素质之后,意思是说一个人内质先有仁性,再绘出礼乐文化,将是最美的。这里通过“赋”“比”“兴”的手法,把自然美与人文美结合起来,把艺术创造与道德创造结合起来,回答了自然与人文、伦理与审美、诗学与道德的关系。在孔子看来,诗的基本功能和性质是抒发人的情感,表达喜、怒、哀、乐、爱、憎的感情。诗不仅抒发人的情感,陶冶人的情操,还可以培养人的“德性”,培养美德与善德,进而升华人的情感,提高人的境界。

诗教治心正身,劝喻行善。以诗为教,是孔子提出的政治教化和道德训化的基本原则。《礼记·经解》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孔子认为学《诗》可以观民俗知民情,可以陶冶人的性情,是人自觉循礼成乐的前提。《论语·泰伯》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说诗使我振奋,礼使我在社会上站得住,音乐使我所学得以完成。他认为诗、礼、乐三者皆为君子仁人修身立身之本。把兴于诗列为首,意为修身当先学诗。春秋时期,《诗》不仅是古代文献,也是文学作品,学诗可以从各种文献中获取社会、自然各类知识。诗教在治心、正身方面有劝喻行善的作用,可以“经夫妇、成孝敬、原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论语·阳货》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孔子对儿子说,你研究过诗经中的周南、召南了吗?假若不研究,那会像对墙壁而站着,意为一物无所见,一步不可行,强调了不学诗无以言的道理。《论语·子路》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意思是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以政治任务却办不通,出使外国又不能独立谈判,纵是读得多,有什么用处呢?孔子认为学诗不仅是个人精神享受,学诗也是为了应用,求得实效。《论语·述而》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孔子的文教主要是传授《诗》、《书》、礼、乐的知识,而《诗》是首位的。

孔子不仅是兴诗的倡导者,也是实践者。“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孔子感悟自然界之美,体验人与自然和谐之美,句句充满诗情画意。“知者不惑,仁者不虑,勇者不惧。”“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用诗一样的语言表达了仁爱、和为贵的思想,是他心中的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是孔子人生感悟出来的诗的语言,也是留给后世的人生箴言。

猜你喜欢
子夏学诗礼乐
礼乐之道中的传统器物设计规范
《论语》知多少?
周人传统与西周“礼乐”渊源
孔子借伞
学诗偶感
学诗
用庄严礼乐慰英灵励军民
孔子神算
南风吹梦,礼乐重光
文史大家浅谈学诗——《学诗浅说》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