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峥
摘要:服务礼仪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强化学生的服务意识,训练学生的服务技能,规范学生的职业礼仪。当前中职教育服务礼仪课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显得单一死板,且趋于固定传统的教学模式,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完全适应当前新型多变的服务岗位。本文作者结合中职学生现状和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新课改后的旅游领域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认为符合实际需求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创新;教学模式;岗位特点;实际运用
服务礼仪教学,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理论知识基础,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各项实践的服务技能,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到实际岗位中去。也正因如此,服务礼仪在教学模式上,需要一种全新的更加注重实践性、运用性、创新性的模式来引导教学,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潜移默化的使学生将所学的实践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岗位上,为学生今后走入社会,奠定坚实的技能基础。
1 当前服务礼仪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课堂实践练习深度不够
目前普遍的服务礼仪教学,只是围绕课本上的内容,进行传统式讲述与教授,教学方法十分单一。教师从根本上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以及岗位的实际需求性。其实我们应在教学中体现新课改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例如化妆教学,大多数老师只是照本宣科机械地向学生讲授,却没有真正的拿起化妆品演示示范化妆的步骤和方法,给学生提供实践练习的时间。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也因此只能是停留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学生不会化妆,又怎能适应服务人员要求带妆上岗的要求。
1.2 教学内容拓展宽度不足
很多教师因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教学方法过于局限化。例如,教师反复给学生示范练习站姿、走姿、坐姿等。我们不能否定老师所付出的心血,但他们却忽略了一个问题,对于服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只学会这些是不能满足今后的工作岗位需要的。
教师必须分析结合目前不同服务类行业岗位的需求,将今后在工作实际岗位中会运用到的服务礼仪技能教授给学生。例如,烹饪专业的学生不一定只是会到厨房工作,一部分岗位可能还要面对课本上没有教授的礼仪。比如,餐厅服务员客人就坐后的倒茶礼仪。诸如这一类的问题,学生在以后都将会遇到。因此,作为教学的老师,我们必须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拓宽教学思路,使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服务技能充满自信地走踏入自己的工作岗位。
1.3 学习技能针对性不强
学校所有专业的学生都使用同一本服务礼仪教科书。大家学下来,都只是学会了课本中千篇一律的服务礼仪技能。中职教育服务类专业包含着很多方向,每个专业的学生今后走向的工作岗位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必须有针对性的组织和创新教学内容,按不同专业学生的岗位需求来进行教学。例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今后会和小朋友的家长进行紧密联系,由此可加入电话服务礼仪内容;会计专业学生,在工作中会和很多不同部门打交道,可加入介绍礼仪及递物礼仪等。我想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明显得到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态度也会由此转变。
1.4 学生主体参与度不高
虽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已经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视频和图片的运用,但是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互动性却并不高。例如,在学习坐姿、走姿这一礼仪技能中,一开始大家虽然都很认真,但是随着新鲜感结束,这种反复训练非常枯燥,慢慢地大家的积极性逐渐消失,变成了只是被动地按老师的要求在做,自己并不是主动地参与到实践练习当中,被动学习的效果自然不会好。
1.5 成绩考核形式化,评定方式不科学
很多中职学校把服务礼仪只作为一门考查科目来对学生进行考核,其考核的方法非常简单。这样的考核,仅仅只能体现出学生对于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而今后他们却无法应对实际岗位中所出现的问题。因此,我认为必须注重服务礼仪实践能力的考核,创设不同情境,让学生把服务礼仪技能的运用到考核中,使学生加强应变能力和举一反三的延伸能力,自信地面对今后工作岗位所遇到实际问题。
2 从实际岗位运用出发,改进服务礼仪教学模式
2.1 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中职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求知欲不高,如何克服学生的厌学心理,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是我们每一位中职教师所要面临的严峻问题。
首先应提高学生对服务礼仪课程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的身心融入到学习活动中。第二,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设立教学技能内容,注重服务礼仪课程教学技能与岗位实际运用的特殊性。第三,要切实把服务礼仪教学和学生工作岗位的实际运用进一步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的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2.2 拓宽教学思路,设计符合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内容
课本里的内容是笼统、死板的,但我们老师的思想是灵活的。我们每一位老师应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认真地备学生、备教材、仔細分析不同专业的学生今后走入工作岗位将会遇到哪些实际的服务礼仪方面的问题,拓宽教学思路,有针对性地设计出课本里所没有的学习内容,把学生工作中会遇到的问题、场景加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汽修专业的学生和车主之间的售后服务、高铁专业学生检票服务过程、护理专业学生特护服务过程等等。
2.3 创设教学情境,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如果说课堂实践训练还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那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创设恰当的模拟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服务礼仪的兴趣。我认为课堂中,实践训练的情境创设应与学生今后工作中的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否则一切都将是空谈。例如,可根据实际需求创设以下情景:面试情境礼仪、见面介绍礼仪、引领服务礼仪、用餐服务情境礼仪、电话服务礼仪、酒店前台接待情境礼仪、递物礼仪、电梯服务礼仪等等。
2.4 立足考核的成效性,完善教学评价制度体系
要完成服务礼仪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切实做到教学内容与岗位实际运用相结合,就必须要重视服务礼仪教学评价制度的改革。
首先,从老师本身要引导学生重视服务礼仪的学习和考核,要把试卷理论考核、平时的作业和上课的表现以及实践训练考核紧密结合起来。其次,加长服务礼仪课程教学评估的时间,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最后,要增加服务礼仪课程教学的评估空间,这将有利于学生将礼仪知识技能逐渐转化为行为自然的习惯,有效增加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不仅能在课堂上掌握服务礼仪技能,同时也能够将之转化在实际的生活中和岗位运用中。
3 结语
服务礼仪这门学科,是一门专业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它不仅要求老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而且更(下转页)
(上接页)需要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切实把课程教学和岗位的实际运用进一步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的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紧密结合该学科的特点,并认真分析不同专业工作岗位的实际运用,对当前的教学和考核模式进行积极的创新,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充分协调和营造优异的课堂氛围,努力创设不同的服务礼仪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切实地感受到服务礼仪在今后工作岗位中运用的重要性,分析不足、不断前进、勇于突破,最终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贾云华.服务礼仪[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2] 何少华.地方高职院校《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育考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04).
(作者单位:云南省保山中等专业学校)